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最怕丢,对于银行也一样,钱贷出去,最怕的就是不还。——坤鹏论
去年,坤鹏论曾多次建议大家关注并选择投资银行股。
之后不断有朋友询问,银行股该如何选?在指标上有什么不同呢?
确实,坤鹏论也曾对银行股有过偏见,还是学习不够造成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学习,还有拿出真金白银的投资实践,终于有了阶段性的收获。
接下来,坤鹏论就和大家汇报一下,银行业和银行股的选择要点。
一、银行,关系着全球经济
有一句俗话说:被别人卖了,还帮人家点钱呢!
这不是傻?是啥?
但是,现实中这种事真不少,特别是和金钱相关的时候。
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生意,它既能从人们手里拿走钱,还能向他们收取费用。
这就是银行每天在做的事。
银行业在全球经济中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
它们是资本形成过程的漏斗和引擎。
没有银行,不管是公司寻找资金,还是个人储蓄、投资、安家置业,都会困难得多。
因为银行提供的服务对经济增长极为重要,银行业几乎与世界的总产出同步增长。
无论哪个行业发展,最大的需求就是资本。
不管资金的需求源于哪个行业,比如:科技、制药或者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银行都能从中获利。
银行是怎么来的?
坤鹏论曾经写过《熟悉的陌生人,一篇读懂银行发展史》,建议阅读一下先。
二、银行怎么赚钱?
银行的盈利模式很简单。
银行从存款人和资本市场那里拿到钱,然后把它贷给借款人,从利息差里面获利。
比如:一家银行以年利率4%从存款那里借到钱,然后把它以年利率6%贷给借款人,银行就赚了2%的息差。
这就是净利息收入。
大多数银行还会从基本的收费业务和其他服务中赚取利润,这就是通常提到的非利息收入。
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加在一起,就是银行的净收入。
这就是银行的主要商业模式。
我们银行目前的收入结构,还是以净利息收入占主体,一般占主营收入80%以上。
包括:从贷款、政府债券、同业存款、和交易账户证券等资产中获得的利息收入,以及从租赁业务中获得的租金收入。
这种收入规模,受利率变动和经济周期影响很大,具有不稳定的周期性特征,而且坏账风险较大。
而非利息收入相对稳定,安全,且利润率通常更高,近些年,国内银行一直在加大这部分收入的投入。
投资者也比较看重这块收入的占比和增速,因为它不仅可以降低银行的运营风险,也是重要的业绩驱动力量。
目前,国内银行非利息收入还比较单一,主要来自于信用卡业务和结算业务。
就在前两三年,坤鹏论切实感受到了银行开拓信用卡的疯狂,仅2019年上半年信用卡逾期未偿金额就达到了919亿元,而2018年全年差不多是千亿。
我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
存款账户的服务费用:主要指对存款人开立银行账户,不能保持要求的最低金额以及根据签发支票收取的人工费、保管费;
其它服务费和佣金收入:包括代买卖证券、贵重物品保管、信息咨询、办理信用卡、承销国债等收入;
其它收入:指银行所得信托收入、融资租赁收入、表外业务收入等非利息收入。
三、银行暴利的秘密武器——信用扩张
其实,银行的商业模式,和其他生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低买高卖。
只是它的商品是钱。
那么,银行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呢?
和销售商品一样,最好的状态是无库存,也就是把吸收进来的钱全部都贷出去。
这样才能让每一分钱都有利差可赚。
而且,哪怕是一分钱躺在保险柜里睡觉,都是有成本的,也就是要付给储户利息。
银行号称赚钱王,按利润排,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前15强,有10家是银行,按利润率排,前20强,占了15家,并且都在30%以上。
这里面的奥秘就是,银行还有个更厉害的招数——信用扩张,它也被称为货币创造。
比如:你往银行里存了100万,A企业正好要贷款100万。
银行就把你存的钱贷给了A企业。
此时候看似A企业拿了你的100万,但因为它没有提现,实际上你的100万还在银行里。
银行也只是在A企业的银行账户上写了100万这个数字。
A企业贷到款后,就向B企业下订单采购100万的原材料。
A企业通过银行将钱转到B企业的银行账户上。
这时,100万依然在银行里,顶多是不同银行间的流转,没有出了银行体系,更没有真正流出银行。
除非A企业或是B企业直接把100万现金从银行中取出来,这才算真正离开银行体系。
但是,我国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
“公司按国家规定保留一定数额的库存现金。库存现金限额一般为三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需要。”
“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超过部分必须于当日存入银行,每日下班前结余现金必须放入保险箱。库存限额不足时从银行存款账户提取。”
如果不遵守,“开户银行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
所以,企业想把100万一下子取出来那是相当困难的,企业的钱必须大部分放在银行里面。
这下,重点就来了!
