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推理的方法

2019年3月25日  来源:袁劲松老师 作者: 提供人:buju21......

人类被誉为万物之灵,具有一般动物所不具备的发达头脑。从智能的角度来看,人类确实站在了地球生命世界的顶峰,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在亿万年的生命进化竞赛过程中,人类曾经是其中渺小的一员,尽管人类是唯一跑到了终点的选手,但其智能的进化必然经历了低等动物的全部过程,在头脑中有某些抹不去的烙印。

通常一般人认为,推理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思维能力,其实这是一个“骄傲”的误解。从本质来讲,推理是对事物道理的推演,它是通过两个以上的判断得出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在自然界中,尽管一般低等动物不具备人类那么高的智能,但无论是蚂蚁集体思考分工协作,还是水獭独自构建巧妙的堤坝,都会碰到各种各样意外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它们通过数个判断去寻找正确的行动途径,其实这就是低等动物的推理思维活动。

据英国太阳报报导,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已沦为野狗天堂,这些野狗不但深谙乞食之道,还聪明到懂得利用地铁通勤,往返市中心与郊区。

该报指出,这些野狗每天早上搭乘地铁前往市区街头觅食,忙完一天后又赶搭地铁返回郊区过夜。研究这些利用地铁通勤的野狗的专家说,这些野狗学会相互合作、根据搭车时间来判断该在哪一站下车、会搭乘一列地铁中最前面与最后面的安静车厢,以及发展出迫使人类多给它们一点食物的技巧。

到市区时,这些野狗就开始利用各种狡猾伎俩来乞讨食物,它们简直把人类的心理给摸透了。在普希金广场到处是可以销售食物的售货亭,几只流浪狗正懒洋洋地趴在柏油马路旁。它们正漫不经心地看着那些购物者,在他们的近旁是几块炖土豆,但是这几只狗并不屑于这些食物,现在更好的食物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买了香肠,坐在了石凳子上。一条狗走到了小女孩的跟前,把自己的脑袋放到了小女孩的膝盖上,开始可怜巴巴地望着女孩。小女孩笑了笑,掰下了一块香肠给了这只狗。瞧,它就这样得逞了!

动物学家们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些来自于首都的流浪狗就开始变得更聪明了。在这一时期,曾经的工业地带上建起了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居民楼,那些过去在此生活的流浪狗不得不转移到莫斯科的环形公路外面居住去了。当首都的交通工具不再需要乘务员时,这些狗学会了运用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它们随意地通过设在公共场所入口、使人依次通过的栅栏。有时还会进入乘务室,甚至是爬到空闲的座椅上!莫斯科流浪狗中的真正优良品种就是“地铁狗”。根据生态进化研究所学者的资料显示,在莫斯科有近500只这一类的狗。这些狗被认为是最胆大的和最聪明的,要知道不是每只狗都敢于决定来到地下,而且还要坐升降梯。但是在地铁站既有住所又有吃的,而且地下一年四季都是暖和的,还有总是会碰到一些给可口的食物的乘客!

此外,这些狗还学会了过街时看红绿灯。很多人肯定都见过这些四条腿的动物乖乖地站在斑马线边等候汽车停下来。安德烈·涅乌罗诺夫解释说:“它们不是靠分辩信号灯的颜色(狗的色彩世界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来采取行动的。它们观察信号灯镜片上人的形态,然后就跟着人们做。当行人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也可以那样做了。”流浪狗的这种智能进化令研究者们感到惊讶,显然它们的思维正变得更加灵活和善于思考。

在逻辑思维的层次序列里,推理能力是人与其他动物都具备的一种智能,所不同的是人类的推理能力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远远超出了其他动物的极限。如果把判断比作句子,把推理比作由数个句子组成的文章,那么低等动物的推理水平就像是小学生东拼西凑的作文,而人类的推理水平就像是大文豪洋洋洒洒的辉煌巨著,两者的差距有天壤之别,这也成就了人类万物之灵的美誉。

