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基本单元 > 个人/自我 > 家庭 > 父母 > 孝文化 > 家族 > 姓氏
  • 精选
  • 会员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2020年5月27日  来源:三桂历史 作者: 提供人:yiju29......

不久前,某知名网红产子后,给孩子冠以父姓,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其讨论激烈,也体现了浓郁的“东亚特色”。同样的问题在欧美却属于绝对次要,哪怕以平权闻名于世的北欧,女子出嫁后也以冠夫姓为绝对主流。这说明这个问题并不属于“女权”或者“男权”的范畴,而是东亚人特有的某种情结。

父权、贵族与姓氏的起源

在几十年前,由于马列史观将母系氏族定义为“原始社会的普遍情况”。碍于政治正确,许多学者不得不努力“考证”,最终将中国人的姓氏起源定义为“上古八大姓”。同时,还有些学者以汉字“姓”的女字旁为证据,证明上古时期的姓氏属于母系氏族。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美国学者考证易洛魁的证据,被恩格斯引用。这是典型的“特例当普遍”】

可是,考古学家对甲骨文的考据,却间接地推翻了“政治正确”的论调。首先,现代汉语的鼻祖是甲骨文,可根据检测,最早的甲骨文大约出现在3500年前的殷商——哪怕是恩格斯的理论中,“农业国家”只要建立便已经是父权社会。而“姓氏”二字作为文字,无疑出现在最早的甲骨文之后。所以,姓氏肯定是父权社会产物,这一点毋庸置疑。

姓氏真正的起源有着浓郁的父权色彩——因为它起源于封地名,而封地则起源于周代的武装拓殖,武装又是男性贵族的专利。比如处于百家姓首位的赵姓,起源于赢姓,就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相传在周穆王时期,其驾车大夫造父因为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时,能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打败了徐偃王,周穆王赐以赵城,称为赵氏,因此造父就为天下赵姓的始祖。再比如廖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受封于廖国,所以称廖叔安,后代就以国为姓,称廖氏。许姓,出自姜姓,也是以国为姓,为上古四岳伯夷的后裔,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始祖为文叔。春秋时,许国是楚国的附庸国,后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同样以国家的名称为姓氏的还有彭、齐、鲁、赵、魏、韩、周、秦、宋、燕、吴等。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姓氏的起源有着充沛的武德】

因此,早期的姓氏有着明确的阶级性,只有拥有封地的贵族后裔才有资格享有姓氏,大部分百姓属于“有名无氏”。而春秋时期的贵族有着演化性,当某个家族的子嗣旺盛时,就会“分家”,即到新的封地居住。经过“分家”这一程序后,很多新的姓氏随之诞生。除了上文说的许外,还有建立汉朝的刘家,起源于姬,乃是周朝大夫的后裔。这个特点在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有体现,比如毛利氏祖上原姓大江,德川家起源于源氏,织田家则来源于藤原。随着秦制开始取代封建制,旧有的贵族氏族遭到瓦解,普通人才得到姓氏权。与中国一样,日本的封建制度瓦解后,姓氏作为一种权利,才下放给普通人。只不过,日本的平民获取姓氏的时限太短,又紧跟着西方的脚步,走入工业大潮,没来得及形成中国式的香火情缘。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汉朝建立后,刘家为了贴金也曾宣称自家源自龙】

姓氏与父权社会的结合

男性相比女性,天然有一个弱点——强烈的亲子不确定性。男人对于“被绿”的焦虑远远胜于女人,因为,DNA技术普及前,男人根本无法确认一个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女人则无需担忧。女人被绿只是男人不忠,男人被绿意味着男性的基因就此断绝。后代事关生物的传承问题,没有人愿意传承断绝。于是,社会发展出两套机制,作为先天亲子不确定性的补偿,:

1.大部分社会都允许一夫一妻制或者一夫一妻多妾制,少数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对男女出轨的包容度也大相径庭。社会希望通过“广撒网”的方式,确保男性留下自己的后代,反正贵族不缺异性资源;

2.部分社会发展出姓氏文化,即男人不需要通过血缘来选择继承人,遗产只会传给拥有男主人姓氏的人。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在战乱纷飞的古代,儿子的继承权也要远远优先于相对柔弱的女儿】


后者在东亚以及古典时期的欧洲非常流行。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皇帝(Imperatore Giustiniano,527—565年在位)说过:“我们对子女享有的支配权是罗马市民特有的,事实上,没有任何其他人对子女享有像我们享有的这样的权力了。”这里的子女并不单单指代夫妇生育的子女,也包括被释放的奴隶(罗马法规定,被释奴需要加入原主的氏族)以及冠以主人姓氏的原外姓人(俗称干儿子或者干女儿)。如果家主没有合法后代,那么他有权认养一个养子或者养女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由于男子在性与婚姻上的优势,以及天生的亲子不确定性,这个权利几乎独属于男主人。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电视剧《斯巴达克斯:竞技场之神》花大篇幅描述罗马父权的力量】

