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家庭经济情况对儿童的影响

2019年1月29日  来源: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说起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就不能不将这个话题引入家庭经济情况的问题上来,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化,同样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倘若原本很富裕,可后来却变得糟糕起来,那么孩子的处境自然就跟着有变化了,特别是孩子还年幼的时候就经历这种事。对于那些一向在家里被宠着惯着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应对这样的变故的,因为过去他根本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在过去,人们都会关注他,可如今却不是了,这在他而言,会深感惋惜,并总是回想往昔的那种优越生活。

要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突然转好,由贫穷一下子变得富有起来的话,也一样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阻碍。首先,父母就不清楚该如何妥善安排多余的财富,所以很可能将之错用在孩子身上。条件改善了,父母就自然想要让孩子也过上更好的生活,开始纵容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如今已经富裕了,也就不用再抠抠索索的了,于是就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结果,往往暴富家庭的子女最终成了问题儿童。

其实,上面所谈及的困境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是能够适当地培养孩子进行合作精神及协作能力的话,就可以做到。而上面所说的外境对孩子的影响,之所以带来了如此多的问题,就是因为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环境而借机逃避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从而没有培养起合作精神。对此,需要我们引以为意。

像暴富或是突然变得穷苦这样家庭环境,会使的孩子们因为境遇的变化而受到心理影响。此外,随着境遇的改变,还会带来异样的氛围——由于一个家庭出现了问题,而使别人在看待这个家庭的时候也有了转变,而这种氛围同样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家中的某个成员做了什么事情,才导致别人产生偏见和鄙视心的。比如说,父母做了什么在社会上不认可的事情,给家里丢脸了,那么孩子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备受打击,不想跟同伴有什么接触,担心人家认出自己的父母,认出自己是这种父母的小孩,同时,在往后的生活中,也总是被不安和恐惧的心理阴影所笼罩。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止体现在教会他们读书、写字和算术上,还要在心理上帮助孩子做好一定的准备,使他们将来能够成长得更顺利,遇到的困境也相对少一些。所以,倘若孩子的父亲酗酒成性,又或是个暴脾气的话,就该有意识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倘若孩子的父母的婚姻生活过得并不理想,夫妻之间总是争吵不休的话,那么受伤最重的往往就是孩子了。

有此经历的孩子会一直忘不了自己所体会过的日子,很难轻易释怀。不过,等到他们学会了如何与别人配合,就可以不再受这些记忆的影响了。然而,一旦孩子碰上了此类境况,恰好又是其学习这种能力的最大阻碍。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咨询室在学校成立了,或许这一潮流的兴起正是缘于社会上有这类问题频频发生。也就是说,父母要是出于一些原因而没能尽职尽责地教育孩子,那么这项工作就可以托付给对受过儿童心理训练的专职老师了,他们会把孩子引上一条健康的心理成长之路。

人们会对什么人产生偏见,不仅仅是由于他人的某种状况,还会因为他所处的国籍、种族和信仰之由而看不惯这个人。为此,孩子会因偏见的侮辱而受到影响,此外,这样的偏见还会波及他人,就连侮辱他人的人本身也是如此。这样的人会因自己的偏见而变得自大起来,以傲慢的心态为人处世,认为自己与其他人处在不同的层次里,显然更为优越,这样,就会给自己设定一些目标,好使自己过得更像他所理解的那样,而最终等待他们的唯有失败。

之所以会发生战争,往往源自民族问题和种族之争,为了避免人类的文明遭到冲击,因战火而停下前进的步伐,就要摒除这两个罪魁祸首。在这一点上,老师有责任告诉孩子战争真实的一面是什么,而不是光讲那些刀光剑影的事,不然孩子们就会钻空子,反倒通过摆弄刀剑这样便利而廉价的形式来寻求追求优越感的机会。这么做,是不可能为孩子打下生活在文明世界里的基础的。有的孩子成人后选择过军旅生活,这往往是由于小时候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可其他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在童年时期总是玩那些相互打斗的战争类游戏,所以在成人之后,往往心理会落下毛病。比如,好与人斗勇拼狠,怎么也学不来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到了像圣诞节这样的节日,父母往往都会给孩子买玩具,这时候,家长应慎重起见,不要给孩子买武器类的玩具,比如刀、枪,等等。此外,也要尽可能避免送给孩子有关颂扬战斗英雄或战斗事迹之类的图书。

