• 精选
  • 会员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有限的大脑,怎么办?

2019年11月22日  来源:小务虚 作者: 提供人:tanhao15......

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喜欢先听哪个?

好消息是:根据普遍认同的现代智人起源说,当今地球的所有人类,均起源于大概近十几万年的东非大裂谷,在几万年间,现代智人开启了全球移民生活,也就是采集狩猎的生存方式,到一个地方采集狩猎,是以当地森林资源为基础的,一旦资源不足以供养当地人口,就会有一小波人,向前移动数十公里,寻找下一个资源丰裕的地方,然后再定居下来,繁殖人口,接着资源再不足以供养人口增长的需要,于是一些人继续向前挪动,寻找下一片绿洲,就这样,人类把自己的种子播满了全地球,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历经十几万年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有限的大脑,怎么办?

首先我们不敢保证这个起源说就一定是真理,只是就目前来说,是证据最确凿的一个,我们暂时就把他当真的,那么他为什么是好消息呢?

在这个起源说出来之前,我们普遍认为人类是由分别起码于全球各地的,历经近300万年的直立人发展而来的,如果是这个起源说,那么我们的这个好消息就不成立。为什么?

根据生物学理论,一个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上百万年的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这是一个缓慢过程,需要上百万年,这个是科学定论。

因此,如果现代智人起源说成立,那么当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均是同一个物种,因此,我们也可以下一个在目前信息量情况下正确的结论,就是当今所有人的先天智力大体是一样的,不同的仅仅是后天的努力与环境。

这就是好消息,所有人先天智力大体相同!

我们是有一些其他一些现象层面的证据来支持这个现代智人起源说的,比如说当今全球的马拉松比赛,到最顶尖的水平,基本在接近2小时这个槛,全球各地的人,不会相差很大,不管你怎么训练,基本是同一量级,没有出现物种级别的差距,这算是现象层面的不严谨证据吧,但这不是本篇重点,只是顺带提一下。

所以既然大家的先天智力大体相同,那么那些经常被鼓吹的神童是否就有待打个大问号呢?

回到本篇主题,既然我们讲到学习,那么我们的一个首要论点就是,既然所有人先天智力大体相同,那么使得大家后天所表现出来的如此巨大差别的,就是后天的因素在起主要作用了

首先,我这里不叫“后天努力”,因为努力学习不见得就能出好的结果,是后天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

现在我们来看坏消息

我们的宇宙,根据现代宇宙论,进化到现在已经有137亿年,我们暂时简单把这个进化理解为分化,比如说一个粒子分化成2个,2个分化成4个,4个分化成16个,16个分化成256个,这样一直分化了137亿年,这是一个指数级的分化,也就是我们的宇宙在指数级增长,信息量在指数级增长,这个暴涨的信息量,对我们人脑来说,是第一大坏消息。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有限的大脑,怎么办?

人类的文明化进程,就是建立在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果出现一个信息我们没法识别,我们会立即进入生存之危机,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人类怎么办?

应对这个坏消息,导出我们学习方法的第一个核心法则:少

这个宇宙的信息量是恐怖的,而且还在以一个恐怖的指数级增长着,我们假定,每处理一个信息,需要一个能量,我们人脑应对如此般庞大的信息量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分工合作,所谓的科学,就是分科之学,为什么要分科?这是无耐之举,不得不之举。

分科的本质,就是少,为什么要少?

大自然并不知道我们把他这样分科来处理,因为对大自然来说,他就只管贯彻他的基本法则,符合法则的生存下来,不符合法则的被淘汰,这叫自然选择,那么自然选择,选择什么?我们经常一提到自然选择,大家自然就想到适者生存,强者生存,这是我们人类自己的说法,甚至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这个自然选择。

但是不管大家怎么定义,大自然一如既往贯彻自己的法则,依旧是不符合他的法则的被淘汰,符合的才能生存下来。

这个底层法则,目前学界大体已经推导出来,也就是最小作用量法则。

最小作用量法则,是应对当前这个指数宇宙的唯一一个有效法则,大自然处处贯彻着这个法则。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有限的大脑,怎么办?

