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自控力+自控力-什么是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我们为什么会有意志力?-“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两个自我导致的问题-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意志力的本能: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两种不同的威胁-意志力本能:三思而后行-训练你的身心-自控力太强的代价-充满压力的国度-累到无力抵抗: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自控的肌肉模式-为什么自控力存在局限?-训练“意志力肌肉”-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日常消耗和文明毁灭-容忍罪恶: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从圣人到罪人-关于进步的问题-今天犯错,明天补救-当罪恶看起来像美德-环保的危害-大脑的弥天大谎: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奖励的承诺-“我想要”的神经生物学原理-分泌多巴胺的大脑:神经营销学的崛起-让多巴胺发挥作用-多巴胺的阴暗面-欲望的重要性-“那又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如果你吃了这块饼干,恐怖分子就赢了-“那又如何”效应:为什么罪恶感不起作用?-决定改善心情-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出售未来-没有出路:预先承诺的价值-遇见未来的自己-为什么未来看起来不一样?-该等待的时候,该屈服的时候-传染: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传染病的传播-社会中的个人-群体的一员-“我应该”的力量-别读这章:“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这难道不讽刺吗?-我不想有这种感觉-别吃那个苹果-请勿吸烟-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自控力——结语-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引言: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关于本书:改变你与压力的关系+第一部分:重新思考压力-第一章 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什么是压力?压力真的都是负担吗?-我们对压力?有什么心理预期-从安慰剂效应?到思维模式-你的压力思?维模式是什么:压力有害?压力是动力?-归属感干预:忘掉它,内化信息-如何尝试自行改变?压力思维模式-第二章 迎难而上:身处困境时,压力是可以依靠的资源,而非要消灭的敌人-压力一直都在,重要的是确保它对你和他人有用-该抑制某些压力反应-压力给你应对挑战的力量-选择你的压力反应-第三章 压力和意义成正比:有意义,意味着有压力-你的生活有意义吗-在日常的压力中寻找意义-记着你的价值观能转化压力-逃避压力的代价+第二部分:转化压力-第四章 全身心投入:拥抱焦虑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挑战-转化压力:变紧张为兴奋-实现梦想:把科学应用到现实-如何把恐惧变成挑战-挑战反应是最有益的反应方式-拥抱焦虑有局限吗-从福利到工作-第五章 内在联结:压力能经常使人更具关怀性,提升抗挫力-第五章 内在联结:压力能经常使人更具关怀性,提升抗挫力-转化压力:变自我关注为更宏大目标-为职场设计更宏大目标-关怀如何创造韧性-“植根社区,随时服务”-从掠夺者到保护者-孤立思维或是基本人性思维-创造你想要的支持性社群-Sole Train:实现不可能-第六章 幸福成长:痛苦使你坚强,即使痛苦正当下,未来尚模糊-杀不死你的,都会令你强大-培养成长思维-转化压力:化痛苦为资源-选择看待困难的好处-转化压力:选择发现痛苦的好处-用画面与声音传递希望-故事能激发创造韧性文化-第七章 最后的反思-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致谢+自控力.实操篇-建立高效的思维模式-1 有效率的拖延:把“应该做”变成“我想做”-本节要点-2 身体化认知:获得高效的精神状态-本节要点-3 如何提高动力:获得满足的心理动机-本节要点-4 学会停下:摆脱上瘾的惯性-本节要点-5 如何有效地制定目标:从微小的行动开始-本节要点-成长认知力-6 找到“自发型动机”:把目标变为现实-本节要点-7 自己设定成功标准:我们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本节要点-8 成长型思维:斯坦福大学学生成功的关键-本节要点-9 打破“失败”的连锁反应:成长型思维模式-本节要点-和情绪做朋友-10 与压力做朋友-本节要点-11 重塑压力:变为成长的武器-本节要点-12 自我效能:获得自信的原动力-本节要点-13 不安的“能量”:积极应对挑战-本节要点-14 克服“紧张症”的法则-本节要点-15 善用忌妒:激发你的行动力-本节要点-跨越沟通的迷思-16 大脑的“烦恼程序”:消除职场负面人际关系-本节要点-17 有意识的贡献:增强团队参与感-本节要点-18 提出意见的方法:帮助对方了解自己-本节要点-19 有效的道歉:增强信赖-本节要点-20 非正式沟通:闲聊有助于构建社会资源关系-本节要点-21 说坏话也有好处?找到你的真实动机-本节要点-强化你的自我认同-22 服装认知力:激发自我角色认同-本节要点-23 言行一致:获得领导力和信任感-本节要点-24 同理心:领导者的必要素质-本节要点-25 道德的“心理陷阱”:如何避免错误的选择-本节要点

关于本书:改变你与压力的关系

2020年5月31日 字数:3115 来源: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提供人:ketou11......

