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选择合伙人的三点基础标准:良好的道德水准、趋同的理念、恰到好处的能力。
俗话说:“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伙时代,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将企业做大。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博弈过程,一个人很难撑起所有的事情,因此,创业初期,寻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一起奋斗就成了最大的一个难题。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合伙人呢?就是实际情况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如图所示):
绝佳合伙人的评判标准
1. 良好的道德水准是入选合伙人的基础
一个对的合伙人最先要了解的就是他的品性。创业的路上荆棘漫布,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担心、防备身边的队友,企业注定不能长久。合伙合伙,首先要能合在一起。
2. 趋同的理念是开展合作的大前提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合伙成业是一个长期配合的过程,倘若大家在思想上不能达成共识,那么行动上自然也不可能做到“步调一致”。由此看来,仅有“都想创业”的想法,还不足以表明合伙人之间存在着精神上的共鸣。只有大家对“想做的企业类型”、“企业以后走的方向”、“各自做企业的原则”等方面都有着相似的见解,对具体经营思路的探讨才具有实际意义。
2014年6月,林晓梅大学毕业。因由于找不到本专业内的工作,她不得不先在福州一家酒吧打工。2015年年初,林晓梅在酒吧遇到了来喝咖啡的魏勇,出于一个共同的爱好——咖啡,二人很快建立了深刻的友情。随后,林晓梅经常和魏勇在一块聊咖啡、喝咖啡。2015年6月,魏勇失业,林晓梅也恰巧从酒吧离职了。一时失去工作的二人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回平潭经营咖啡店的想法。在林、魏二人看来,经营咖啡店,既有小资情调,又有人文气息。随后,林晓梅又向魏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民宿开到咖啡店里。上层经营民宿,下层经营咖啡店,同时设置一个书架,增添书卷气。魏勇听到林晓梅的提议之后,当即表示同意。随后,二人就开始了店面选址、店面装修等工作。
经过林、魏二人的努力,以及林爸爸的资助。2016年9月,名为“一杯起”的民宿咖啡店终于在平潭开业。
因为对咖啡的共同爱好,林晓梅和魏勇从陌生人变成了生活上的挚友,继而成为了事业上的合伙人。这正是他们的咖啡店能够迅速起步的根本条件。因此,在对合伙人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创业者应当权衡彼此的理念,毕竟认同是信任的前提。
在与准合伙人接洽的过程中,创业者除了要和对方就创业工作交换意见,也应当通过闲谈等形式主动了解对方的生活。若对方的爱好、习惯与自己相像,那么日后在相处的过程中,就容易一拍即合。创业者对于这样的准合伙人就应当优先合作,反之则不应再与之接触。
3. 恰到好处的能力是进行合伙创业的必要条件
能力既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条件,也是他在一个团队中贡献自己力量的载体。从这个角度看,合伙人的能力自然是越强越好。但合伙创业毕竟不是“单枪匹马”的个人行为 ,而是集体活动,因此,在确保合伙人能力绝对水准的同时,创业者还应该确保合伙人的能力与企业的需要相“匹配”,这里的“匹配”即是指不同合伙人之间的能力互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之所以选择“合伙创业”,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发现了自身固有的不足,想找到伙伴来填补。但如果你的合伙人与你有相同的长处和弱点,那么在合作创业的过程中,一旦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那就很容易从“一人抓瞎”变成“多人抓瞎”。人多势众却无补于事,这样的合作没有意义。因此,对于一只创业团队来说,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能力才是最佳的能力。
其实,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合伙”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能力”的有机整合,整合得好合伙就是1+1=2甚至>2的效果,整合不好,造成了人员的内耗,反而会引发1+1<2的现象。
以上三点是创业者考察合伙人的主要标准,而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的创业者还应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战略、行业、模式、市场等,灵活地增加选择标准,以便“优中选优”。
诸位想要创业的朋友,如果你遇到一个本性善良,和你志同道合,和你各有所长的人。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你的合伙人。也许他没有多少资金,也许他其貌不扬,也许他性格古怪,但这些外在的因素都是无足轻重,且易于克服的,因为你的事业已经决定了你的人选。
#专栏作家#
倪云华,公众号:倪云华新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十年跨国管理咨询顾问,曾服务普华永道、IBM全球咨询服务部,为华为、海尔、腾讯等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多家创业公司管理顾问;著有《共享经济大趋势》。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