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视觉中国掉进了怎样的”黑洞“?

2019年9月28日  来源:啸瞰风云 作者: 提供人:tangjiao17......

Ella 是一位设计师,最近她给一家少儿培训机构做广告画册。上网一搜,发现一张精美的插画。她把样本下载下来做成封面,客户看了非常喜欢。不过,这张插画是有版权的,需要购买才能使用,Ella联系了客服,一问价格,5000块!天哪,这是抢劫吗?

Ella打了退堂鼓,但客户已经认准了这个封面,怎么办呢?她只能求助于万能的淘宝,结果找到一张盗版的,只要五块钱,清晰度几乎一模一样。Ella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了下来。

几小时后,客服主动联系Ella,问她是否还打算买图。Ella告诉对方,自己已经看中了淘宝的同款,价格要便宜得多。客服一听,顿时不高兴了。

“你这可是侵权啊,美女。”客服义正言辞的说道,“这张画的版权归我们所有,如果你用作商业用途,我们可以直接起诉你哦。”

紧接着,客服举了各种例子,从公司到个人,因为擅自使用他们网上的图片,不是吃官司就是赔钱,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一下子把Ella给吓着了。

这可怎么办呢?不用这张图吧,客户会不高兴。用了吧,她可不想收到对方的律师函。Ella犹豫了一晚。第二天,当她再次打开网站时,发现该网站已经无法打开!

这个网站,就是最近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视觉中国”。

视觉中国掉进了怎样的”黑洞“?

1/6 事件始末

4月10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公布了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引起全世界轰动。谁知第二天上午,这张照片就出现在了视觉中国的网站上,并注明版权归自己所有。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网站称,自己已经联系过南方天文台,并得到了对方的许可。

视觉中国掉进了怎样的”黑洞“?

人类直接拍摄到的黑洞照片

视觉中国盗图盗得及时,但这回,它却掉进了更大的黑洞。

欧洲南方天文台随即否认此事,并声明视觉中国的版权主张不合法。新华社也提出了质疑,还爆出猛料,视觉中国把国旗,国徽也标价出售。

视觉中国掉进了怎样的”黑洞“?

紧接着,人民日报,共青团纷纷发文,痛斥视觉中国的不当行为。天津网信办12日凌晨公布,已于11日依法约谈视觉中国网站负责人,责令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一张黑洞照,让视觉中国陷入万劫不复。

官媒发声之后,全网展开了对视觉中国的围攻。各大品牌发现,自家公司的LOGO竟莫名其妙地归视觉中国所有。更有甚者,视觉中国还把企业总裁的私人照片标注版权,公开出售。有网友称,自己的12张照片被视觉中国收入,本人竟毫不知情。

人们给视觉中国起了个生动的名字:版权恶霸。

当然,受版权恶霸之害最深的,莫过于广大自媒体工作者与设计师了。业内人士反映,视觉中国故意将大量图片散布到网上,很多人不知情就下载使用。为此,网站还研发了一套图片检索软件,进行全网搜索,但凡找到误用它们图片的,就提起诉讼。从2009年至今,相关案件已达12000余条。

通过版权诉讼,视觉中国获益匪浅。很多企业为避免法律纠纷,面对视觉中国提出的几十万元赔偿,最后选择与网站签年度合同了事。换言之,视觉中国将所谓的“维权“作为了一种营销手段。“维权—诉讼——和解——签约”已经成为了视觉中国重要的商业模式。

视觉中国掉进了怎样的”黑洞“?

一夜之间,视觉中国成了众矢之的。12小时内两次致歉,也未能平息众怒。4月12日上午,视觉中国的股价开盘即跌停,20亿市值瞬间蒸发。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家靠出售图像版权而崛起的网站,会变成全中国最流氓的公司之一?

2/6 一个美好的开始

2000年,中国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两个年轻人在做一个关于互联网企业家的报道。他们一个叫柴继军,一个叫李学凌。两人都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

一次吃饭闲聊,李学凌产生了一个想法,他对柴继军说,互联网行业太烧钱,他有个不烧钱,却能赚大钱的方法。成立一个网站,但自己不用做内容,专门出售内容的版权。

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个现实问题。柴继军是一名图片编辑,他每天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张照片。然而,一篇报道最多只能放四五张照片,其余都不能用,那剩下的照片该怎么办呢?这边积压了近百张没用的照片,而别的媒体却苦于无图可用。

他们发现了这个机会,于是,一家名叫“photocome”的网站诞生了,它正是今天视觉中国的前身。

photocome从摄影师那里买下照片,随后放到网上去卖。这样,更多的媒体和个人就能使用了。一方面,摄影师们的劳动没有白费,另一方面,那些需要照片的机构,也能通过网上购买自己喜欢的图像。