如果银行只是在不同的银行账户上写数字,理论上可以把你的100万再贷给C企业、D企业……
也就是,你的100万会被银行变出N个100万。
这就是信用扩张,就是货币创造。
那么,如果不对银行加以管理,它就可以用很少的钱创造出无限量的账面资金,创造出很多银行账户上的数字。
金融就是这样,不出事的时候,大家玩得很嗨,排排坐,击鼓传花既嗨皮又赚钱。
但是,金融出问题往往都是玩得太嗨,等于往自己椅子下面堆炸药。
越堆越多之后,只要一点火星就会炸。
而且,大家都在游戏之中,谁都是堆炸药者,最终谁都难逃。
所以,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就又牵扯到一个著名的名词:挤兑。
这个词非常形象,就是挤着来将存折里、卡里的数字兑换成现金。
如果遇到经济不好,大量企业还不了贷款,钱收不回来,储户再集中跑去银行取钱,银行很可能面临无法把钱还给储户的窘境。
这下,储户会更慌张,一传十,十传百,所有储户都去取钱,就形成了挤兑。
如果没有人给银行注入大量现金,银行就只能等着倒闭了。
这说明,不管对于谁,什么样的企业,生死都是现金流!
因此,各国的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避免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付储户的存款。
设置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银行每收到一笔存款,就要将其中的百分之多少交给央行来保管,这笔钱就是存款准备金。
而百分之多少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并且,当银行向企业贷款,把数字写入到企业账户上时,也等于银行又多了一笔存款,同样也要向央行交存款准备金。
到这里,就又可以了解一个常会听说的名词——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1÷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20%,理想状态,商业银行最大能把信用扩张5倍,也就是1÷20%=5。
另外,国家还规定有贷款准备金,也就是对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征缴贷款准备金。
银行贷款准备金率=贷款准备金÷银行总资产×100%
贷款准备金包括呆账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准备金。
贷款准备金率是银行用来防范风险的手段。
如果市场风险过大提高贷款准备金率就可减少银行现金流动,避免银行贷款损失,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银行贷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和提高,可用来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提高就是适度从紧,降低则是适度宽松。
这样,银行就不能无限制地扩张信用。
在经济学中,挤兑被称为银行的致命“软肋”,其实不仅仅是银行,只要是吸收老百姓钱财的平台都一样。
讲到这里,我们常常听说的“降准”这个词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根据货币乘数公式(=1÷存款准备金率),显而易见,如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把分子缩小,自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也就增大了。
简单讲,降准就是投放基础货币,货币宽松。
也就是媒体常说的,开印钞机,放水等。
另外,央行还会通过控制正/逆回购的节奏、规模、利率,来调节市场上钱的供应量和短期利率水平。
经常会有朋友对正回购、逆回购的作用搞混。
其实只要记住“水逆水逆”,放水的就是逆回购,给市场放水,钱会多。
关于货币这事,里面门道多,可以看坤鹏论以前讲过的《10分钟搞懂M0M1M2 把中国的钱算清楚》。
四、银行永远以一件事为中心
银行靠其他人的钱获利,所以它的座右铭永远是:谨慎、谨慎、再谨慎!
银行的核心是风险控制(简称风控),当然这也是所有金融企业的核心。
总的来说,银行永远以一件事为中心——管理风险,这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绝对要远远超过营销能力。
所以,如何考察银行也就变得清晰而简单了。
利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它存在的风险以及它的风险管理能力。
因为,钱放出去容易,关键是得收得回来!
