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怎样才能独立思考,不被别人的言语左右?

2019年1月15日  来源:小猫倩倩 作者: 提供人:tatama......
怎样才能独立思考,不被别人的言语左右?

前几天有一个喵粉问小猫,“喵呀,为什么别人说啥我都信?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具备独立判断能力呢?”

01

我想到去年发生的一件事。

工作的缘故,我认识了一个培训师。这个老师当时要开发一门关于 “说服力”的主题课程,我的任务是去做一个关于这门新课的专题访谈。她有一个产品,就是卖一门演讲课,价格非常贵,十几万那种。访谈的过程进行了40min,内容大概就是讲她自己的创业经历,如何辛苦,经历了哪些挫折,如何通过演讲和会销把自己的产业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的。她讲话的时候一直看着我的眼睛,语速很快,时不时会有一些小的肢体触碰,我也渐渐被代入她的情境。

重点来了,我去的时候,目的是“做访谈”;结果是说着说着,我想要买她那个十几万的课(但是因为没钱所以犹豫了)。

当访谈接近尾声时,突然有客户来访,她先起身离开了,留下我和另一个同事在会议室。同事猛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仿佛刚刚做了一场悠长的梦,忽地惊醒了。

一直认为理性客观是自己最大的特质,那一次却冲动的完全不像自己。最匪夷所思的是,我回去根据录音整理逐字稿,那些内容看起来都平平无奇;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当时为什么差一点想要掏钱了。

后来再见面的时候,是在那个老师的另一次会销现场。模式就是你来听一场门票很便宜的讲座,讲座的最后会销售那个十几万的标准课。结果我发现在场的大部分学员几乎都表现出了和我当时类似的反应——完全被她的故事驾驭,情绪跟着她的言语跌宕起伏。

我惊讶地合不拢嘴。

02

这大概是我离“洗脑”最近的一次经历了。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的朋友,知道了那叫“应用催眠”。

像这样强力的、被别人主导的经历可能不是每一个人都遇到过,但是,你一定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形:

报志愿的时候,你听别人说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工资高,于是毫不犹豫地选了那个专业; 大学的时候,你看到室友和同班同学都去参加社团和学生会,你也头脑一热报了名,完全不在意自己连学好课业都吃力; 你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在讲“好看的女孩都自带烧钱属性”。于是你省吃俭用,攒了大半年的工资去买昂贵的包包和化妆品,为了能做“精致的猪猪女孩”; 你看到有人说“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进入一个社群,所有人的自我介绍都牛逼闪闪,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于是制定了早起计划、读书计划、健身计划,学手绘、学写作,什么都学,但是时间就那么些,你除了让自己更焦虑什么都没学到;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骂一个人,你相信他一定是个坏人,虽然你并不认识他,但是也加入了攻击他的阵营。

你羡慕别人有主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却在自己面临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都选择“听之信之”。

03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根本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洗脑课也好,制造焦虑的自媒体也好,他们都太“懂”人性了。这个不怪你,因为他们这样讲、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让你按照设计精巧的环节做出相应的反应,你只是着了他们的道。像我这样自认为很理性的人,也是要见过所有套路才能不为所动。

其二,信息严重不对称。让你做出去买单、去转发这样决策背后的动机,一定是你觉得“说的太有道理了。”你觉得说的好有道理的原因多半是这件事对你来说是先入为主的观点,你并没有听过其他不同的声音,于是就觉得他一定是对的。

要让自己学会独立思考,不被别人说的话左右,就要让自己决策更多理性而更少感性,同时打破信息壁垒,扭转这种单向接受信息的局面。

04

那怎么做,才能保持理性思考,不被别人带节奏呢?

其一,要想让自己更加理性,那就要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凡事必追因求过,确保每一个结论都有充足的论据支持。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供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8个维度:

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之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他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行性吗?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整理信息的关键是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事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体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边(旁敲侧击):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当你不确定自己正在听的演讲、看的文章是“真有道理”还是“煽动情绪”时,可以试试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分析:

放一个我之前在自己的的知乎回答《如何提高学习能力》中举的例子。案例是用上面讲的那种“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法拆解咪蒙当时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

——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嗯我(或者我的家人)正在读大学,而咪蒙却支持休学,和我是有关系的。注意,这个地方如果判定的是“对我不重要”,可以直接关掉这篇文章了。如果认为不重要还继续看,接下来的每一分钟时间除了变成沉没成本以外,对你不会有任何好处。