质子以自己的正电荷感应电子的负电荷,即达成一个稳定的依存结构,我们假定这样一个动作用了一份能量,也就是维持这样一个稳定结构只需要一份能量。除此之外,质子不会再去感应电子的质量,颜色,体积等等,因为每多一个动作,质子就需要为此多付出一份能量来维持这个结构。

视觉起源于5亿7千万年前,视觉的出现,标志的对外界寻求能量的需要已经成为一种必须,生物体每进化出一个新功能,必然意味着要消耗多一份能量,非迫不得以,万物是万万不愿意进化的,因为高能耗首先意味着被淘汰。

当环境恶化到能量越来越难获取时,进化所带来的收益大于进化所消耗的能量时,进化的被选择留存下来,而不进化的被淘汰。

尽管如果,视觉起源之初,也仅限于看见能量物质的最小作用量,如蟾蜍的视觉,只能看见横着爬行运动的虫子,当把虫子起码围绕蟾蜍转动着,蟾蜍纹丝不动。

人类大脑占体重2%,但却要消耗20%的能量,这在资源匮乏时代,是首先要被淘汰的,所以大脑的首要机制,是思维经济原则,说句大白话就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这是大脑默认的模式。

人类的大脑经历了200万年以上的大自然打磨,大脑99%的反应,在数百万年打磨下,被打包成一个个自动化的反应模块,我们叫本能反应,这些本能反应被封装成模块,用最小的能量就能调动,我们的日常生活,调动的基本就是这些本能模块,唯一的进化法则,就是达成生存的最小能量消耗

大自然处处贯彻这个法则,我们还可以列举出无数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人类的视觉,我们看到的颜色是400-700纳米的光波的波长,我们的视觉把这些频段的波长打包成7个主要的颜色,更重要的是,我们视觉所看到的光波,仅仅占宇宙波段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我们的眼睛不自量力试图去把这些频段都看到,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这就是少的本质 ,学习也要贯彻这个法则。

那么关键问题是,如何少?

根据最小作用量法则,也就是我们的人脑是围绕这个法则进化而来的,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大脑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工作强度也是有限的,大脑会自动过滤高能耗的工作,例如我们首要的用脑模式是低能量的调动那些本能模块,非迫不得以,我们不会进入思考模式。

大脑会自动过滤大量无关紧要的信息,因为日常生活信息太多了,而存储空间是有限的。

所以就存储空间来说,学习第一法则,就是要保持单一简单的生活。

不要让大脑接触太多无关紧要信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每天大脑面对各种各样信息的轰炸,所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神经奔溃的趋势。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有限的大脑,怎么办?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提高生活质量,给生活做减法,我们不断的参加各种活动,不断的到处跑,不断的占有各种物质,不断的把自己的生活现代化,电子化,我们不是在提高生活质量,而是在降低生活质量,大脑面对这样一个爆炸的信息世界,奔溃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是违背大自然法则的,违背最小作用量的。

要知道,大脑是我们在丛林中当猴子的进化而来的,丛林中信息量,大家想象一下就知道了,说今天信息量是丛林中信息量的上万倍,一点都不夸张。

学习的第一核心法则,给生活做减法。

如各种电子设备,手机,电视等等,有些家长给小孩看视频,说通过看视频来学习,视频中会有大量信息进入大脑,大脑第一反应是过滤,其次视频是一种被动的输入,没有一个主动的用脑过程,小孩如果视频看多了,或者说电视看多了,反而会显得呆滞。

学习一定是一个慢的过程,信息越少,效果越好,如果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很复杂,一会电视,一会微信响,各种吵闹,这种环境,一定是不利于学习的,因为每一个额外的信息,都会占用那一刻的大脑

我们现在出门走在路上,迎面会看到一堆信息向我们砸来,到处都是广告轰炸,大城市人挤人,车流拥挤,各种车声吵闹声,不要以为这些跟你没关系,经常生活在这种高压力高节奏的环境里,大脑随时都有奔溃的可能。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有限的大脑,怎么办?

