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基本单元 > 个人/自我 > 自我管理 > 认知管理 > 认知世界 > 哲学 > 道德 > 名誉 > 契约 > 信任 > 信用
  • 精选
  • 会员

被误解的信用——你为什么相信别人?

2020年1月30日  来源:王的学习笔记 作者: 提供人:soupao84......

说起信用,你想到的是什么?

  • 是个人层面的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还是国家层面的军事科技实力、政权合法性、法律、金融?

这些都是,也都不是。

信用不同于信仰。

  • 信仰是无条件、不质疑、全接受的相信,不需要也不主张调动逻辑。对于信仰来说,质疑就是错,一定要到内心中不存在任何质疑的念头才算有信仰;
  • 信用是有条件、要质疑、质疑之后才选择性接受的相信,需要调动逻辑。对于信用来说,不质疑就是蠢,一定要有实在的证据证实,或者经过证伪才算有信用;

(所以真正的科学家并不信仰科学,只是信任科学;所以用逻辑去质疑别人的宗教信仰,是一种非常不识相的行为)

既然信用需要调动逻辑,那么当然逃不脱人类调动逻辑的两种基本方式:归纳和演绎。

因此信用就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归纳式信用和演绎式信用。

所谓归纳式信用是通过以往发生的事来证明当下的信用状态,甚至预判未来的信用情况。

比如银行放贷款的时候查个人征信、还款记录、银行流水等资料,就是用过去个人的行为证明将来是不是能还款;

再比如很多岗位招聘,要求受聘者提供学历、职业资格、从业经历、业绩……等证明材料确定这个人是不是能胜任。

被误解的信用——你为什么相信别人?

很多人说:学历不等于能力,一个证书证明不了什么,这当然没错。但是切换到评估者的角度看,除了这些过往经历,还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证明?

没有。

要证明的行为在未来,未来是什么谁也不知道,用过去的经历推而广之已经是不得已,如果把过去的经历都排除,实在没什么好办法。

过去当然不代表未来,但过去对未来有贡献、有影响。

这就是归纳式信用能做到的,也是它的局限。

相比之下,演绎式信用就稳定得多。

所谓演绎式信用意思是:基于一些很难动摇的事实,用逻辑层层推演,最后得出一个不论喜不喜欢都必须接受的结论。

比如基于军事实力、世界影响力、国家规模、政府权力等事实,层层推演可以得出人民币具有购买力价值,不会转瞬变为废纸。不管你喜不喜欢、认不认可人民币,它的价值必须相信。

没有谁会在使用人民币的时候会去追问过去人民币有没有公信力,是不是每次都很有信用地完成交换——当然不需要追问,只要军事实力、世界影响力、国家规模、政府权力等事实稳定,那么人民币的信用就稳定。

但是演绎式信用也不是无懈可击,因为论证起点不是真理永恒不变,一旦起点发生动摇,在上面建立的一切都会崩塌,比如津巴布韦币。

被误解的信用——你为什么相信别人?

一般而言,演绎式信用的起点都是硬实力,或者说武力。“枪杆子里出政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被误解的信用——你为什么相信别人?

武力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实力,只要这个实力占有绝对优势,其他实力都可以从此“生长”出来,甚至到后来都不需要武力本身,只需要让对方感觉到有武力即可。美国的一切优势,根源就在于军事实力。

只要这个实力优势地位不变,即使曾经做了无数违背信用的事、从归纳的角度应该不相信了,但最后大家还是会选择相信,或者说不得不相信。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解体就解体呗,不跟黄金挂钩又怎么样?美元还是世界主要结算货币,欧元敢挑战就弄你。

再比如政府一个文件就把过去某个行业规则废掉,之前的职业证书也废了,从归纳的角度来说这也是破坏信用的事,但是新的证书出来后照样无数人去考,大家都无视过去的事选择相信政府,背后就是政府的硬实力在起作用。这个作用甚至深入到人的潜意识,很多时候不用思考。

不思考其实有好处——因为一旦思考,发现过往事实与现在发生矛盾,内心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就面临崩塌,人会感到很不安;再加上对方有硬实力让人不得不信,这时硬实力就变成一种潜在的威胁,进一步加剧不安,这非常痛苦。

用硬实力强行让人相信(或者叫服从),被服从的人没什么办法,只能从道德层面谴责。所以过往行为与现在不一致、用硬实力让别人相信,往往会给人“不道德”的感觉。

有不道德的感觉,就总是有人反对。因此对于一个政权来说光有“枪杆子”还不够,还需要“执政合法性”。也就是演绎式信用归纳式信用都要有。

知道了这两种信用类型的差别,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被骗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令人安心的事是归纳式信用——过往和现在甚至未来一致,当然令人安心;但是演绎式信用却有着“不可辨驳”的力量,阻碍思考,让人“不得不”相信,二者经常在脑子里打架:

“你看这家投资公司,虽然有几笔违约,但是有政府背景,著名专家也站台,好多公务员也投钱了,那么大公司那么多人,怎么可能说散就散呢?”

这类公司就是用演绎式信用,来收割投资者以为的归纳式信用——用强大的背景、专业的分析、看得见摸得着的气派产生一种“无可辩驳”的相信,让投资人产生“未来还会持续这样”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自己就好像“活在未来”,就愿意把现有的和未来的东西交付出去。

“贫穷的本质是消灭未来”——乔治·奥威尔《1984》

几乎所有骗局都离不开用演绎式信用收割归纳式信用这个特征。两种信用搞不清楚、混在一起,这就是信用的误解;而因此被骗,就是相应代价。

最后,演绎式信用由于起点基于硬实力,因此往往在需要【承担责任】的地方特别凸显:

男女恋爱期间,女方一般在乎男方的长相气质、学识谈吐、兴趣爱好、个性品味,以及男方对女方是不是“足够好”。

女方恋爱期间会“作”(有意或无意),就是在试探男方能不能在“对我足够好”这件事上保持稳定、可预期,就是在制造男方的“爱我信用”,是让男方“实习”并证明“实习效果”符合预期,女方才会“授予”男方信用,这是用过去推断未来,属于归纳式信用。

但是不论前面的归纳得怎样,面临结婚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演绎式信用就登场啦——车子房子票子地位权力资源人脉能力……这些硬核的东西得逐个亮出来才能让女方真的安心,才有一种“什么情况都扛得住、什么理由来了都能应对,因此我不用担心”的蛋定。

被误解的信用——你为什么相信别人?

当女人对一个男人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我们不合适”,“好人”意味着这个男人之前的行为满足了归纳式信用,这很难做到,因此是个好人;但同时硬实力不足,做不到演绎式信用,因此不合适。

当然,随着社会越来越浮躁,没有多少人有耐心收集过往信息进行归纳,上来就看硬实力,实力够了再谈别的。

被误解的信用——你为什么相信别人?

所以进入婚姻的时候,既要归纳又要演绎,男人要做到很累,女人要挑选也累,难怪越来越多的人不结婚呢!

信用 / 归纳式信用 / 过去 / 演绎式信用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