——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她的实习生学了不喜欢的专业,为了自己的“喜欢”休学了,作者支持并认为“为了喜欢,你休学吧。”

——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作者认为:①现在大学的很多课,太没营养了,浪费时间,也浪费生命。②人生最难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如果你找到了,就去做,不用管什么狗屁的世俗标准。③互联网时代,那些野生的人才,往往才是最有爆发力的。

——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对于假设1,她举了一些个例来印证她的观点。请注意这里,她的样本是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提出的,并没有提到人群中有多少的老师是“是极不走心的”,只是含糊地说“很多老师”,没有任何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的支持。对于假设2,作者没有论证。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怎样判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有标准可以参照吗?怎么样才算“找到了?” 这是一个没有根据的论点。对于假设3,论据里“北大教授”说的话其实是哈佛一名教育学家说的,而且这名教育家十分重视基础教育。作者的论据与论点矛盾。

——还有其他可行性吗?——我可能在毕业之后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事业”,既拿到了文凭也实现了心愿;也可能在大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实现心愿”;也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的“喜欢”;也可能休学了,“喜欢”的事业失败了,一辈子也没有成为“成功人士”;也可能从明天起奋发图强成了一个学霸。

——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依从作者的观点,我应该休学。可能的好的结果是我靠着在社会中磨练走向了人生巅峰,坏的结果是我可能拿不到学位证还一事无成。

——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我可能维持现状,不好不坏地过完四年。不改变好像也没什么严重的。

怎样才能独立思考,不被别人的言语左右?

再考虑适用边界:

——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事例?——有。作者自己就是个不支持她观点的事例,作者是山东大学的文学硕士,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却支持实习生休学。

——要这样做,得具体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作者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条件,如果我要去做这件事的话,首先要考虑休学成本。如果“喜欢的事”失败的话可能得重新高考,这个成本有点高。靠写字赚钱养活自己,万一我灵感枯竭了怎么办?如果读者不喜欢我写的东西怎么办?如果我挣的钱不够花怎么办?我想去的传媒公司第一门槛是学历怎么办?这些都是我要考虑的因素。

——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有,“读书无用论”。其中的两种:一种是高学历的人给学历没那么高的人打工;另一种是读了很多书最后都忘了。观点一侧重的是“单一原因”导致“唯一结果”,事实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观点二没有考虑到“结果是多样的”,即“不读书的话,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可能都会有所不同,而只看到了“忘记了”这一方面。

——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角度不同。这篇文章的侧重于“理想”,上面的两个侧重于“原因和结果”。相反的信息如知乎问题“如何看待《咪蒙: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下前几位答主,侧重于道德、营销策略、经济水平等不同方面。

怎样才能独立思考,不被别人的言语左右?

其二,要减少信息不对称,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一些信息来源,并且多接触一手信息。

当你看到一个互联网上热度很高的新闻时,不要只关注在热点本身。你要看这个新闻是哪家媒体发布的,是否在报道时用了一些主观性的描述(事实上以前也出现过新闻真相反转的事情)。如果有大量具有倾向性的主观描述,真实性你要存疑了。

当你真心想要学一门知识的时候,沉下心去读一读专著,而不是看完一篇干货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得到”之类的知识付费app有很多“深入浅出”讲解一门学科的专栏,这些对于建立兴趣很有用,但是我们对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兴趣”上。我自己也是“得到”的深度用户,但是更多的是把它的“每天听本书”当作“选书”而非“代替读书”的功能;把各种大师课、专栏当作兴趣入门,学习他们是如何讲故事、浓缩知识点的,而不是听完专栏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一门学科。

05

总结一下:

轻易相信别人的观点,经常被别人的话牵着鼻子走,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面对的是功力高强的“说服者”;

第二,你自己本身掌握的信息太少了,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所以来一个信息你就以为是对的。

想要保持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就要:

第一,凡事追根溯源,讲求逻辑与事实;

第二,拓展信息来源,不信一家之词;从信息源头学习,不迷恋二手三手知识。

知易行难,愿大家都能早日修炼到冷静理性客观~也算是很难得的成长了。

思考 / 洗脑 / 信息不对称 / 逻辑思维 / 前因后果 / 边界 / 一手信息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tatam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