这是个美好的开始,也是一切商业创新的起点。事实上,photocome所尝试解决的,不仅是业界对优质图像的需求问题。从社会层面看,它更是改善了市场资源的配置。

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打个比方。

在淘宝诞生以前,我有台缝纫机,机器好好的,但已经用不着了。怎么办呢?过去的做法是:把缝纫机卖给废品回收站,结果十有八九被当做垃圾处理掉。自从有了淘宝,我多了条选择,我可以把缝纫机放到网上去卖。如果有位缝纫机收藏者看中了我的机器,双方就可以谈价钱,一件近似废品的东西,重新成了有价值的商品。

淘宝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把线下分散的销售渠道集中到线上,买卖双方有了共同的交易平台,就能绕过线下渠道商,直接建立联系。大量的闲置资源就这样被盘活了。

而诸如photocome这样的网站,也遵循同样的逻辑,他们在照片的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建立交易平台,提高了行业内图像资源的流通效率。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通常是由渠道分散所导致的。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商品的交易成本就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了,就能促进更多的商品流通。形象的说,就是让一切需求者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让所有供给者获得相应的回报。这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帕累托最优。

3/6 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

那么,仅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就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吗?还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资源的产权有明确界定。没有产权,它就无法成为商品。

视觉中国掉进了怎样的”黑洞“?

如果产权是模糊的,将会发生什么?秘鲁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索托在他的《资本的秘密》中给出了有力的解答。

通过对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考察,德索托发现,这些国家之所以贫穷,不是因为国民偷懒或缺乏创业精神。实际上,在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创业者,这些社会集聚了不少潜在的财富。但财富的能量没有被释放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索托认为,因为这些国家缺乏完善的产权制度。

德索托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在一些亚非拉的大城市,存在数以万计的违章建筑,这些建筑很多是当地小贩搭建的。因为是非法的,它们随时可能被推倒。

视觉中国掉进了怎样的”黑洞“?

由于难以获得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居民们只好住在临时搭建的棚户区。倘若你觉得这里是死气沉沉的贫民窟,可就大错特错了。街边的小作坊鳞次栉比,生产着各类外国品牌的仿冒品。简陋的车间热火朝天,改造着五花八门的进口汽车。在这里,有无数没有注册的商店、工厂与办公室,一个游离于正规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正在悄然运转着。

这些来自底层的经济力量,因为产权制度的缺失,或是高昂的交易成本,难以被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所以,它们无法整合成资本,从而为更高级的经营活动提供燃料。而大规模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与耐心,也是非法的小商贩们不具备的。所有权不明,决定了他们只能为当下的生存而挣扎,不会去考虑长远的发展和永续经营。

《资本的秘密》使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产权问题。在过去,我们仅仅从法律层面理解产权,认为保护产权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但从经济学角度,产权的作用就是促进商品流通。所谓产权,就是对资源进行合法的处置和转让,让资源流向更需要它们的地方。

产权制度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当缺乏统一的制度框架的时候,它们的流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把普通的资源换成知识和信息,那么关于知识的产权,就是通常所说的版权。

4/6 图像版权保护的难题

今天,版权保护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如何保护,怎么界定,仍旧存在争议。

我创作一部小说,署上自己的姓名,这是为了防止别人抄袭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一旦声明版权,我就能从这项劳动成果中获益,我可以将作品上网连载,或者印刷成书。如果我无法通过版权获得经济或名誉上的回报,版权对我而言,就是没价值的东西。

那么,是否所有被人为创作的作品或信息,都必须受版权保护呢?理论上是如此,但现实却没那么简单。

举个例子,甲偷了我一块钱。我是否应该报警,把甲交给警察呢?法律要求我这么做。偷一块钱,和偷一百万,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有几个人会为了一块钱惊动警察局呢?丢失一块钱的损失,远远不如等警察,找证据,做笔录所带来的麻烦。

同样的,假设我随便拍一张照,把它挂到网上,未经我允许,别人能否下载使用呢?根据版权法,肯定要征得我同意。但事实上,网上仍有大量照片被免费下载,至于图像的发布者,他们根本不在乎,或者不知道自己的图片已经被用在了别的地方。

视觉中国掉进了怎样的”黑洞“?

也许你会说,这些图像的版权得不到充分保护,是因为技术不成熟。如今有了互联网大数据,政府也能像视觉中国那样,开发一套软件,专门搜索未经授权的图片,抓到一起,查处一起,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然而,即使真能实现,又有多大意义呢?前面说过,产权的作用是促进商品流通。如果现在政府规定,所有上传的图片,无论质量如何,都必须注明版权,下载任何图片都得付费并征求发布者同意,结果会怎样?