这本书的基础是我在斯坦福继续教育学院讲授的一门课——压力新科学。所有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报名,该课的目的是转化人们的思考方式,与压力共舞。

要拥抱压力,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是有帮助的,原因有二。第一,这令人着迷。涉及人性的主题,每项研究都是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所关心之人的机会。第二,压力科学确实令人惊讶。某些观点,包括本书的核心假设——压力有益,很难一下子为人接受,没有证据的话,轻易就会被驳斥。这些观点背后的科学支撑,有助于你的接纳,并知道如何将其应用到你的生活中。

书中的建议不是基于那个令人吃惊的研究,尽管确实是它促使我重新思考压力。你将学习到的策略来自成百上千项的调查、与我交谈过的数十位科学工作者的智慧。跳过科学直奔建议没用,了解了每个策略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其实施。所以本书是“压力新科学”课程的速成班,你也有机会接触一些研究人员,他们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你会了解他们最吸引人的研究,以我希望每个读者都会喜欢的方式。如果你胃口大,想知道科学细节和更丰富的信息,书后的注释会引领你进一步挖掘。

但最重要的,这是一本帮你与压力共存的实用指南。拥抱压力会使你面对挑战时更主动,运用压力的能量,而不是被其耗得油尽灯枯。它帮你将压力重重的窘境转变为在社会中交往的机会,而不是离群索居。最终,它会提供新的方式,引领你在痛苦中找到意义。

纵观全书,你会遇到两类实用的练习:

第一部分是重新思考练习,目的是帮你转换思维定式。你可以用它们自由书写,或者自我反省。你可以在健身房跑步机上或上班公交车途中思考这个主题,可以自我反思,也能开启一段对话。晚餐时和配偶讨论,或者在教堂家庭聚会时和父母提及,还可以贴到Facebook上,问问朋友的想法。这些练习不但能从总体上帮你重新思考压力,而且鼓励你反思压力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包括与你最重要的目标及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的压力转化练习,包括身处压力时应用的现场策略,以及帮你应对生活中具体挑战的自我反思。当你感觉焦虑、沮丧、生气或不堪重负时,它们会给你注入能量、勇气和希望。压力转化练习的关键在于,改变对正在承受的压力的看法,也就是我所谓的“思维重置”。思维重置能调节你身体的反应,改变态度,激发行动。换句话说,当你感到紧张的瞬间,它能转变压力对你的影响。这些练习都基于科学研究,我鼓励你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试一试,看看哪些对你有效。

书中所有练习都经过修改,修改基于学生的反馈和我与全世界不同群体的分享经历,分享对象包括教育工作者、医疗专家、商界人士、职业教练、家庭治疗师以及父母。书中涵盖了在个人领域和职场都有意义的练习,人们说这些练习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与其互动的群体。

总之,这些练习将改变你与压力的关系。提到和压力处关系,可能会让人感觉怪怪的,尤其我们已经习惯认为压力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你的的确确和压力有某种关系。你或者感觉是压力的受害者——被其挟持,无助地对抗。又或者你爱恨交织——依靠其达成目标,但担心它的长期影响。你可能感觉在持续地做斗争,试图减轻、逃避或管理,但从未曾掌控它。你可能感觉过去的受压经历极大改变了现在的自己,你可能视压力为敌人、不欢迎的来访者,或不知能否信任的搭档。无论现在你和压力是什么关系、如何看待和如何反应,都在它影响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重新思考,甚至是拥抱压力,你可以改变它在各方面的影响,从身体健康,到工作满意度和对未来的期望。

全书中,我们同样考虑了这个问题,压力科学与思维重置怎样帮你支持其他人、社区和组织。如何培养所爱之人的抗压力?具备拥抱压力文化的工作场所是什么样子?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来抵御创伤或痛苦?我将介绍一些自己推崇的项目,它们正在运用科学知识,创造能够将痛苦转化为成长、意义和联结的社区。这些项目是榜样和标杆,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将科学转化成服务,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影响的行动。

