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明长城防线的战略剖析

2019年3月11日  来源:谈艺中国史 作者: 提供人:diliang24......

明长城防线的战略剖析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相信读者对明代长城主体的建造方法、战术设计以及各种战术设施功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过,另外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了。如此漫长的防线,如此众多的军事设施,都是如何管理的呢?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汽车飞机的时代,当遇到大规模敌人入侵时,明长城防线是如何迅速做出反映,并采取应对措施的呢?

明代北部边防的区段划分

明知长城挡不住入侵,古人却坚持修了3000年,明长城就是典型例子

明代九边

前面提到过,如果一队明代步兵沿着明长城走一趟的话,至少需要花3个月的时间。如此漫长的防线,假设单单只设置一个指挥部,一个屯兵点,那么无论是从战略部署,战术指挥和军队调动上来说,都是行不通的。正所谓兵贵神速,明长城防线为了实现其最大的防御机动性能,便沿着该条防线自西向东划分了九个战区,分兵派将驻守。

独立战区的指挥系统

明朝人尽管将整条长城划分成了9个战区进行分段布防,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独立战区的防线也很长。离京师较远的甘肃镇,宁夏镇及辽东镇,它们的防线都超过了1000公里。拿辽东镇举例来说,为了细化防御战术,在整个辽东镇长城一线,一段时间内又划分了8个分路,8个分路各自把守一段防线。在这8个分路里,每个分路又划分了若干卫所,每个卫所的底下又分支出若干军堡,军堡是长城防线的基本军事单元,这些军堡将官一般称之为百户。他们负责管理士兵巡防边境的日常工作,安排屯兵耕田等其他杂务。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些军堡将官类似于现代部队编制里的连长一级军官,他们是基层部队里的管理骨干,事无巨细都要过问。

明知长城挡不住入侵,古人却坚持修了3000年,明长城就是典型例子

长城防线的社会关系与空间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尽管明代长城的防线十分漫长。但经过战术细化,明朝人将8851公里的漫长防线切割成了许许多多小段,以军堡为最基础的指挥单元,管理着整条防线的日常事务。以大名鼎鼎的辽东宁远城举例,其下有军堡11座,总防线长度95.6公里。也就意味着,一个军堡只需要负责守卫8.7公里的防线。如仙宁寺堡驻扎有435名士兵,那么从理论上将,一个士兵只需要负责20米的防线即可。

明知长城挡不住入侵,古人却坚持修了3000年,明长城就是典型例子

防御体系结构图

明知长城挡不住入侵,古人却坚持修了3000年,明长城就是典型例子

以辽东镇为例:管理等级图

该段小结

从整体上看,明长城防线并不单单只是一条线。分布在长城防线之外的卫所、军堡、烽燧、敌台将长城防线作为倚靠,深入敌区牵制监控对方的军事行动。而明长城后方的卫所、军堡、烽燧则起到调度,支援和传达信息的作用。他们将明长城夹在中间,共同形成了一个防御带(面),其核心目的是扩大战略纵深,起到滞缓敌人的作用,为大规模援军的到来赢得宝贵的时间。

明知长城挡不住入侵,古人却坚持修了3000年,明长城就是典型例子

空间结构示意图

在这个防御带(面)里,又按战略位置梯次配置了一整套完整的指挥系统。在明长城九边防区里,最高级别的指挥中心称之为镇城,一般设置在该地区的大型城市(省城)里。其次为路城和卫城,有点像今天我们所说的地级市或县级市。再次为所城,其级别类似今天的乡镇一级。最后是军堡,也就是村庄。上级指挥统属下级,下级按照上级分派的任务执行各项防御工作和屯田生产。我们也可以把整个明长城防御带当做是人的一条手臂,五个手指就是长城防线上的守城军士,手腕部分则是长城周边的军堡,肘关节乃是卫所城,肩膀部分则是镇城。他们之间分工合作却又一环制约一环,不过,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取决于明帝国最高决策层的意志。

明知长城挡不住入侵,古人却坚持修了3000年,明长城就是典型例子

以辽东镇为例,镇、路、卫所及堡的关系

明朝 / 山海关 / 吴三桂 / 明长城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