银行主要管理着三种风险:
第一,信用风险
钱最怕丢。
对于银行来说,钱借出去,最怕的就是不还。
这就是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贷款业务的核心部分。
而且,客户的信用质量问题都是在发生之后才知道。
信用风险的表现一般是拖欠贷款,或者直接不履行还款义务。
银行通过储户的存款挣钱。
银行向老王借钱再贷给小李。
通常,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大约5%~6%的未偿贷款。
如果5%以上的贷款成为坏账,那么银行就无力偿还给老王。
或者,就像前面所述,遇到严重挤兑,且无现金支援,银行就会破产。
当然,银行也会凭着一时不理智的冲动行事。
在经济上升期,他们贷款给前景不明的工程和不太靠谱的借款人。
借款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一般都能按时还款,这样欠款少了,银行就只要留存小额准备金以应付潜在损失,从而提高银行收益,于是它的股价会上涨。
经济萧条期,消费者会积蓄现金,企业的生意也会大不如前,于是,借款开始变少。
同时,银行为了保证钱能收回来,贷款时对客户更为挑剔。
而且,先前借贷的小李们都开始拖欠贷款,随着亏损上升,银行将原本能成为收益的现金作准备金。
这个时候,央行降低短期利率会对银行有一定帮助。
短期利率下降,尤其是当长期利率保持较高水平时,对银行来说那就是一场及时雨。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以低息借款,高息贷款,从而通过巨大差价增加收益。
有句俗话叫:欠钱的是大爷,别人欠我们的钱,如果他们不还,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容忍。
其实银行也一样。
而银行牛就牛在提供了三种主要的防护措施来隔离、降低信用风险,这是其他行业无法做到的:贷款组合多样化:按照贷款的数量在借款公司、行业或不同地区之间分摊风险,创立宽泛的多样化贷款组合,或者买进或卖出贷款组合;保守的承销和账户管理:有着强大、严格的风控系统,以及最权威的信用认证系统;积极进取的回款程序:就一点,如果信用卡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可以处以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有罚金,最高能到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第二,流动性风险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次股市不延期开市,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
坤鹏论以前说过,金融最怕的就是流动性风险。
人的生命特征以什么为准?
是的,心脏跳动!
心脏跳动背后是血液流动。
这么理解其他包括金融在内的所有事情,你就能明白做事的一大重点——流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企业最重要的也是现金流。
金融资产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在出乎意料的事故或疾病或灾难降临,所需资金在预想之外时,临时救急。
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存在流动性风险,人们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就不能迅速兑换成现金,于是不得不面临贱价抛售,从而遭受巨大损失的风险。
同时,流动性风险还会造成人们所拥有的资产不能立即兑现,走投无路下可能只能选择高息贷款。
所以,明智的投资者在看企业资产负债表时,都会特别关注流动资产。
而银行是提供资金多种形式流动性管理的机构。
比如:你是一笔贷款的出借人,恰恰急需用钱,完全可以到银行将贷款以一个折扣卖掉获得现金。
再比如:一些公司会把它们的应收账款以一个折扣卖给银行,这就是银行著名的保理业务,公司可以很快拿到现金。
银行可以算是这个世界上成本最低、最安全的流动性制造者。
因为它们背后都一个最牛的母亲,叫央妈!
第三,利率风险
贷款利率就是持有货币代价,存款是暂时失去货币持有权利的报酬。
如果我想买“资金”,就要支付一定的价钱,这个价钱,就是利息。
买的东西越多,支付的价格越高。
所以说,货币(或资金)的价格就是利率。
和商品一样,钱多了,钱就便宜,钱少了,钱就贵。
当然,我们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给我们的利息也是我们钱的价格,可惜,虽然钱属于我们,在银行那里,我们却没有定价权。
这个风险也可以称为价格变动的风险。
银行的利润经常会被利率挤压,而且,利率不完全受银行控制,很大程度是由央妈统筹的。
(未完待续)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