在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玩具方面,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的,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只在原则上加以说明。最为合适的玩具,应该是那些能够使孩子在玩耍中激发出创造力的玩具,或是可以对孩子的合作精神有所启迪的那种类型。试想,给孩子布娃娃或是玩具狗这种现成的玩具来玩,哪有费力思考、亲自动手做出来的游戏好玩呢?对孩子来说,后者也更有意义。在这里要顺带一提的是,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可供他们玩耍的玩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方面应教导孩子不用害怕小动物,另一方面则应该告诉他们,不能随意差遣动物或是虐待它们。孩子要是对动物施虐,或许内心里是想控制弱小的人,又或是想要欺负他们。一个家庭要是养了像小鸟、小狗,或是猫之类的动物的话,家长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家里养的小动物和人一样能够感知到痛苦。让孩子学会和动物相处,对他今后了解怎么在社会上与他人合作是有很大益处的,可视为一种必要的准备。

在孩子平日的生活里,跟亲戚打交道也是在所难免的。最先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恐怕就是祖父母了。对于祖父母在当下社会的境遇及命途,我们当客观地加以审视。当前,他们确实处境堪忧。人们本来应该由于年岁的增长而有更多拓展和充实自己的机会,也应该在更大的空间里发挥作用,让自己的对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感兴趣。可如今的社会情况却并不容许人们这样做。相反地,富有经验和能力的老人却被人们冷落一旁,弃之不用,这太可惜了。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是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让他们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话,他们肯定会感到十分幸福。那些六十岁、七十岁,甚或年到八十的老人,是不应该丧失工作机会,早早地就退休在家的,毕竟让一个人继续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要比自此换个活法简单多了。可我们的社会就是如此,会错误地让人在还有能力可以充满干劲地努力时,就将之弃而不用了。于是,这些人也就无法再有什么机会表现自己了。结果会如何呢?老人会把这种错误延续到自己的孙辈身上。由于身处这样的境遇,他们便想要在生活中证明自己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还能发挥余热,而他们其实没有必要证明什么。结果,他们用溺爱孩子、过度呵护孩子来加以证明,继而以这种不幸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好让其他人看到,他们仍旧知道如何去养育自己孩子的孩子。

老人家自然是一番好意,我们不应该伤了他们的心,而且他们也理应有机会得到更大的活动空间,不过,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还是应该让老人明白,他们需要作为独立的个体生活,乃至长大成人,老人不应把孩子当作宠物,更不应卷入家里的争论中去。要是老人与孩子的父母之间产生了什么问题,那么他们尽可以争论一番,可在这种时候,老人不应该把第三代也牵扯进去,作为自己的帮手反过来对抗孩子的父母。

在我们研究个案的生活经历时,发现那些心理有问题的人都在童年时期被祖父母宠爱有加。如此,我们就可以立马判断出,事实上,这是有碍于他们那时候的成长发展的。老人过于惯着孩子就势必会带来两种影响:一种是,孩子被放任不管,为所欲为;一种是,孩子受老人的指点,爱争强好胜与同伴比个高下,并且还容易嫉妒别人。不少孩子都会自己告诉自己:“我爷爷最爱我了!”于是,倘若别人不这么爱他,就自觉很委屈,很受伤。

除了祖父母这样的亲人,孩子还会受到来自“好得不得了”的表兄弟姊妹的影响,不少孩子都深受其扰。这些兄弟姊妹有时候还不单单是人很优秀,就连长相也很不错。所以,孩子在听到他人说起自己的这类亲戚时,总能听到他们长得真好看之类的话,心里难免就烦恼起来,我们能够很轻易地就想象到会是怎样的画面。倘若听到这话的孩子有足够的自信,或是有自己的社会认知的话,那么就能理解大人所谓的“好得不得了”是什么意思,知道他其实指的是某个孩子所接受的训练非常到位,并且是他本身也准备好了的缘故。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去思考该怎么努力追赶上。可相反地,倘若这孩子认为,这是先天带来的,是老天一早就把聪明和好得不得了这样的能力安排给了那个亲戚的话,那他就会妄自菲薄,觉得老天太不公道了。而结果就是,他始终都无法正常成长,受其阻碍。在我们所处的文明里,社会将一个人的外表美丑往往看得很重,将其价值给放大了不少。其实,一个人长得好看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自然得来的美貌。要是孩子一想起自己在外表上比不上别人就感到难过的话,那他的生活方式就会受到影响,产生偏差。有的人甚至在二十年之后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在他小的时候曾经对长得俊朗的表兄弟有过向往之心,很羡慕他。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通过教育来帮助他摆脱由外表去定义人所产生的这种心理伤害,即:告诉孩子,比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身心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确实,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得漂亮、俊美一些,毋庸置疑,长得养眼总比丑陋要好得多,也的确有一定的价值,可无论什么事物,都应该被合理地加以安排,没有什么价值是与其他价值割裂来看的,而且,还独独被当作是最高的价值取向。对于身体,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来看。若是一个人只有外在美,并不等于肯定就能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能够理性的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事实例证加以说明:在那些为非作歹的孩子之中,可不全是长相难看之人,有不少俊朗的孩子也一样会胡作非为。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仪表堂堂的孩子何以会步入犯罪之途呢?其实,这很好理解。他们自觉拥有姣好的容貌就会让别人都喜欢上自己,于是就可以不靠双手靠长相获取利益了。因此,他们往往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继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开始意识到,碰到了难题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结果,他们便选择走最简单的捷径,也就是像诗人维吉尔曾说过的那样:“前往地狱的路最简单方便……”