在东亚,女子不享继承权,只有男子才有继承父辈财产的资格。所以,姓氏文化在东亚又有新的演变——入赘。在日本婚后需要改姓,大部分情况下,女子出嫁后需要改成丈夫的姓氏。若出现男方入赘的情况,那么丈夫婚后就需要改成妻子的姓氏,帮助女方管理家族财产。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婚后改姓的习俗,但赘婿生育的后代必须冠以女方的姓氏,准确地说女方的父亲的姓氏。因此入赘看上去非常“女权”,其实不过是父权制度的一个补充与延伸而已。

宗族香火与城市解构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个地方的人基本沾亲带故,彼此都算亲戚。这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构建起来的共同体,有着极强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A十分贫困,但生养出一个十分聪慧的儿子。那么宗族内部就会凑份子钱于他,让这个孩子无需再耕作,只需专心读书。如果运气好,有朝一日A的儿子得以金榜题名,他就需要用自己的俸禄乃至灰色收入投资自己的家乡。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在文人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宋明,一个士大夫的名下往往有着大量的家产,而且这些田产大都分布在此人的家乡。这并非因为这人枉读圣贤书,专门对家乡进行土地兼并。事实上,恰恰相反,他是利用朝廷给的优惠政策给家乡的人免除赋税。这种“你投资我,我回报你”的模式在宗族社区十分流行。其覆盖面积也十分广泛,从幼儿教育到老翁养老应有尽有。但是,副作用也十分明显。作为同一姓氏的共有者,所有人必须追溯“族规”,跟随传统的儒家规范。所有“继承香火”的个体都十分惧怕被集体所排斥,这种恐惧甚至超过亲子之爱。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古典时期,欧洲人也不乏以家族社区为单位的各种聚会】

当时间来到公元后,亚伯拉罕系的宗教开始强势冲击东亚以外的各大文明。罗马的父系氏族在基督教文明的冲击下发生巨大改变,彻底与东亚文明分道扬镳。因为宗教具有一定普世性,经过宗教改革后,人们不再以“自家人”与“外姓人”区分集体,而是以“同信仰的兄弟”与“异教徒”来区分彼此。或许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种区分方式十分落后,但相比传统的姓氏划分法而言,宗教构建的共同体确实更为广泛。

可惜地理位置相对隔绝的东亚,没有办法享受到这种福利。缺乏普世性的宗族结构,相比宗教社区有着更强的原始色彩,例如基督教的禁止堕胎与弃婴。或许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种做法十分反人类,可在蛮荒的古代,这么做能有效地防止女婴未出生或刚出生就被杀死。没有经过这种教义洗礼的文明,都有十分严重的溺婴、弃婴现象,也有令人膛目结舌的男女比例。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清代的弃婴塔,埋葬者无数婴儿的尸骨】

在宗族力量雄厚的南方,许多县的男女人口比例已经达到夸张的程度。明代的县志记载:琼州有男179254人,女70619人,男女性别比2.54:1;洪雅县有男9381人,女4990人,男女性别比1.88:1;淳安县有男31836人,女14669人,男女性别比2.17:1;建平县最为夸张,有男65814人,女20884人,男女性别比达到3.15:1!

如此多的女婴被杀,原因很简单——女孩不能传承姓氏与香火,且需要从夫居。是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孩生下来注定是“别人家的财产”,余生都需要给别人家生育、干活。其生育的后代,也无法冠以自己的姓氏,传承祖先的香火。儿子却可以跟随父母一起居住,将来还能娶妻,等于生一个得两个。

宗族对“香火”的狂热崇拜,彻底打碎亲子间的感情。让人不得不感叹,在互助的背后,那令人窒息的集体文化。从这方面看,近现代的女权主义者拼尽全力要解构宗族社区(她们称之为男权),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宗族的传统:东亚人痴迷冠姓权背后的逻辑

【《安家》中的房似锦,差点也因同一种思想,被溺死】

当然这种情况在城市中,相对较好。由于城市具有高强度的人口流动与相对便捷的交通,过去世世代代居住在一起的宗族成员来到城市后,很快就会各奔东西。原有的社区被解构,人们对“香火”的执念便也不再那么强烈。随着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女工也能表现出不弱于男工的生产效率(工业化往往先从城市开始),且西方法律的传入,让女孩也可以拥有财产去孝敬自家父母,城里人就更没理由堕女婴了。第一网红出身的上海市,性别比甚至达到107:100(不含新上海人),若再扣除崇明等地的少量农村保留区,性别比已经完全正常。

结语

姓氏起源于父权社会下的军事贵族,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开始普及平民,逐渐形成宗族制度。也很可惜,没有被宗教影响,形成漠视女婴生命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漠视正在消失,至少今天大部分的地区已经没有超过2:1的男女比例了。而第一网红出生的上海市市区,也早没了香火的情节,从父从母,对上海人而言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传统的影子,有和没有根本无所谓。作为外人,试图用自己的意志对他人的家庭进行干涉,本身也违背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不是吗?

宗族 / 东亚人 / 冠姓权 / 父权 / 姓氏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