人类对推理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传统的形式逻辑学主要就是围绕着如何正确“推理”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从概念的规范到判断的句式,从真假的标准到对错的规则,无不是为正确推理而做的基础铺垫。因此,也有学者视逻辑学为研究推理的一门学问。

在形式逻辑学中,推理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 按照推理前提的数目分类。一个前提的为直接推理,两个以上的前提是间接推理。

2、 根据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进行分类。前提真则结论必真,前提假则结论必假的叫必然性推理,否则是或然性推理。

3、 根据思维进程分类。由一般到特殊的叫演绎推理,由特殊到一般的叫归纳推理,由特殊到特殊的是类比推理。

从某种程度讲,这三大类推理建立的三维坐标构成了形式逻辑学关于正确推理的知识体系。尽管这一体系不能囊括所有的推理模式,但它的建立第一次让人类对纷繁复杂的推理思维活动有了一个明确清晰的参照,通过这个参照坐标人们可以抛开具体的内容,从形式的角度论证推理过程的对错,进而识别推理结果的真假。由于形式逻辑学的出现,人类开始有了标准化的思维规则和思维流程,在它所提供的公理化思维工具帮助下,散乱的算术、几何、物理、天文、生物、地理、政治、教育、工程技术等知识经验得以被一一梳理加工为成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理论,可以说是形式逻辑学的创立才开启了科学的大门。

不过,尽管形式逻辑学对推理做了详尽的研究和规范,但它是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推理的,因此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感到繁琐和不实用,当遇到具体问题时还是不知道推理从何处着手,这就像我们来到一个新城市,虽然手中持有地图,但还是难免晕头转向,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有个小趣味智力题,就反映了这种思维窘境。

有3个年轻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决定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

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 × 9=27元 ,再加上服务生藏起的2元,等于29元。

还有1元钱去了哪里?

面对这样一个小难题,很多人刚开始推算不出来错在哪里,这时候无论去考虑直接判断、间接判断,还是借助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好像都没什么用处,它们并不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头绪。其实,这种疑惑的感觉是来自形式逻辑与内容逻辑的错位。一般情况下人们遇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问题的内容,而不是形式。这就像人们在吃饭时,首先考虑的把饭送到嘴里,至于用什么形式更优雅、用什么形式更高效,用什么形式更准确则不在其考虑范围中,这种本能思维方式在经验范围内是有效的,但超出了经验范围,遇到更复杂的吃饭问题时就无效了,比如在宴会中吃饭,在众人拼抢中吃饭,在失重条件下吃饭等,这时候着重考虑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

形式逻辑学的伟大之处在于超越了人的本能思维习惯,对人们普遍性的思维活动规律做了的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简洁规范的标准推理思维形式,它就像夜雾中的灯塔一样,你站在近处感觉不到它的用途,但当你在黑暗中走得越远的时候,它的价值就愈加显现,有了明亮的灯光指引,我们就知道正确的路在何方。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下智者重器,上智者求道。形式之学是道的学问,它关注的是万器之上的普适性道理,唯有上智者才能解读和运用。

【基本概念】

1、事理——事物的道理,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事物的属性、规律、联系、结构等。

2、因果——是一种特殊的联系,与时间顺序有关,表现为因先果后,因始果终。

3、已知——推理者所掌握的有效信息。它分为:1)显性类信息,即由问题本身提供的信息。2)隐性类信息,即储存在头脑中信息。

4、未知——推理者所追寻的答案。它分为1)验证类答案,即知道问题结果,需要推理出关系链。2)探索类答案,即知道关系链,需要推理出问题结果。

5、关系链——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逻辑联系链条,它是由事物的道理构成的过程,该过程有长有短,有一维也有多维。例如,因果关系链就是有几个因果关系构成的联系链条,起点是因,终点是果。存在着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多种过程模式。

