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所有关系的痛苦,都源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2020年2月14日  来源:胡慎之心理 作者: 提供人:jibeng26......

文/周梵

本文由:周梵公号(zerofield0)授权发布

1、所有关系的痛苦,都来自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有一个学员,来上课之前,因为跟她妈妈之间,就“领证那么久了,什么时候办婚礼”这个话题僵持不下,谁都不让步,互相向彼此宣泄焦虑,最后痛苦不堪,前来求助。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学员非常聪明,尽管她的初衷是:我实在搞不定我妈了,来个专业人士教教我怎么(撕)赢吧!但能够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支持,是很棒的。

一开始,她的观念是:“我妈这个人无法沟通”而且“我每次跟她说这件事情,她都会炸。”

直到进行了学习之后,她才发现,好像并不是无法沟通,而是没有找对到底想沟通什么,沟通出什么结果。

当沟通双方都带着自己激烈的情绪时,说出来的当然就不是什么好话,自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防御,抵抗,逃避,恼羞成怒……

理所当然的,她最后找到自己想要沟通的点,其实跟“什么时候办酒席”的事件差得很远,挖出来的真实需求是:我想要向我妈妈证明我的独立人格。

而她很快就发现了:即使不证明,其实我的独立人格也是存在的。

当她梳理好自己的需求之后,再跟妈妈沟通,没有出现任何“炸了”的现象,两个人很快就和解了。

所有关系的痛苦,都源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很多的“说话方式”和“情商课”中,其实已经教会了大家足够多的语言话术。我们并不需要再补充这些。

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当我们进入到一个比较亲密的关系中,比如亲子,比如亲密伴侣时,我们明明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但最后经常是情绪失控,语言失控,伤人伤己

2、我们容易把自己的无力感,投射在伴侣身上

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种是:说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另一种是:说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不愿意说,说不出口,不知道怎么说。

这两点,在亲密关系上,表现极其突出——我们特别容易把自己的无力感投射在伴侣身上。

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作”,就是“大部分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乱来,少部分知道的时候也故意不说,非要说就反着说。

最常见的句式有:

“老婆你是生我气了吗?”

“呵呵,没有,我生什么气。”

“我错了”

“那你说说你错哪了?”

“我不知道啊!”

“不知道你道什么歉!一点诚意都没有!”

当然如果回答“我错在不该做什么什么”,那就会收到:“哟,你知道你还犯!故意的吧!”的暴击。

如果在恋爱中没有这种觉知,一“作”到底,那么这场战争将在结婚生子并被双方父母介入的时候达到高潮。

丈母娘要房子,婆媳大战,重男轻女,二胎,育儿分歧,青春期叛逆,出轨,中年危机……当我们要承受家庭关系中的各种状况时,许多负面情绪会一下子喷涌出来,愤怒、烦躁、逃离、委屈……

在我们理不清这中间哪些是情绪,哪些是真相,哪些是演绎,哪些是方法问题时,那些无力感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当然,这个雪球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一定是伴侣,如果伴侣比你强势很多,那遭殃的第二继承人就是孩子。

其实在家庭中,真相往往是最不重要的那个,原因很简单——发生在同一个家庭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当事人眼中,真相截然不同。

这跟《奇葩说》里,“情侣吵架,是谁错谁道歉,还是男方先道歉?”这个辩题里面出现的悖论一样:为什么会吵架,首先就是因为都觉得是对方的错,根本就不存在谁错谁道歉。

所以,在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化解矛盾、改善关系、彼此信任、保持亲密的方式是沟通,而分辨出自己的情绪和演绎,有一个平稳的心态,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你也许会说:“我说了啊!这个人(我老公/我妈/我婆婆/我爸)根本说不通!”

可能还会补充一句:“这么多年了,他就是这么固执,无法沟通。”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性地在传达自己的观念时,发生两种偏差,让对方无法接收到我们灵魂真正想说的话。一种叫低效沟通,一种叫透明妄想。

1、低效沟通

低效沟通是方法上的失效,通常是喜欢丢一些大词,模糊定义。

比如说:“你有没有顾虑到我的感受?”,这时候对方就一定会回你一句:"你究竟想要我怎么做你才会满意?"

其实这是一个好问题,只是很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们的回答往往是更模糊的方法:

  • 我希望你对我好一点(我怎么没对你好了,我对你还不好吗?)
  • 我希望你能有点爸爸的样子(我这么起早贪黑的工作赚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吗?你竟然说我没有爸爸的样子)
  • 我希望你能对我妈态度好一点(我还要怎么对你妈态度好,我够忍气吞声了)

大词就是极其笼统的词,比如"我希望ta对我好一点"、"我希望ta更爱我些",我一听到有人说,“我希望ta对我好一点儿”,我都替对方的另一半头疼。

这种话不仅说了等于没说,而且还有强烈的攻击性,还不如不说,除了会引发听者的委屈和愤怒,没有任何效果。

首先,每个人对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你要对方对你好一点儿,而站在对方的立场上,ta已经尽自己所能的对你好了,你还嫌ta对你不好,对方能不伤心能不生气吗?

