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德云社”的相声迷,对下面的这些包袱肯定不会陌生:
“说相声讲究四门四门功课:坑,蒙,拐,骗!”
“我是一有钱人。今天后台,就我开车来的,他们都走着来的,天津那几位老先生,打上礼拜二就出门了”
“我喜欢吹笛子,我告诉我老婆我死的时候把笛子一块和我埋了,我喜欢二胡,我告诉我老婆我死的时候把二胡一块和我埋了,最近我又喜欢上了编钟..... 我老婆说:国家好容易刨出来,别埋了”
类似的段子在郭德纲先生的相声中不胜枚举,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错位反差,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同时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经典的段子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
其实在文案写作中,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巧——制造反差,通过刻意的制造一点“小插曲”,或是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乎人们的意料,进而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痕迹,达到让人记住的目的。
比如吴晓波先生写过一本书,名字叫《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乍一听,“浪费生命”带有贬义色彩,是这个标题中的“不和谐”因素,但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给人以一种从容闲适、平步青云的人生境界。
如果在这里使用一些褒义词,比如“在美好的事物上尽心尽力”、或是“在美好的事物上享受生命”,反而达不到使用“贬义词”的效果。
反差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让人记住呢?这要从我们的认知说起。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存在着一把“锁”,一旦大脑接受了既定的事物,认定某件事的看法就是如此的时候,这把小锁头就会“咔嚓”一下,把这个认知锁住,形成一种固有的看法,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物,就会启动这部分被锁住的认知。
而制造反差,实际上就是在挑战这些“固有的看法”,但这个挑战存在一个难度,那就是如何把握好分寸。
如果我们写出的文案过于跳脱,不符合逻辑,上去就把消费者的认知掀翻在地,可能消费者就会觉得“这是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莫名其妙”;但是如果制造的刺激不够,消费者又觉得不痛不痒,这种情况下,他同样不会搭理你。
所以,在运用“制造反差”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明白:我们不是为了打破消费者的固有认知,更不是教育消费者去认知,而是要在他们的脑海中,掀起一点小波澜。
关于如何用好反差的写作技巧,我有三点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01.“反义词法”
当你想要找到一个形容词来描述商品时,不妨看看这个形容词的反义词,仍旧以我桌上的办公物品为例,手头正在使用的自动铅笔,在购买时我注意到,它的文案是这样写的:流畅书写,铅芯不断。市场上很多自动铅笔都有这个特性,显然这样的描述是没法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如果换成反义词描述,比如“书写不畅,手累断了铅芯都没断”,这样看来,不仅增加了文案的趣味性,同时还让消费者记住了“铅芯不容易断”的商品特征。
02.“反向形容法”
如果你是数码产品爱好者,对于下面这个文案一定不会陌生:
这是罗永浩给自家手机写的系列文案,并且结合很多“颜值高、有内涵”的人物作为宣传海报,可谓是完美的诠释了自己的“产品美学”。
我们在日常的文案写作中,同样可以借鉴这个技巧——反向形容法,还是举自动铅笔这个例子,正面的形容是“坚固耐用,使用持久”,这样的文字未免过于稀松平常了,消费者是不会留意的,反之,如果换成“总想换支笔,因为太耐用”,把人们对于长时间使用某种物品产生的审美疲劳描述出来,既迎合了购买者的情绪,又把产品耐用的特点呈现了出来。
03.“故事代入法”
故事是非常有效的营销方法之一,消费者们通常对于大把大把的产品描述不感兴趣,相比之下,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把反差带入到故事中,同样不失为好的办法。
还是这根自动铅笔,我们不妨来写一个带着反差的小故事:
“上学的时候,我不喜欢学习,但爸爸为了让我好好读书,送了我一支笔,并对我说,这支笔用坏了,你也就能毕业走出校园了,而如今,我已经快读完博士后了”
这样的小故事充满喜感,开头引人入胜,消费者非常想知道最后的结局,而这时,就是制造反差的最佳时机。
人们的思维中其实存在很多固定的认知,而在这些认知的反面就是我们能利用起来的反差,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供手机前的您参考:
1.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反差。
这里的非主流文化并不是指“杀马特”,而是指与潮流不同的文化,比如在服装界,年轻人都在追逐Nike、Adidas的时候,Surpreme逆其道而行之,开创了“滑板文化”,深受滑板青年们的追捧。
2.常识与非常识的反差。
在人们的常识中,玩游戏通常和沉迷、玩物丧志联系在一起,但是突然听说某个公司用游戏的方法管理员工,反而使团队更有凝聚力,这时候人们就会带着好奇来一探究竟,我们便有机会大做文章了。
3.经典与现代的反差。
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究竟是现代的好,还是经典的好,古往今来一直没有答案,当今时代把这个反差玩到极致的,就是人尽皆知的“故宫”,通过制造“反差萌”的形象,反而变成了年轻人都喜欢的“国潮”。
4.上进与平庸的反差。
这是很多商家都玩不烂的梗,没人喜欢堕落,人人都想上进,但是惰性它就是不允许啊,于是就出现了内心渴望上进、身体渴望休息的反差,经常被用在线上课程的文案当中。
从文案写作的角度来看,制造反差的方法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介入人们的认知,并且如何拨动这些认知,一个文案小白与一个职业文案相比,技巧方面可能是持平的,但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就是对于消费者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
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好的文案,仅仅懂得技巧是不够的,人性中有太多内容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善用,当我们学会带着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制造反差的时候,才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