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我们的大脑之二:观念(5)

2020年6月20日  来源: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作者:(美〉舒尔茨 提供人:自诩玫瑰的凋谢

你若觉得仅凭萨利-安试验就匆忙定论为时尚早,那么再看看下面这个类似的实验吧,保证更加震撼。在这个实验里,实验者把贴有糖果画的盒子拿给孩子们看,问他们盒子里装着什么。孩子们理所当然地齐声回答:“糖。”但他们打开盒子(估计他们很失望)却发现里面装满了铅笔。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如果这时候你再问孩子,打开之前他们期待盒子里有什么,他们会坚称是铅笔(才不过20秒钟前啊)。孩子们在虚构的萨利身上所犯的错误又在自己身上重演——他们以为想法绝不可能偏离世界的本貌®。

①作者注:还记得自然科学史的悲观元归纳吗?在这里我们再次验证了这一理论。以前大家都奄无异议地认为,孩子是不能区分脑中世界跟外面世界的差别的,但是就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这个问题突然起了争议。因为最近的婴儿实验表明(通常以婴儿的眼神判断他们的想法),幼儿对错误观念的理解可能比心理学家以为的更加深刻,虽然三四岁的孩子依然不能通过萨利-安实验,但14个月大的幼儿反而却可以通关。究竞该怎么解释这些矛盾的实验结果,还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过,也只有幼儿才会盲目相信想法就是现实。长到五岁之后,几乎所有孩子都能轻松通过萨利-安测试。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孩童掌握了心理学家所谓的“心智表征理论(representationaltheoryofmind)。也就是说,他们大体上明白了什么是想法——原来,想法并非现实的复印件,而是个性化理解世界的方式。他们也明白了这种理解因人而异。然后又进一步悟出,原来观念可以有悖于现实,原来你我的想法可以相左,原来其他人未必懂我所懂的;反之,我也不全知他人所知道的一切。

大人以为这些道理一目了然,所以常常会忽略了其重要性。所谓思维成熟,主要在于明白想法是什么,明白别人的想法可能会不同也可能会犯错。有了这项能力,我们就能“读心”。不是像巫师那样读心,而是指心理学上的读心,也就是从他人的言谈、行为和环境中推测其想法和感受。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丽贝卡?塞克西增进了我们对大脑结构和心智原理的理解,她曾举《罗密欧和朱丽叶》的例子作解释。作为观众我们知道,一动不动的朱丽叶其实是喝了昏睡药,并不像罗密欧认为的那样真的死了。如果不懂心智表征理论,我们就没办法把自己的知识搁一边,从罗密欧的角度看待这一幕,也就无法理解罗密欧为何自尽。整出由误会所致的悲剧,在我们看来就会莫名其妙。

如果不懂心智表征理论,社会生活再千姿百态也无用。我们理解不了调情的微妙,认识不到自己无意中对朋友的冲揸,预见不到晚回家两个小时会令家人生气担心。这些例子表明,心智表征理论对我们的感情、智力、道德发展都举足轻重。(可惜,从自闭症和亚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身上可以看到,我们不理解或不够理解心智所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①作者注:另一个版本的萨利-安实验可以淸楚地反映出健康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在这个版本里,实验者先给被试孩童看一部宝丽来相机,并解释相机的功能,拍几张照片样品,然后让孩子自己玩相机直到熟悉相机的功能为止。然后木偶剧照旧上演,只是在萨利把糖放进篮子里后,实验者会拍一张照片。最后萨利离开房间,安把糖块移到衡柜里。然后,实验者要求孩子回答的不是萨利会去哪里找糖果,而是照片上的糖果在哪里?虽然这个实验跟原实验目的一样,都是要求孩童区分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不过神经学家证明,人脑在分析物体和分析别人思想时的活跃区域不同。健康孩童会感觉宝丽来相机版本的测试比原版测试更难,而自闭症孩童虽然可以通过相机版测试,伹依然无法通过原版测试。他们可以理解相机的功能,但对别人的思想却一无所知。