想想我们在丛林时代时是何等的悠然自在,是何等的低信息量,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进入大自然的时候,会觉得如此的轻松,因为这是大脑最适应的环境,当今成长于大城市的小孩,在享受各种城市福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其他一些东西,这个世界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相当平等的。

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简单的慢节奏,为孩子把大量信息当掉,保持孩子低信息量的生活,融进自然的生活,减少过多的现代科技和电子设备,让孩子在早期大脑发育期间,更多的自主用脑,自主的去构建脑神经活路与强化,如自主玩耍,自主画画,给孩子读故事,给孩子读绘本,重复性的慢的节奏等等。

如我们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时,有一个原则,就是重复,如一周只读一个故事,一本绘本,孩子每次在听一个梦幻的故事时,会自己在大脑里面构建场景,或者对一些场景提出疑问,这是培养想象力的一个关键。

信息量超载是当今每一位现代人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很多人在其中,受其迫害不轻,还一头雾水,还觉得这是在追求品质生活,殊不知,我们往前跑得越快,拥有越多现代化的东西,接触越多的信息,我们就越不幸福,压力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社会,焦虑的人越来越多,精神奔溃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大自然处处在做减法,我们人的本性在默认情况下,也是不自觉遵守这个最小作用量法则的,如偷懒的本性,如不自觉的节约,如大脑的机制,如果每一项每一项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无一例外都遵守这个法则。

大自然在进化每一个能力时,他不会无节制的进化,他一定是在能力与最小作用量之间取一个平衡点,平衡点达到,即不再为了提升能力而提升。

但我们人类似乎相反,我们的本性首先也是遵守这一法则的,但文明似乎有他自己的内在机制,导致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越来越快的文明化进程里面,迷失本性,过份追逐,一味向前跑,反而忽略了,作为人,作为一个有限的人,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份平衡的宁静的生活而已。

学习的第二个法则:专注

面对这个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科学不自觉的进化分工,如果我们加以考究,大自然一直在做分化的工作,以应对这个增量的世界,一切都是一系演化,因为背后都是被同一个规律给支配着,因此,作为一个有限的人,深刻的理解这一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个法则是专注,这个大家都会认同,毋庸置疑,但大家都有没有想过他背后的道理?为什么要专注?如何专注?怎样才算专注?因此尽管大家认同要专注,但做法肯定也千差万别。

现象层面会有千千万万,而背后的本质却只有一个,因此,我们需要追问下,专注的本质是什么?


一切都是围绕能量的特征而构建,能量的熵增状态规定着演化方向尊崇最小作用量原理,而专注就是这个分化里的一个分支,我们人类的一个叫法而已。

正如我们的科学为分科之学,面对大量的信息,有限的头脑怎么办?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这个庞大的信息,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每个人处理一小块,这就是我们分工合作的社会,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细分下去。

这种分工,意味着高效率,他是最小作用量贯彻的结果,分化得越细,效率会越高,会越省能,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致密。

比如,某家公司几百几千人,就只做一颗螺丝,做到极致,专供高精密需求的行业,这种分化,不是说这家公司有多么聪明,相反,他只是这个自然律贯彻的结果,他懂得这个自然律,把这个自然律彻底执行到极致而已。

做符合自然律的事情,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违反这个自然律,意味着要被淘汰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所谓的天才,在某一个科目的天才,然后这个“天才”在其他科目却出现0分等不可思议的事,这当然也是这个自然律的结果,正因为他把他的一生都用在了一个领域上,才成就了他在这个领域天才般的输出,然后同时也成就他在另外一些领域是白痴般的表现,这是极度专注的一种表现,我们的很多伟大的科学家,经常表现出这种特质。

因此,专注意味着选择,选择一些东西,意味着放弃另外一些东西,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什么都想拥有的,反而什么都没有。

人脑一定是有限的,我们的寿命相对宇宙尺度,简直是微乎其微,人类今天所能达到的这个科学成就,是靠千千万万人,前仆后继,历经几千年分工合作而来了,这种在时间轴上的分工,也是专注的一种体现,站在巨人的肩上来专注,人类文明就是这样滚动前进的。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有限的大脑,怎么办?

宇宙的尺度是137亿年,光速的尺度是30万公里每秒,作用一个有限的人,这些都是天文数字,世界的信息量更是恐怖级的指数增长,而大脑又是如此的有限,单一个小领域的信息量,一个人终其一生还不能毕。

这也是为什么,王东岳老师会经常强掉一句话: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

实用的层面,也就是应用层面,是千千万万级的,就好比我们的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而务虚层面,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有无无数数,而底层的操作系统就一个。

所以专注,要专注在那个“道”上,专注在底层上,专注在地基上。

专注 / 减法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