孩子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书来读呢?该如何解读童话故事?类似《圣经》的读物,我们当如何去理解和阅览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一下。我们在让孩子读书的时候,往往忘了孩子们和大人在理解事物的方式上有着极大的区别,他们是按照自己特有的主观意识来掌握的。倘若一个孩子生来就很害羞,那么在阅读《圣经》或是童话的时候,就会专门侧重于赞扬他这类性格特质的部分,所以长大以后也一样还是个胆子不大又腼腆的孩子。我们在给孩子阅读此类书籍时,应对其中的段落加以解说,或用总结的话来概括说明。如此一来,才能让孩子明白故事本身在讲述什么,不然的话,他们只能从书籍中看到自己主观臆断出来的事物。

每个孩子最喜欢的当然就是神话故事了,而这是连成年人也喜欢的读物,人们不论大小都可以从中获益。不过,有一点是我们特别需要留意的,那就是,作品中所记述的内容在年代上和发生的地点上,均与我们如今所处的情况不同,是作者写作时所指定的写作背景,但这一点,孩子们一般是不清楚的,他们不了解所处时代不同就会造成文化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孩子们所读到的故事,写的是与其生活时代全然不同的那段时期里发生的故事,可他们却不会想到自己在阅读它们的时候,新的世界观早已生成,早就不是书里所展现的那样了。比如说,一般在童故事里,王子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人们总是对其大加赞赏并美化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各种引人入胜的笔法将其描绘成一个光芒闪耀又极富魅力的人。当然,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在某个时代,却需要通过文学来虚构出一个理想而美好的人物,以此来表达对君主的崇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出这样的作品,自然是恰当的。而今天再让孩子们阅读时,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这些事情,让他们明白,是作者杜撰了这么个传奇的故事,并不是真的。不然的话,等孩子们长大了,就会老想着如何寻找到一条不必那么努力克服困难的捷径。举例来说,这与发生在一个十二岁男孩身上的情况类似。当别人问及将来想当什么的时候,他答道:“懂得法术的魔法师。”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的时候加上适当的评语,这样,他们还是可以通过此类书籍培养出合作精神,并借此打开自己的视野的。

接下来,说一说电影。不满周岁的孩子若与家长一同观影,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对于大点的孩子来说,就容易被电影放映的内容所误导了,甚至还包括某些童话剧,也容易令孩子产生误解。有一个四岁的儿童看了一场剧院里播放的童话剧,结果很多年之后仍旧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卖毒苹果的女人。对于电影所阐述的主体,不少孩子是无法正当把握的,又或者,他们会在看过之后匆忙而笼统加以概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当为孩子解释明白,使其能够正确地理解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报纸是专为成人设计的读物,是以大人的视角来阐发观点的,并不适合于儿童阅读,因此,我们应尽可能避免让孩子接触到,让他们远离这种外在的影响。不过,有的地方会出版针对孩子阅读的那种儿童报纸,这是适宜的。对于那些尚未准备好迎接生活的孩子,一般市面上的那些报纸,只会令其对生活产生偏见,孩子看过后,会相信在生活中满是罪孽:谋杀、犯罪、天灾和人祸……倘若孩子年龄幼小,看到报纸上报道的有关灾祸、犯罪的事情时,就会感到伤心失望。我们从不少成年人那里了解到,他们在小时候非常担心会引发火灾的事,而年幼时的这种恐惧心理直到长大后也还是得不到改善,久久地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之中。

上面所提到的例子和内容,只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外力中的一小部分,但同时又是最为要紧的部分,能够说明关于外境作用于孩子这个问题的大致原理,父母及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对这些外在环境带来的影响加以考虑。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社会情感和勇气,所以,心理学家一定要耐着性子不断地重申这两个概念。而所有上述问题,也确实能够通过这两点加以解决。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