而一旦明白了心智表征理论,你就不会忘记它。除非受到严重脑损伤,否则你绝不会再次栽倒在“萨利-安任务”上。但是朴素现实主义仍会盛惑你。虽然我们逐渐明白,理论上自己的观点会受到无穷多因素的千扰,比如从最微妙的自私心理到条件的限制等等(就像萨利一样,有些关键时刻我们偏偏不在现场)》可一旦谈到对世界的具体看法,我们又很容易退回到三岁孩子的心智,心安理得地坚信自己的观点肯定是对的,显然是对的气

为什么会这样?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我们为自己的观点投入了太多感情,所以不愿意,也不能够承认它并非不容辩驳的真理。(“相信”这个词语在古英语中的本义是“珍视的东西”,这就反映了我们一旦形成某种观念,就会习惯性地爱上它。)当然其他原因还有很多,在后续章节里会陆续提到。不过,现在我想提出一条相对不明显的理由——我们之所以把观念按真理对待,是因为受逻辑约束。哲学家还把这个道理取名为“第一人称之信念牵制论(theFirstPersonConstraintonDoxasticExplanation)(可惜只有哲学家才会喜爱这种名字)。“信念”(Doxastic)意为“与观点有关”(Pertainingtobeliefs),其中的“念”既可以是“正统观念”(正确的信念),也可以是“悖逆观念”(矛盾的观念)。“念”的传统语义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而我却要抛弃这个晦涩的名称,并改为“因为正确所以正确牵制论”(一会儿你会明白该名字的含义)。下面就来解释这一牵制论是怎么发挥作用的。比如,我相信绿茶有益健康,20年来我毎天饮三杯绿茶,是一个绿茶迷,也是家族企业“绿茶国际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旁观者会立刻发现,有三条重要理由促使我必须相信绿茶的益处,但没有哪一条跟绿茶的真正效果相关。首先,我或多或少抱着延年益寿.

① 作者注:我们喜欢把很多观点当做现实,这个习从“我认为”的特殊用法中也能反映出来。当我说某件事是我的观点的时候,不是为了强调我多么相信这件事,而是在表达怀疑。想象一下,我们在参加聚会,然而一个我不太熟的人走了进来。你用胳膊推了推我,要我介绍下他的姓名。如果我说“他叫维克多'那你很可能会大声招呼:“维克多!很髙兴又见到你了,而如果我说,“我认为他是维克多。”你可能就不会叫他了。你会从那句“我认为”中听到一个隐含的警告:“这只是‘我认为’的,有可能不对。”如果我们自己感觉很肯定的话,是不会附上这些警告的。所以,我们会说“鲁迪?利安尼是个保守的控制欲强的怪人,”而不会说,“我认为鲁迪_利安尼是个保守的控制欲强的怪人寿、强身健体的目的,喝下了太多绿茶,所以肯定不想听任何人说那些绿茶都是白喝的(甚至反而对身体有害);其次,我对绿茶的忠心耿耿也是一项神圣而牢固的家族传统,怀疑绿茶的价值会严重损害我的亲情关系,更别提我还要靠家族企业营利,最后,我已经把我的金钱、学识地位都押在绿茶的养生效果上了。

简而言之,我有非常充分的社会原因、心理原因和现实原因相信绿茶的好处。但“因为正确所以正确”的要旨就在于,我不会承认这三条是促使我相信绿茶的主因,相反,我认为事实证据才是重点。譬如本例里面,我相信绿茶是因为它有益于身体(而不是它有利于我的收入、情感和家庭关系)。换句话说,我必须相信,自己相信绿茶是因为绿茶真的强身健体。就像哲学家瓦尔德?琼斯所说,“自己一边相信P是对的,一边又知道自己相信P的理由跟P本身正确与否无关。这根本讲不通。”(P代表任意观点。)

大脑 / 观念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