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一讲主要关注“表达”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各类观念。
“重要性”这个更为广泛的概念是以表达为预设的。先要在环境里传播开来,然后才能带来变化。但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就整个宇宙而言,重要性主要是一元的。重要性,如果局限于有限的个体情境,便不再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重要性是于有限中推导出无限的内涵。
但表达是依据有限情境的,是有限性印记于环境之上的活动。因此,表达源于有限性,于众多超越其自身的同类者之中代表着有限性的内涵。这两者,即重要性和表达,共同印证了宇宙的一元性与多元性。重要性是从作为一的世界进入作为多的世界;而表达则是由作为多的世界来丰富作为一的世界。
选择从属于表达。有限事物的态势制约着环境。行动主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视域,这种视域是植根于周围世界的。自然法则是宏大的,均一的,是世界的非人格化的统辖。然而,表达与均一无关。表达在本质上是个体化的。若是均一占了上风,表达就会黯然失色。
所谓表达,就是表达者将原有的经验在环境中传播开来。这不一定需要有意识的决心,只需要传播的冲动。这种冲动是动物本性中最单纯的特征之一,是我们对外部世界之预设的最根本证明。
实际上,外部世界与我们的本性如此紧密地相交错,以至于我们会无意识地将对于世界的种种视域与个体存在(individual existence)同一起来。例如,身体处在个体存在之外,但身体也是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将个体存在视作与肉体生命如此紧密交织在一起,以至于人就是身体与心灵的复合统一体。但是,身体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共同持存。实际上,正如任何其他事物(一条河、一座山、一朵云)一样,身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若是过分吹毛求疵,我们就不能确定身体与外部世界的分界在哪里。
试分析一颗微粒。它是自然的一部分,随意地漂浮了上百万年,或许始于一片遥远星云。这颗微粒进入身体内,它可能是作为蔬果摄入,也可能是作为空气吸入。在哪一瞬间它进入口腔或者通过皮肤被吸收呢?它是身体的一部分吗?之后,在哪一瞬间它不再是身体的一部分?这类问题是做不到精确的,只能通过无关宏旨的惯例来规定而已。
因此,我们就得出了身体的定义:世界是作为人类表达的原始场(primary field),人体是世界的一片区域。
举一个例子。愤怒会导致身体兴奋,并以相应的语言或其他暴力方式公开表达。具体研究要由生理学家去做,探究因此而引发的各种特殊的身体机能。哲学家不应当侵犯专门研究。他们的职责是指出可供研究的领域。多个世纪以来,一些领域尚未得到开拓,要么是因为缺乏卓有成效的开端,要么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对这些领域感兴趣。
目前,我们已经对动物的身体即高等动物的身体,进行了定义,并指出所需的研究种类。当然,虽然人类已经从事这项工作几千年了,但是对其所具有的全部意义仍然达不到充分的理解。哲学的任务是引发这种意识,并将各方面专业研究的结果协调起来。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探究的是拥有感觉和表达的显性中枢的动物身体。现在,我们可以将包括动植物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机体都包含进来,进而将这个概念拓展为:
只要自然界里的某个区域本身是一个原始场,它的各个部分都在向外发出自己的表达,那么这个区域就是有生命的。
在这个定义中,“各个部分都在向外发出自己的表达”替代了之前使用的“人类表达”。这个新定义比第一个范围更广,超出了人类和高等动物的限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定义否定了极端行为主义。在这类行为主义理论中,我们必须摒弃“重要性”和“表达”,这两者是永远不能在理智指导下运用的。前后一贯的行为主义者感觉不到反驳我的陈述的重要性。他只能去消极地“行为”。
高等动物的身体具有两个方面,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提及了一方面。第二个更广泛的定义使我们得以区分植物和动物。与其他区别一样,我们不能要求这种区别完全准确。对动物而言,存在一种通过身体来进行自我表达的经验。但这绝非全部。
另一半是这样的:身体是由各种经验中枢构成的,这些中枢将表达加之于彼此。在这里,我们把感受(feeling),或者叫摄入(prehension)定义为是对表达的接受。因此,动物身体是由互相表达和感受的实体构成的。表达是弥散在环境中的感受材料;而一个生命体可以直接地调节经验的两方面(即表达和感受)。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各种各样的感受经过调节后最终在实体中产生了,这个实体就是作为单一的体验主体的单一的动物。
因此,这个单一的动物及其身体各部分可被视为自身的感受中枢,在一定意义上处于同等水平。也就是说,身体的各部分都是能够相互表达自身的感受中枢,并主要通过这种相互表达获取自身感受的。
从另一种意义上而言,相对于其他的身体中枢,动物整体这一感受中枢处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各个次级中枢是专门化的,只摄入特定的情绪感受,而对于其他类型无动于衷。机体整体内存在一种复杂的协调系统,包含大量多样的情绪类型。身体组织是这样的:作为具有感觉力的感受统一体,动物整体从身体活动中摄入复杂多样的体验。因此,相较于身体其他中枢的相应材料,动物中枢的综合感受材料处在一个更高的层面。
就植物而言,我们发现它的机体组织明显缺乏一种较复杂的经验中枢,不管是外来的表达,还是先天的材料。植物的各个部分是独立的、平等的;而动物是由一个或多个经验中枢控制的。但是,这种控制形式是受限的,而且相当严格。控制中枢的表达与中枢从机体接受的材料是相关的。
因此,动物的身体中,一种或多种表达活动会占据控制地位。如果这种活动与身体其他部分分割开来,整个机体的协调同一就会崩塌瓦解,动物就会死亡。然而,植物的各部分本就是独立平等的,其可以承受分解,在机能没有大幅受损的情况下容易存活下来。
很明显,上面的陈述过于简单化了。首先,动物和植物并非截然不同。植物中存在中央控制,而动物中也存在独立平等的元素。例如,动物身体的一些部分在与身体割裂之后也能保持生命活动,但其生存能力和能量多样性会衰竭。然而,植物就可以承受这种衰竭,这就在于它各部分的平等和独立。因此,我们将各类眼花缭乱的身体结构称作“生物”,而普通植物和高等动物代表了其中的两个极端。
此外,我们没有谈及动植物共有的功能分化。通过一般的观察,即可区分植物的根、茎、叶、花和种子。植物学家通过细致的观察,在这些显而易见的分化之外,又发现了上百种其他的活动,从而完整地揭示了植物的生理机能。
当我们转而探究动物身体时,需要限定“控制经验的唯一主导因素”这个概念。许多次级载体能够基本控制身体机能,心脏就是其中之一。与脚部相比,心脏活动是身体存活的必备条件。脚要是断了,动物机能会受到轻微损害;但心脏就重要得多。因此,最高等动物的身体就类似于由一位君主统治的封建社会。
动物最根本上是由智能(intelligence)统合在一起的。此外,智能的统一体也是对新情况做出必要反应的器官。最后一点,这位君主平常会把琐事交给各位大臣,比如心脏。动物生命能够运用常规手段应对常规的新情况。但是,这些常规手段不足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新变化。
高等动物的身体有些类似于昆虫(如蚂蚁)的复杂群体。但是,相较于种群而言,个体昆虫似乎具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动物界与之相反。例如,相较于其体内活动的心脏而言,一条聪明的狗更能够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这条狗能够接受训练,但它的心脏却必须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自行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