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2. 外部环境对你思考的影响

2020年6月20日  来源: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 作者:高杉尚伊 提供人:自诩玫瑰的凋谢

2. 外部环境对你的思考方式会带来影响

提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比如中国古代故事“孟母三迁”中所强调的就是外部环境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事实上,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我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对世界的了解,我们也仍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当我们身边有一个人对我们说,马路上出现了一只老虎,我们一定会认为他在胡说,不会相信。当我们身边有两个人对我们说,马路上出现了一只老虎,我们虽然仍不会相信,但也会有一点好奇。当我们身边有三个人对我们说,马路上出现了一只老虎,此时我们会信还是不信呢?有些人仍然不信,有些人却已经信了,而信的理由只是因为身边有太多人都在这么说。这也是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一种表现。

当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传一件事时,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疑惑就会越来越浅,最后相信事情的真实性。但是麦肯锡建议我们,对于传闻,我们永远不要轻易相信,因为传闻永远不等于证据,无论它的传播有多广泛,它的真实性也待考察。也许有些时候,我们所听到的传闻很符合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很符合我们在经验中学到的知识,但是我们必须牢记一点,传闻在没有经过验证之前永远不能被看作事实真相。很多时候,别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人们的经验制造出种种假象,从而行骗的。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事实证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工作氛围浓郁,所有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一心要将工作做好的环境中时,这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也会变得积极,工作的动力也会比较足。而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员工们消极怠工,并且整日抱怨公司制度和领导的环境中时,这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也会变得消极,失去工作的动力。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将从事某一行业的人视为一个整体,因为在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相同的特征,比如他们的衣着和发型、说话的方式和内容、做事的风格等。但这些人是从一开始就有着如此多的相同之处吗?当然不是。麦肯锡接触过无数客户,也了解到每个人其实都有独特的个性,然而当他们试图融入一个环境中时,他们就不得不收敛起被环境排斥的个性,学会适应环境,这就是环境对人的一个明显影响。

对于麦肯锡人来说,外表和行为上的改变虽然可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但这只是表象而非本质。从本质上来说,是这些人的思考方式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才会对环境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接受、认可,最后视其为自己的一部分。

在环境对人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因素对影响结果起着作用,一个是环境,另一个是人。运用麦肯锡思维,当环境的影响力非常强,人的接受力比较强时,这个人会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快速融入环境中。当环境的影响力比较弱,人的接受力比较强,或者环境的影响力比较强,人的接受力比较弱时,这个人能够受到环境的影响,融入环境的时间会相对长一些。当环境的影响力非常弱,而人的接受力也非常弱时,这个人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很小,融入环境的时间会很长,或者始终无法融入环境。

如今许多公司在进行招聘时会将应聘者是否接受公司的理念和价值观作为参考标准。如果应聘者在面试时所表达的理念和价值观与公司完全相悖,那么即使这位应聘者有着非常优秀的条件,公司也不会聘用他。因为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加入了公司,也难以受到公司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并会在诸多环节与公司内部发生矛盾,影响工作的进程。相比之下,公司更愿意聘用那些认可公司理念和价值观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进入公司后,能够快速融入公司,与公司同心发展。

麦肯锡指出,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因人而异。有些人受到影响后,能够接受这一影响所带来的转变,渐渐在环境中如鱼得水;有些人受到影响后,则不能接受这一影响所带来的转变,渐渐在环境中举步维艰。

皮特和布朗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同一家律师事务所。刚入事务所时,两人的理想相同,都以成为公正尽责的好律师为目标,然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家律师事务所经常接受一些为违法之人辩护的委托。一位老员工告诉他们,在这家事务所里,委托人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委托人能否给事务所带来利润,以及辩护的结果能否让事务所扬名。只要能够满足这两点中的其中一点,事务所就会接下任务,并且全力以赴地对委托人进行辩护。

在这家事务所工作了半年后,皮特完全接受了事务所的理念,努力接下所有对事务所有利的辩护任务,而布朗却一直没有办法接受事务所的理念,仍然坚持只为清白之人做辩护。又过了半年,皮特得到了晋升,布朗却从该事务所辞职了。

同一个环境,有些人进入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在这一环境中有所作为,比如皮特;有些人进入之后却长久都无法适应,生活得非常艰难,比如布朗。虽然环境对他们二人都产生了影响,但由于二人对环境的接受力不同,这种影响造成的结果也不同。皮特和布朗的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在判断环境对人的影响时,人对环境的接受力起着重要作用,对环境的接受力不同,受到影响的结果也不同。

在社会中流传着一种说法,“不要让环境来适应你,而要让你自己去适应环境”。这句话的根本意思在于让人们接受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和改造,从而成为适应环境的人。然而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又存在着许多小环境。即使我们可以轻松适应某一个小环境,却也很难适应所有的小环境。所以,如果我们进入一个小环境后,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让自己对这个小环境中的一些事产生认同,这就说明我们确实不适合这个小环境,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小环境中离开,去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环境。

外界环境对我们的思考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我们已知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环境,也知道每个人对不同环境的接受度和适应结果不同。然而,生活中时常会有一些身不由己的情况发生。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置身于某一环境之中而无法抽离其中。这时,我们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就需要多考虑一些方面,哪怕这些考虑是被动的。

生活中大多数问题的答案都是“视情况而定”。麦肯锡提醒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事情的发展不会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外界的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思考也需要随之变化,以适应环境。

当我们在一个新环境中遇到了问题,准备按照常理运用以往的决策前,我们需要先对新环境和旧环境进行一次对比,以判断以往的决策是否适合这一新的环境。如果我们擅自将不适合新环境的决策应用于新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计的。麦肯锡接触的案例中,就曾有一些公司的经营者因在新环境中使用了旧决策而造成了公司的重大损失。

当我们在一个新环境中听说了某件事的成功后,我们也不应轻易相信所谓的“成功案例”,而是应当对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验证。毕竟我们对这个新的环境并不了解,所以无法判定出现在这一环境中的案例究竟是真还是假。麦肯锡建议我们,无论想要做什么决定,都必须先弄清楚具体的情况和环境。我们不应该因为不曾接触过就立刻否认一个新的决策,也不应该盲目相信新的决策。

我们身边的环境在不断变化着,为了适应环境,我们的思维也需要跟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在变化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变化的根本是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而不是盲从。也许我们有时候会更偏向于接受符合我们传统习惯的东西,或者更偏向于接受能让我们感情上感到愉悦的东西,但若是这些东西并不适合它们所出现的环境,那么我们就必须暂时放弃它们。

逻辑思维 / 直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