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被教导“不要太在意别人是怎么想的”。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经给出过“当今时代的建议”,那就是:不要被他人意见的噪声所干扰,从而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泰勒·斯威夫特(TaylorSwift)也在她的歌词里写道:“充满敌意的人,只会不停地谩骂。”(1)
但是,人的一种本能就是会很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实际上,人的大脑中存在着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交认知的系统”,其作用就是让我们不断地思考他人在想什么。
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将会成为我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障碍
特别是,我们对于来自他人的评价会表现得十分敏感。我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因为这种被信赖的感觉将给我们带来自信。被批评时会垂头丧气,被拒绝时则会痛苦不堪。即使你想无视这种本能,也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如果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又会成为我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障碍,下面这两种场合就是很常见的情况。
其一,特别害怕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所以,为了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哪怕是真正正确的事情也刻意不去做。
其二,希望自己给大家留下坚强、有能力、聪明的印象——担心自己脆弱的一面会呈现出来,所以害怕做决定或拿主意。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将其摆到了过分重要的位置上,以至于自己最终陷入困扰之中。例如,坚信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都是真实且重要的,而对于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或者能够去做的事情,则认为“那些在意我的人更清楚吧”。
这种“特别在意”的心情,都源自希望能融入集体的基本欲望。这种欲望如果特别强烈并渗透到我们的内心深处,就会让原本应该关注的社交反馈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例如,此前我曾参加过一场以能源产业的管理层为对象的领导能力开发活动。当时,有一位女经理向我讲述了其被任命为新团队领导时的经历。
作为一名在男性占主导的行业中工作的女性,她怕上级领导认为自己不够强势。因此,她一“履新”,就采取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做法,采用了非常严格、丝毫不讲情面、十分严厉的管理措施。
结果,她的团队士气大落,项目也停滞不前。于是,她收集了来自团队成员的反馈意见,其中有人表示她的做法令人不快,而且形成了一个充满敌意的职场环境。
面对这些反馈,她不得不思考自己到底更看重哪一方的意见。是应该继续努力,不惜采用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在领导眼中的形象(为了不让领导认为自己很弱势,所以要“扮演”成一个强势的领导者),还是倾听这些真实的、直接的反馈意见,改变自己的做法,使团队的运作更有效率?
她选择了后者。结果,被领导评价为“不仅真的很强势,而且是很有想法的领导者”,还得到了表扬(不管怎么说,能够听取批评意见,为了整个团队而改变自己当下的做法,的确是很值得称赞的)。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不被无关紧要的意见所左右呢?怎样才能利用好在意他人看法所带来的好处呢?
正确关注他人看法的方法
①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相较于其他人的看法,某些人的意见则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时常会很在意这些人的看法(例如,亲朋好友、重要的导师等)。即便特别渴望得到这些人的认可,我们也要明白,他们不一定会拥有与我们同样的目标或价值观。
例如,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最糟糕的一个建议,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指导教师。当时,我刚开始授课没多久,他看到我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热情,便这样提醒我:“最好别把时间都花在教学上,这会影响你搞科研。对于出版研究成果这样‘真正的大事’来说,这只会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
在此之前,我还是很在意这个人是怎么看我的。不过,在听完这个建议以后,他对教学方面的看法,对我来说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并未选择在“如何利用时间”这个问题上得到他的认可和承认,我宁愿选择去追求自己内心的目标。
特别亲近的人互相之间的目标也可能会不太一致。虽然他们都希望你能过得幸福,但是与此同时,也可能希望你不要轻易改变,最好过上符合他们期望的生活。
还是以我自己为例,从我祖父母那一代开始算起,我可能是家族中第一个搬出费城生活的人。当我决定去上波士顿的大学时,家里人最初都是一片愕然。当然,更可怕的是,我后来又决定到距离我出生、成长的地方约3000英里(约4800公里)的斯坦福大学念博士课程!
虽然我能理解家人的想法,但是更相信自己的直觉。我所选择的道路,其实与整个家族所共有的教育价值观是保持一致的。如果为了避免争论而留在离家很近的地方,我可能会因此失去很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我选择的道路,现在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这件事证明了人的意见都是会变的,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有所回报)。
②不要就“是否该去追求目标”而征求意见,而应就“如何达成目标”去寻求建议
他人的看法往往会成为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在企业里,几乎没有谁是能单枪匹马把一个项目做成功的。当我们的人生面对重大问题时,肯定也需要来自周围人的帮助,毕竟我们可能也有一些自己都无法注意到的“盲点”,如束缚着我们的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缺点等。
当我们想要完成某件大事时,不去寻求他人的建议,才是最愚蠢的做法。他人的意见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针对你正在挑战的事情,你的朋友或同事反而更能看清楚整个事态的发展,所以他们提出的意见是很有益的。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分享给他们听,同时,也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纠纷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试着让他们帮助我们找到实现理想和抱负以及让我们内心不再担忧的最佳方法。如果我们打算改变自己的人生,最好不要就“这个想法到底好不好”向对方征求意见,而应向对方寻找帮助,以找到实现这一想法的最佳方法。
③所有重要的目标中,都应设定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标准
怎样才能弄清楚我们所从事的就是自己渴望的工作(想做的事情)呢?如果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们将很容易从他人的反馈中找到是否满足这一标准的征兆。
例如,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传授学问和知识,还希望通过我的课程给学生的人生带来积极而正面的影响。我的目标之一,就是能刺激学生固有的习惯、观点和思维方式,或者向他们抛出疑问。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就不能太在意学生们是不是会感觉不愉快。
实际上,在所有的课程中,我都清楚地知道哪些主题、练习和课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我能预想到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主题、练习和课题都是什么,也能预想到在课后收到他们发来的抱怨和不满的邮件。这种对我或者我的课程暂时的不满,其实也属于教学的一个环节。学生一时的不满,并不会成为我停止授课的理由,我也不会因此变成最差劲的老师。其实,一部分学生抱有不满,恰恰说明了我的成功——比起总是让学生们满意和开心来,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我每次上课时都相信所有的学生才是正确的,那么为了满足他们,我不得不拼命去讨好他们,这将与我设定的“能够带来改变的课程(为了产生改变而进行的授课)”这一目标大相径庭。
这里所介绍的方法并不能缓和别人对我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时,我们的内心会有痛苦的感受,也无法抑制内心涌起的“想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强势”的想法。但是,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去应对他人的看法。而且,当我们的判断与别人的想法不一致时,能给我们相信自我判断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