这本书会帮我处理压力吗

截至目前,我一直避免给压力下定义,部分原因是这个词包罗万象,可以指任何我们不想要的体验,以及世间任何出错的事情。人们既用“压力”一词描述交通阻塞,也用来谈家庭成员去世。感觉焦虑、繁忙、沮丧、害怕时,我们都说有压力。任何一天,邮件、政治、天气,或者越来越长的待办事务清单,都让你感觉受压迫。现在,你生活的最大压力源,可能是工作、为人父母、应对健康危机、偿还债务,或者是闹离婚。有时候,我们用“压力”一词描述内在状态——我们的想法、情绪和身体反应。而有时候,我们用它描述面对的问题。压力通常用来指平常的烦心事,但也可能是更严重的心理挑战,诸如成为抑郁和焦虑的代名词。没有一个简单的压力定义能包含所有这些事,可我们的确用这个词指代所有事情。

“压力”一词可以指代诸多事情的现实,既是福分,也是诅咒。消极方面是,这使得压力科学的探讨难以捉摸。即使通常会狭义化定义的科学家们,在用“压力”一词描述脑海里纠结的体验的同时,也描述结果。一项研究可能定义它为被照料得太过周到而局促不安,另一项研究把它看成职场的不堪重负。一项研究用压力描述日常的困扰,而另一项研究用它探讨创伤的长期影响。更糟糕的是,当压力科学经由媒体传播时,标题经常使用人们熟知的“压力”一词,但不说明研究实际测量了什么细节,这会让你怀疑那些发现是否适用于自己的生活。

同时,该词的包罗万象也有好处。因为我们用压力描述如此多的方面,那如何看待压力就对你自身体验有深远影响了。改变对其的看法,对转化日常烦恼和应对严峻挑战有相似的功效。所以,我不准备尝试给压力下一个狭窄的、可操作的定义,宁愿保持它意义上的宽泛。是的,如果这样说,“本书是关于如何在职场压力下成长的”或“本书会帮你改善焦虑的身体症状”,会更加容易。但是,选择看压力的积极面带来的转化力量,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一同开始旅程之前,我提供这样一个概念: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这个定义足够大,可以涵盖交通阻塞引起的沮丧和失去事物的痛楚。它包括感到压力时的想法、情绪、生理反应,以及你选择怎样应对压力情境。这个定义也强调了有关压力的一个重要真相:压力和意义无法分割。对不在乎的事情,你不会感到压力;不经受压力,你也无法开创有意义的生活。

我写这本书的目标,是要提供科学证据、故事和策略,全面探讨我们定义的压力。即使我知道不是每个例子都能引起你的共鸣,也不可能谈及人们压力体验的每个方面。我们将探讨学习、工作、家庭、健康、财务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以及焦虑、抑郁、损失、心理创伤带给我们的挑战。尽管用“痛苦”一词描述心理创伤更为准确,但任何时候邀请人们思考生活压力时,人们总会不由自主提及它。书中也会听到我学生的声音,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是如何应用书中观点的。考虑到有人希望匿名,我更改了名字和一些能辨识出的信息。有真人分享真事,你定会对压力有不同体验。感谢他们让我学习到拥抱压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所处情境与学生的,极其不同。

我相信,你会更注意与自己生活相符的科学证据和故事,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书中的练习和策略。因为没有科学研究会适用于所有压力,没有一个方法能搞定所有状况。能让你克服公众演讲障碍,或者更好地处理家庭内部冲突的策略,不一定能处理财务问题或让你摆脱伤痛。建议你选择最适合应对自身挑战的方式。

当我讨论压力的好处时,总会有人问:“但是,对那些确实糟糕的压力怎么办?你说的东西还管用吗?”人们很容易理解,工作上的一些压力,重大事件前的小紧张,对我们有益,这些压力,值得欢迎。但那些重压呢?拥抱压力的概念,适用于健康问题、损失、创伤和长期压力吗?

我无法保证书中的每个想法对各种形式的压力或痛苦都有帮助。然而,我不担心拥抱压力的好处只适用于小事情。令我惊讶的是,拥抱压力恰恰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对人帮助最大——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应付慢性病,甚至克服严重的飞行恐惧症。还有来自学生的分享,那些故事通常不是更好地在截止日期前搞定工作,或者如何搞定易怒的邻居。他们谈的是失去配偶、持续与焦虑做斗争、直面受虐的童年与过去讲和、失业和挺过癌症治疗。

在这些情境下,为什么把压力当作好处会有帮助呢?我相信,这是因为拥抱压力改变了你对自我的看法,以及知道你能做什么。它不是纯粹的智力游戏,聚焦在压力的好处能转化你生理及情绪上的反应,从而改变你应对生活挑战的方式。写这本书,我脑海里有个清楚的目标:帮你发现自己的优势、勇气与慈悲。这本书不是要说压力是好的还是坏的,而是要说,选择看压力好的一面,将帮你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自控力 / 压力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