一种可能是,大伙儿会把图片当做商品去卖。当然,并不是所有图片都能“卖”出好价钱,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卖”不出去。图片量固然会增加,但下载量会减少。最终,网上会存在大量的“僵尸”照,即无人问津,只能浏览,不能下载的照片。

倘若所有照片都不能随便下载,网络就失去了共享价值。没有免费的诱惑,网站就会失去流量。版权保护非但没有促进交易,反而阻碍了信息流通,让原本可以免费分享的照片,成了无法使用的废品。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究竟有多少图片被交易。而是对版权的过度保护,会助长潜在的投机行为。

当然,还有第二种可能,就利用版权保护形成淘汰机制,通过经济杠杆,让优质的,能卖出价格的图片留在网上。但这已经和如今的视频网站没有区别,它们就是通过出售优质影像资料的版权而牟利的,且往往比政府做得更好。

所以,版权保护是个大难题。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就感慨,自己研究知识产权多年,最终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的成果。

5/6 钓鱼式维权

如果版权被滥用,就会成为商业机构牟利的工具。视觉中国只是反面教材之一。当然,其擅自出售他人的图像,本身就是一种侵权行为。

视觉中国最受人诟病之处,在于他的”钓鱼式维权“,利用使用者的不知情,以侵犯版权为由索要赔偿。其实,类似视觉中国的这种伎俩,在商业领域并不罕见,只是手段有所不同而已。

我认识一位创业者,他的公司专门为工厂生产一种小型的过滤装备。由于起步较早,他给自己的机器申请了十几项专利。其实,这种过滤装备并不算高新技术,也不难模仿。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给机器申请了那么多专利。这样一来,一旦竞争对手不慎“模仿”了他的设计,他就能告对方侵权。自公司成立以来,他已经把很多对手告上法庭。

如果你逛过家具商场,你会发现,琳琅满目的家具中有很多被贴上了专利标签。一个其貌不扬的马桶,上面写着“外观设计专利”,一个奇丑无比的沙发,后背上也贴着“已申请专利”的字条。为什么这些小品牌如此偏爱专利呢?不是因为他们有突出的研发能力,无非是想钻法律的空子,趁对手不备捞一把。

甚至连一些房地产商也来凑热闹。前几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住进大房子。房地产商投其所好,建造了不少大平层住宅。大平层通透敞亮,深受国人欢迎。但某知名开发商却别出心裁,给自己的大平层申请专利,还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并警告其它开发商不得使用。结果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让对手们不知所措。

有些商家把维权作为一种竞争策略,比如天猫给“双11”的名称和LOGO申请专利,其目的在于垄断“双11”购物日当天的流量。马云的做法起初遭到了所有人的口诛笔伐,但事后证明,其他电商并未遭受太大的损失。“双11”依旧是全民购物的狂欢。

当然,没有人会认真对待这些所谓的“侵权”案。在中国,很多知识产权诉讼到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无论调查,取证还是执行,成本都很高。

6/6 版权恶霸的形成

视觉中国此次之所以掀起轩然大波,是业内长期积怨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件曝光后,网友用“天下苦秦久矣”来形容大家对视觉中国的不满。设计师坦诚,视觉中国的确有不少精美的素材,但普遍偏贵。遇到特别喜欢的,往往价格不菲。很多人为了得到好的图片,被迫向网站购买一年的服务。

问题是,很多图片真实的版权归属,本身就有疑问。至于是否该卖高价,更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毕竟,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但除此之外,还与视觉中国所处的市场有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视觉中国已经是这个细分领域里的老大,并成为了上市公司。其内部复杂的股权关系也被媒体披露出来。

为什么视觉中国能向使用者收取高价?市场规模有限,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如果视觉中国不是服务于图像领域这个细分市场,而是像京东、天猫那样成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大型电商,他还敢如此开价吗?可能性不大。

如果天猫上出现一个爆款商品,需求量猛增,那么在短时间内,他确实能卖出较高的价格。厂商受利益驱动,就会加大马力生产,提高出货量,最终让价格维持在一个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水平。

因为大型电商面对的消费者众多,就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另外,消费者之间还能形成口碑效应,对于好的商品,他们会彼此推荐,对于劣质品,他们会共同抵触。

但有些市场则不同,这里的消费者不仅分散,而且孤立,甚至彼此处于竞争关系。比如图像素材市场,他只针对特殊的工作人群。一张图做的特别好,某位设计师使用了,他就不太希望别的设计师也采用。设计师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削弱了他们的议价能力。也是视觉中国成为“版权恶霸”的原因之一。

截止至发稿前,视觉中国的网站依然关停。很多人在欢呼,视觉中国要凉了。视觉中国的前途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优质的图像资源如何更好地传播,以及版权保护能否进一步正规化,不会随着网站的关停而得到解决,它们还将继续困扰好几代人。

维权式营销 / 敲诈 / 全景网络 / 视觉中国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