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认知管理-这样升级你的认知,才有可能拉开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在于思想的不同-观念,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敌人-第二语言,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你可能只是假的“知”-“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周国平最欣赏的7条教育箴言-30岁之后,有哪些事情值得被“重新定义”?+人类认知的六个维度-为什么天天使用的钱币,却挑不出哪个是真的?+万维钢:为什么见识这么重要?-《论语》见识和眼界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你真的会思考吗?这份“认知图谱”能告诉你答案-人类的认知极限在哪里?-心智:从“谜”到“问题”-心智计算理论:智能即计算-帮助你洗碗和收拾房间的,竟然是人类心智最奇妙的部分?+社会的边界:你为什么认知这么差?提出问题就能解决问题-人类社会运行本质:规则的交互与碰撞!超越自己就要打造你的规则-认知的屏障:外界信息、读书、朋友交流,大概率会把你认知带歪+认知基模理论-人类认识的逻辑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和认识模式-颠覆认知:回归平均值效应与虚幻的确定感-你的知识库,是时候更新了-眼睛看见的只是意见,思想看到的才是真理-认知的冰山+老板说我思考的颗粒度很粗糙,“颗粒度”到底是什么-究竟什么是颗粒度--granularity-认知觉醒——世界只会以你的认知深度来回报你+学习观 | 怎样做到大道至简?要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足以改变你一生的认知结构图解:信息结构、社会结构、自我解构-为何提升认知这么难?因为信息并不是公平的-普通人获取真实信息有多难?每天所见多皆为谎言!-打开手机天天被洗脑,认知层次当然低!你所读的信息几乎都是错的+认知迭代-引言:选择一个自己-神经可塑性-更多连线-第一章 注意力陷阱-注意力陷阱(4)-注意力陷阱(5)-注意力陷阱(6)-注意力陷阱(7)-注意力陷阱(8)-冥想日记-注意力陷阱(2)-注意力陷阱(3)-第二章 控制焦虑-控制焦虑(2)-忧虑基因和战士基因-忧虑之路-忧虑之路(2)-忧虑之路(3)-忧虑之路(4)-冥想日记2-第三章 挥洒创意-挥洒创意(2)-挥洒创意(3)-挥洒创意(4)-我的童书构思-第四章 导航系统-导航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2)-大脑小知识:脑内定位系统(3)-跟着“感觉”走-给路痴的小贴士-第五章 时间感知-时间感知(2)-时间超控实验1-时间超控实验-随心而流-时间超控实验2-第六章 数字焦虑-数字焦虑(2)-数字焦虑(3)-数字焦虑(4)-数字焦虑(5)-第七章 超控大脑-超控大脑(2)-为“潜念”让路-为“潜念”让路(2)-为“潜念”让路(3)-20分钟脑力锻炼-第八章 前路漫漫-前路漫漫(2)-前路漫漫(3)-认知迭代:致谢+多样性红利-前言 多样性如何优于能力-引言解剖多样性-多样性红利——本书的结构-第1部分:多样性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多样性工具的价值-第3部分:多样性总是好的吗-第4部分:认知多样性红利-第5部分:实践“多样性优于能力”-第1部分 多样性认知工具箱-01 多样性视角-让所有人各尽其能鼎力相助-什么是视角-多样性视角的好处-三个游戏的启示-构建新视角-视角越多,找到全局高峰的机会越大-喜忧参半的相同视角-02 多样性启发式-什么是启发式-旅行商问题-四种常见的启发式-拓扑启发式和梯度启发式-允许犯错启发式-群体启发式-多样性启发式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03 多样性解释-给物品分类的故事-什么是解释-高架列车线路问题-04 多样性预测模型-05 智能,取决于智商还是认知工具箱-第2部分 多样性工具的价值-06 多样性与解决问题-5万棋手对战卡斯帕罗夫-个体多样性与问题解决团队-三个重要结论-多样性>能力-多样性优于能力定理成立的4个条件-条件1:问题困难条件-条件4:大群体规模条件-多样性优于同质性定理-“自然选择”是把双刃剑-个人贡献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机之争:谁的视角更多-07 信息集结-08 多样性与预测-第3部分 多样性总是好的吗-09 多样性偏好-10 偏好集结的四个可能结果-11 工具箱与偏好的互动-第4部分 认知多样性红利-12 认知多样性的起源-13 用数据说话-第5部分 实现“多样性优于能力”-14 获取多样性红利的12个干法-结语 多样性就是更多的机会-致谢 永不停歇的人生-多样性红利——附录 英文版再版前言

心智计算理论:智能即计算

2019年5月18日 字数:1975 来源:北京微识科技 作者: 提供人:guliao20......

