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沟通技巧+破解高难度谈话-每段高难度谈话都有三层对话结构-发生了什么:我们能够改变的和我们不能改变的-事实真相的假设-各不相同的故事:为何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们所获得的信息不同-对信息的诠释和理解不同-我们的结论体现自身利益-创造意图-不要设定对方的意图:让矛盾与意图无关-意图影响我们的判断-基于造成的影响,做出了意图的假设-不同的意图带给人们的影响不一样-好意图与坏影响无法相互抵消-过失设定-我们究竟是如何曲解他人的意图-了解指责-指责的代价-归责是理解-归责是理解、向前看、是合作、是互动-于归责的三种误解-情绪对话: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自我认知对话:这些话和我有何关系-转向学习型谈话-从确定转向好奇-聆听双方的故事:“和”姿态-我真的是正确的,如何“和”姿态-找准自己的位置:四种不易察觉的责任-(1)一直逃避至今-(2)交集差-(3)关于问题角色的假设+关键对话-对话模型----信息池-安全出现危机信号——学会观察-自己感到危机的信号-他人不安全的信号-创造畅所欲言的安全氛围-缺乏共同目标——不安全氛围-没有相互尊重——不安全氛围-创造安全氛围三种方法-真诚道歉-通过对比来消除误解-通过CRIB法达到共同目标-倾听——探寻别人的途径-自己的准备(好奇,耐心)-AMPP四种工具-记住你的ABC(同意,补充,比较)-将观点转变为习惯+谈话的力量-通过提问题促进交谈-问题共分为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提问题增强你的控制能力-表达诚实的称赞-直接的称赞-其他适用的称赞-积极地接受称赞-倾听别人的话语-积极的倾听:真实信息传递的复杂性-精准、恰当的反应:积极倾听的结果-利用自由信息——丰富谈话-让别人知道你-透露消息是为了让人进行估算-了解他人的消息——自我透露的对称-交流的四个阶段-自我透露常见的问题-开始一段谈话-发出可能被接受的邀请-积极地接受批评-对待批评的四种错误态度-对待批评的正确反应-拒绝别人的操纵-要求改变-通过动作表情达意-有计划地去努力-透明度错觉——讲真, 人家还真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沟通的艺术:三条简单法则,教你拆掉人际沟通中的“墙”+真正“走心”的沟通,是透明的-与自我的沟通-关系中的透明沟通-感知、建构我们的环境-说话=沟通?心理学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沟通-沟通的常见障碍,教你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这篇文章读完,尤其适合跟老婆、领导,同事讲道理(收藏)-与专业技术人员沟通工作,这些话千万不能说

透明度错觉——讲真, 人家还真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2019年5月27日 字数:1011 来源:哟西心理 作者: 提供人:guliao20......

作者| UC

那天约了几个朋友吃饭,有男有女。然后其中一个关系挺好的男性友人一直给我眼神示意,一边跟我嚷嚷着:“你懂的,你懂的。”讲真,我还真的不懂。但我看他的反应,觉得他大概是想要一下送我一位女性朋友回家,刚好那个女性朋友单身。

于是我就积极给他们创造机会,吃完饭一溜烟我就跑了。结果后来我那朋友发信息来责怪我说:“明明叫你先别走一起去喝酒,你为什么吃完饭一溜烟就走了。那么明显你还不懂咩?”

我就只能诚实地说:“其实我还真的不懂。”

事实上,关于这“你懂得”问题,我朋友犯的就是就是一种叫“透明度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的认知偏误。

讲真, 人家还真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透明度错觉

1.什么是透明度错觉?

今天我要讲的新知,叫透明度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指我们会高估自己对别人心理状态的了解程度,同时我们也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状态的了解程度。

一句话解释就是: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他人,或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被他人了解。

朋友跟我的对话,就是沟通中的透明度错觉的典型。朋友以为自己说出的“你懂得”这三个字,我是可以理解,而我也以为,我对“你懂得”三个字的理解是没错的。

这种透明度错觉,是沟通中造成误会的主要原因之一。

讲真, 人家还真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透明度错觉

2.透明度错觉的实验

我们总认为自己隐藏起来的感受很容易被发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Kenneth Savitsky和Thomas Gilovich在03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邀请了40名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两人组成一组,由一人即兴演讲(演讲者),一人当观众(观察者),在演讲结束后,演讲者和观察者都要对演讲者表现出来的紧张程度进行1-10分的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演讲者平均评分为6.5分,而观察者平均评分为5.5分。说明人们高估了自己所表现出的紧张程度。

这就可以给很多社恐患者一个解释了,放松一些,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尴尬的。

讲真, 人家还真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透明度错觉

3.沟通中的透明度错觉

社会心理学家Heidi Grant Halvorson在15年出版的《No One Understands You and What to Do About It》运用了透明度错觉来解释沟通中的误解。

Halvorson指出,在沟通过程中,给予信息的一方会以为自己的感觉和需求能够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尽管他们并没有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到位。

这种情况在亲密关系中会经常出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女朋友通过不说话来表达自己的生气,她会以为男朋友是知道的,但是实际上,男朋友并不能够get到这个生气的情绪。

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存在着误差。例如你以为你已经表现出非常生气了,但是在他人看来,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4.如何避免透明度错觉?

那要怎么做避免这种透明度错觉呢?

很简单,在沟通中,减少揣测,多直接表达感受就好了。下面的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更好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

我因为(客观事件),而感受到(情绪),我希望你可以(具体需求)。

例如,你希望你男朋友哄哄你,你可以这么说:

我因为你刚才玩游戏没理我(客观事件),而感受到不开心(情绪),我希望你可以今晚煮我喜欢吃的糖醋排骨来哄哄我(具体需求)。

UC说:

你以为你表达清楚了,Ta也明白了,但实际上,你既没有说清楚,Ta也没有明白。

参考文献:

Savitsky, Kenneth; Gilovich, Thomas."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and the alleviation of speech anxie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3.39(6): 618–625

Heidi Grant Halvorson.No One Understands You and What to Do About , 2015

透明度错觉 / 误解 / 认知偏差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