推理的方法

【思维工具】

1、 排除推理法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人们最常用的推理方法就是排除推理法,这是一种在本能经验层次就可以发挥巨大效力的简单推理方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警察破案,通过一一排除嫌疑人,最后剩下的那个人就一定是罪犯。在科学领域,排除推理法也是一种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当遇到特殊现象时,科学家们就会用已知的理论一一去解释,如果所有的理论都无法解释该现象,这就意味着科学面临着革命性的突破,需要新理论的诞生。

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在回顾过去岁月之后, 他充满自信地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只是明朗的天空中还有两朵乌云,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现有的理论都无法解释这两种现象, 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

2、 比较推理法

比较推理的思维流程是遇到问题时,先找到一个比较参照物,然后或者是比较两者的相同点,或者是比较两者的不同点,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具体比较的内容有特征比较、关系比较、过程比较、功能比较、结构比较、环境比较、模式比较、原理比较等。比较推理法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医生看病就是把病人与头脑中的病症库进行比较,寻找相似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成功者的模仿就是把自己与成功者进行比较,求同去异获得类似的成功;沟通时的举例说明就是把当前的事情与曾经的成功或失败案例进行对比,以此来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学生解题就是把新题目与以往做过的题目作比较,找到相同的原理或思路后寻求问题的答案;父母对孩子的比喻教育就是把孩子能理解的具体事物与不能理解的抽象道理进行类比,帮助孩子用去认识感知未知的新事物。

需要说明一点,比较推理法应用于静态问题或静态事物时成功率比较高,应用于动态问题或动态事物时成功率比较低,这是因为后者涉及到的因素太多太复杂,如果没有高超的思维驾驭能力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关系。如果生搬硬套比较的话,就像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里的那位愚人,只知剑不动,不知船已行。

3、 因果推理法

“因果”一词源于佛语,谓之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逻辑学范畴中,因果是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两者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就是:有因,必有果。因果推理法就是利用因果之间前后相继,必然关联的属性来考虑问题的方法。具体思路表现为由因寻果,或者是由果探因。因果关系的类型多种多样,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果多因、互为因果等。了解和掌握这些属性和规律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推演事理。

人类具有高等智慧主要表现为能通过现象发现本质,其实现象与本质就是一种因果关系,本质是因,现象是果。通过一层层的追寻因果,人类渐渐发现了隐藏在大自然深幕背后的必然性法则,建立了能上天入地,遨游宇宙的科学技术文明。因果推理法不仅是科学探索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的主要思维方法,当人们遇到问题时,其实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果,无论是通过这个结果去探寻背后的原因,还是通过这个结果去推演下一步的可能性后果,它们都属于因果推理思维活动。

当然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因果关系只是事物诸多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之一,还有许多关系与因果无关,但也存在着必然性,如东南西北的空间关系,整体与局部的从属关系,高中低的层次关系、昼夜交替的循环关系等,这些关系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推理思维方法,但它们不属于因果推理法范畴。

4、 分解推理法

面对复杂问题时,人们一般采用将大问题分解成数个相关联的小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每个小问题的答案,最后综合得出大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分解推理法的基本思路。例如,一辆汽车出故障半路抛锚了,有经验的司机就会把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探寻原因,看看是主要汽车零件出故障了,还是某个零件与其他零件之间的线路出故障了。通过一番排查,很快就会找到真正的事故原因。掌握分解推理法的难点在于对问题的分解方式,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分解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人们既可以从时间流程去分解,也可以从要素内容去分解,还可以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多。一般来讲,对问题分解的巧妙与否决定了后期推理分析的难度,好的分解可以把问题化繁为简,差的分解也会导致问题更加繁乱,而且每个具体问题也都会有一些具体的分解范式,要熟悉和掌握这一切需要靠大量的实践磨合,否则光是知道分解推理法的基本思路是没有用的,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知道从何分解切入。

分解推理法属于一种宏观的大思路,只是指明一个大方向不提供具体手段。因此,在具体推理思维过程中,人们主要还是综合运用排除推理法、比较推理法、因果推理法这三种方法来寻找正确的答案。

推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