01

关于心智有两个深刻的问题:“智能怎么产生”、“意识怎么产生”。

如果说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智能能够部分地从“谜”变成问题的话,那么,意识则仍然是谜中之谜。

所以我们还是先探讨,人类关于智能这个问题的发现,和回答。

智能有几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一种能力倾向(通常用智商来衡量);第二层则是一种理性的、像人类一样的思维。

这样说可能还是比较笼统,就像人们对心智的认识一样:我们都熟悉它,甚至一见到就可以判断出对面的物体是否具有智能,但我们很难清晰描述它。

作家戴维亚历山大史密斯对智能的特点做了描述,他认为:

首先,即使这个智能体做决策所依赖的规则不为人类理解,但我们可以看出其行为是在一套理性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其次,它们看重某些事情,想要什么东西,并且在面临障碍的时候仍然去追求。

归纳出来的定义就是:智能是面对障碍,根据理性规则或遵循事实做出决策,从而达到目标的能力。

从这个定义大家一定已经想到了:那,计算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对,这源自数学家艾伦·图灵的研究:图灵机。

他当时的设想是这样的:可以设计这样的一台假想机器,能够根据机器的内部程序,输入符号和输出符号相应地和海量合理解释中的任意一条相匹配。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建造一台机器来模拟这个世界,并对之作出预测。

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制造一台机器含有理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思考”。

计算机最初的设计是为了模仿假想的心智计算机,一种新的理解人类智能的方式诞生了。

从而,人类对心智中智能的理解也从某种特殊的精神、物质、能量上移开了。

我们意识到有这样的一种东西:它是两个东西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是由一些规则决定的,并且凡是有差异的地方它就会出现。

这就是,信息。

心智计算理论随之出现,它认为,智能即计算。

02

“心智是如何和物质发生作用的。”是一直困扰着思想家们的问题。

杰瑞·福多说:自怨自艾能让一个人哭泣,洋葱也能。

我们无形的信念、欲望、想象、计划和目标如何反映并撬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呢?

计算机的出现很好地解释了一些东西。

比如,在计算机中,信念是记忆、欲望是目标、思考是计算、知觉是感受器、行动是引发目标的执行操作。当然在这个时候你一定会反驳,什么啊,计算机并不是真的理解或尝试做任何事情,如此类比,根本是概念不清。而且,人类的信念、欲望和知觉,是伴随着一些感受的,也是有意识的,而这些都是机器所没有的。

确实。不过我们开头说了,且让我们先只看心智中的“智能”部分,关于意识这个谜,就先谨慎地,放在一边吧。

继续说智能这个话题。

说起神经科学,大家多少可能都对一些词汇感到熟悉,比如:神经元轴突、神经突触,轴突跨越长长的间隔高保真地传输信息,当它的电信号在突出被转换成化学信号时,信息点物理形势发生了变化,而信息本身则保持不变……

另外我们也听说过基因编码等词汇。

信息处理是大脑的基本活动这个观点,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也已经深入人心。

03

最初接触心理学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词之一就是“心理表征”。

这个词跟柏拉图的山洞理论对应:头盖骨就是我们的山洞,心理表征则是影子,内部表征的信息,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所知。

当时对埃里克·坎德尔经典的自传《追寻记忆的痕迹》印象深刻,不仅认识了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这些概念,甚至记住了“突触联系强度的改变是学习和短时记忆的细胞机制”这样学术性很强的话。

拥有这些概念让我受益匪浅,拿现在流行的拼图理论或者心理组块等概念来说吧,这些都是基于心理表征、突触连接等基本概念之上而形成的。

人们只不过发现,所谓高手,或许就是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拥有很多稳定的组块,并且可以将其转化为可随时调用的一个个套路,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

心理学试着归纳了几种主要格式的表征。

  1. 视觉影像。就像一个二维的、图像般马赛克中的模版。
  2. 语音表征。就像播放磁带一样的一段音节,这是短期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语法表征。动词、名词、词组、从句、词干、词根、因素、音节等,它让我们的理解出现了层级。

另一个特殊的,是心理语言。

心理语言中存储着我们的概念性知识,当你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你忘掉了几乎所有的细节,得到的是它们的内容和要义。

这是心智的通用语言,心智模块之间是通过心理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的。

我们可以描述我们所看到的,想象我们听到的描述,执行指令。

相比较其他表征,这种信息是存储在长期储存的海马及连接结构,容纳负责决策的回路的额叶,而不是直接连接到处理原始感觉输入的区域。

而绝大多数输入纤维携带的是神经科学家称之为“高度加工”的输入,这些输入来自于离最初级的感觉区域往下走好几站地的区域。

输入的组成包括:物体代码、单词代码和其他复杂概念的代码。

通过对智能的定义,心智计算理论的概念以及心智模块间的通用语言的描述,我想我们可以感觉到,即使人类的心智只是一个用生物组织做的机器人的机载电脑,其复杂、微妙和灵活性也是令人赞叹的。

而我们,不需要用神灵或者神秘力量来解释一切,也不需要为了表现得更具有科学性,而忽略自己所感知的真实性。

我们更不需要宣称人类是基因的傀儡或者几条捆绑的条件关联之类的。

我们既拥有人类思维的敏捷性和洞察力,又能够掌握解释人类思维的机械框架。

除了神经科学的发展,与心智计算理论相对应的,还有人工智能的存在。

虽然现在我们离真正的“强人工智能”看起来还很遥远,但是,谁也不知道人工智能最终将达到什么程度,它又将经历什么样的变迁。

是啊,谁知道呢!

计算 / 规则 / 事实 / 智能 / 心智 / 概念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guliao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