其次,你需要去和对方明确而清晰的表达出,什么是你定义的好,而且你想要的这种方式,是否在对方的能力范畴以内。这个点能卡住90%的人,我在沟通课上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换来的是整个团体安静而尴尬的几十秒。

大家惊奇的发现,自己也不知道具体想要对方做什么。

我一直说我们要对自己的需要负全责就是这个意思,你必须要足够了解自己,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样你才能清晰的去沟通和表达。

2、透明妄想

跟低效沟通捆绑在一起的潜意识就是透明妄想,两者往往是伴生关系。

所谓透明妄想,就是:妄想我在你眼里是透明的。

很多人往往自己都理不清在自己情绪爆发中隐藏的需求,却寄希望于伴侣来懂他懂到骨子里,而且不给攻略拒绝配合,要像解谜游戏一样,在暗示、反话、酸话、沉默里破译出来。

这怎么可能呢?

世上又不是真有“神仙爱情”,即便有,那也是双方一起修炼出来的。

3、需求具体化

那么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从看清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并把它具象化地表达出来开始。记住,是具象化。比如:

  • 我希望我每次跟你抱怨工作上的事情的时候,你能不要评判我,而是认真的听,最后抱抱我,我就好了。
  • 我希望我出门上班之前你能给我一个拥抱。

这些点一定要具体可以落在行为上,让对方清晰的知道自己具体可以怎么做,并且你期待对方做的事情要在对方的能力和意愿范畴之内。

那么,如果你需要承担的是平衡一个多维关系系统,关系里已经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涉及了第三方,比如你和伴侣加孩子,或者你和伴侣加你的父母,该如何做呢?

所有关系的痛苦,都源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第一步,处理好自己混乱、烦躁的情绪,保证自己一定是在中正清晰的状态。

我先来假设一个情景,这个情景就是宝宝新生的前两年,女方父母常常到家里帮忙照顾孩子。

外公外婆作风强势,压制了孩子和丈夫,老公开始不太愿意主动参与带孩子,外公外婆也对女婿的态度不够满意。

那么你作为这个家庭系统的中心,如何平衡这种情况呢?

这里有一段沟通文字,大家可以参考:

我妈最近带宝宝很辛苦,压力有点大情绪也不好,老是冲我发脾气,我虽然有时候也会觉得她脾气冲了点,但想想她确实不容易,要做那么多事(最好罗列一遍)还有带孩子还不仅仅是事情本身,还有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有他们帮我们俩,我们才能完全放心,人不在家,也可以安心地去工作,否则就靠我们倆肯定是各种乱。但他们还是会很辛苦,但毕竟带孩子是我们的事,而且孩子也需要父母多多参。

我们需要更多的承担,而不是把这当做老人的事了,所以后面我会更多的参与带孩子,解放我父母的时间,他们压力小了,情绪也不会那么大,我们虽然忙但会更自由,所以后面照顾照顾宝宝就以我们俩为主,我们看看如何来协作分工。

当然,在我们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我爸妈还是会帮忙的。

所有关系的痛苦,都源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们自己在说的时候不一定要这么说,可以根据我们自己习惯的语言,但有几个大的结构逻辑需要保证。

1、向对方清晰表达第三方的处境和价值

(妈妈带孩子很累,要做哪些事,我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所承担事务性的,心理的压力。帮助我们这个小家更好,过渡这个艰难时刻,雪中送炭、千里送鹅毛、情义深重……)

2、收回责任

(明确责任,带孩子是我和你的事,我们是第一责任人,我们要收回责任,同时减少老人不必要的负担)

3、你和我是一体的,我们需要协商合作方式

(明晰身份,我们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要来负责,接下来我们商量下我们如何分工,自己带孩子,让父母休息)

4、释放部分弹性

(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帮忙,但帮忙纯属情分和对我们的关怀)

所有关系的痛苦,都源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其次,当事人是有力量和清晰的,才能和伴侣站在一起,收回责任。

接下来可以去跟老公一起商量陪伴孩子的具体分工,以及在两个人忙不过来,需要父母来帮忙带时候,如何多给父母一些感激和安慰的方法。

这时就可以进入到有创造性的沟通了,不然所有的沟通都只是假装平静的开了个头,说着说着就又进入到争吵模式,永远也跳不出这个怪圈,永远也没办法有实质性进展。

行为是看的见的思想,语言是能量可感知性的表达。透过话语的力量,人们会逐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氛围,关系,圈层,财富……

了解语言力量的人,会对自己所说话非常小心,就像对自己的起心动念一样小心。

当然,语言的训练和意识背景的训练洗刷一样需要过程和投入,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但至少可以能更为自己的沟通负全责。

如果下一次沟通结果不畅,不要轻易说,“ta不理解我”或“这个人很难沟通”,而可以说,“以我过去习惯的沟通方法和能力暂时还做不到”,或者“我无法更有效的表达,让身边的人理解我。”

当你这么归因的时候,至少把责任收回来了,而收回责任的同时,力量也会被收回来。

痛苦 / 需要 / 投射 / 无力感 / 低效沟通 / 透明妄想 / 具体化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