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儿童成长——防止自卑情结

2019年1月29日  来源: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提供人:zhangshaoping8......

孩子在学习行走的过程中就算是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也不见得就会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自卑心理。可我们也明白,倘若某个孩子的心理发育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学习走路时碰上点麻烦的话,就会始终对此印象深刻。对于自己的境遇,他会感到很不开心,虽说来自身体功能方面的缺憾慢慢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他在看待世界的时候,仍不免会悲观一些,并且,还会对其日后的行为造成更长久的影响。不少孩子虽然最终治好了的自己佝偻病,却还是在身体上落下了一些这种病的残影,比如:头部畸形、罗圈腿、脊柱变形、膝关节肿大、部分关节使不上劲,以及体态不标准,等等。一般而言,孩子在得病的那段时间里,容易形成这种挫折感,并且还会有另一种感觉随之生成,那就是悲观厌世的心理。这类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出于自卑心理,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同伴自由自在地生活时,会觉得很压抑。因此,有些此类孩子就不再对自己有信心了,即便打算前进一步,所付出的努力也不会太大,还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会对自身境遇感到绝望,这令他们选择孤注一掷,想要争取最大的可能去赶超身边的幸运儿。总之,因身体而感到自卑、受挫的孩子,只会是这两者中的一种。显然,他们对自己认识不足,判断也不到位。

显然,促成儿童成长的因素与其内在能力和外在的境遇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最重要的是,儿童是如何看待客观现实的,还有,他是如何理解自己在基于这种现实之上与现实互动的。我们不能将所有的事物都归结于这个孩子天生就有或没有某种潜能,事实上,成年人在判断孩子的境遇时所理解的也并不要紧。主要还是得站在孩子的视角来做出判断,看他到底身处何种境遇,即便孩子在理解和判断上都不对,也要在这个基础上来了解他。小孩子在理解事物时,不可能都是符合逻辑的,所以,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来期待一个孩子做什么都是不违背常理的。孩子对于自己所处的境遇,一般都做不到精准把握,在理解上也必定会犯一些错误,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另外有一点我们绝不能忘记:孩子要是什么都能做对,那还需要我们教育什么呢?而小孩子倘若先天就注定了会犯错误,那我们又怎么能改变这个命运,对其加以教育呢?又怎么可能使他改正错误呢?所以说,有着宿命论的人,只会相信孩子天生就是这么个性格,显然并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一方面做不来,一方面也不该做。

身体健康,心灵就没问题,这可不是什么真实的说法。孩子要是能够勇敢地对待自己的生活,那么即便在身体上有些缺憾,我们也能在其病体中见到一个美好的灵魂。反之,一个孩子本来身体没什么问题,可不断地承受一些悲惨之事,结果导致其开始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力有问题,那他很难在心灵上保持健康。有些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非常敏感,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失败了,就开始不相信自己还有能力做好,因为这类孩子对任何困难都会敏感,认为那是自己没能力的证据。

有的孩子不止在学习走路时遇上点麻烦,学习说话也是如此。通常这两者应该是同步学习的,而彼此间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放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式出了问题时,就会同时波及学习语言和走路这两件事了。有的孩子本来在学习语言方面没什么困难,可由于不被家人重视,反而拖了很久还不能学会。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倘若孩子的听力没有问题,同时也没有什么影响发声的器官病变,那么他迟早都能学会说话。另外,有的孩子确实也会在特定的情况下不能顺利地学会这个能力,比如:视觉发育大大超前的那些孩子,他们的语言能力往往发展得滞后一些。还有一些情况同样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比如:当孩子在主动表达自己时,被父亲抢先一步说出来了,也就是家长做了孩子的代言人,如此一来,孩子会在一段较长的时期里,一直停留在学语状态,甚至,会让人觉得是不是他在听力方面也有什么毛病了。不过,当他最终学会的时候,就会有强烈的表达欲,甚至将来还极有可能成为一名能说会道的专业演说家。

下面讲一个心理补偿过度的案例。克拉拉·舒曼是大音乐家舒曼的妻子,在她四岁时,还不能像正常孩子那般讲话,直到八岁也仍旧说得很少。可见,这个孩子十分怪异,性格也不外向,比起其他地方,她更愿意把时间都耗费在厨房,从这一点来看,家人想必对她并不关注。她父亲后来说道:“这孩子令人感到奇怪的地方在于,尽管在精神上显然并不和谐,然而,却促成了她自此开启了自己美妙而和谐的人生。”

此外,事实证明,完全失聪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这类儿童应当得到特助照顾,必须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训练他们,并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不管这个孩子在听力上的问题有多严重,都应该将其仅存的听力尽最大可能地开发出来。在这一点上是有实证的,身在罗斯托克的卡茨教授就曾为此做过许多努力,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让那些声乐感不足的孩子接受训练,他就能使他们得到改善,最终,孩子们都可以无障碍地去领略音乐的魅力,和来自声音的美感。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怀疑某些孩子是不是存在智障的可能,尽管情况并不严重,但仍旧担心其是否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实如此,因为,这类孩子基本上在多数学科中能够把握得好,可偏偏在某一科上,却学得差得不能再差了。一般来说,数学常常是这类孩子的弱项。孩子在这个科目上要是难以学好的话,往往就会被吓住,并且会自此再也不愿意在这上多浪费一点儿精力。此外,有些家庭还会把数学学得不好当作光荣的事,这种情况在搞艺术的家庭里时有发生。还有,我们在社会上也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与女生相比,男生学起数学来会更容易一些,然而,这种论调并不正确,因为在杰出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之中,有很多同样优秀的女性专家。女生要是常听人们说“女孩子不如男孩子的计算能力强”,自然也就没什么信心了。

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须懂得如何经由一连串的思索,将那些纷杂而又没有章法可循的东西给整合成数字,并以这种形式终结其混乱的状态。所以说,它是少有的一门可以让人感到心里踏实的科学,正因如此,它也成了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评判标准。一般而言,有着强烈不安心理的人,都会被计算给难住。

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别的科目上。比如:作者会通过写作来传达唯有意识才能理解的语言,并将之最终落于纸上,对他们来说,这样会有种安全感。而绘画也是如此,人们可以通过它来留住那些一闪即过的光学影像。同样地,我们也能够通过做体操和舞蹈来获得一种来自身体的安全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灵活操控自己的肢体,对其加以控制,还能获得来自精神上的安全感。不少老师都认为,孩子要是肯多运动,好处一定不少,而这与来自身体的安全感怕是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外,游泳也是检验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的一个标准。倘若他学得特别费劲,那就极有可能存在自卑心理,一般看到这一征兆,就表示这个孩子对自己没什么信心,也不信任自己的老师;相反,要是他学得十分轻松,那就表示他克服困难的能力很强。在此,我们得留意那些在初学时觉得障碍重重,而最终却变成杰出的游泳健将的孩子。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往往很介意自己学不好,然而,等到学会之后,反而一下子受到了鼓舞,变得渴望纯熟地驾驭这项技能。因此,这类孩子往往会最终在游泳这个领域里成为佼佼者。

还有一点十分要紧,那就是,要留心孩子是只与某个人联系密切,还是对其他人也很感兴趣。孩子一般都更亲近妈妈,倘若不是如此,便会与其他某个家庭成员形成依附关系。若非存在智障问题,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依附他人。孩子要是由妈妈带大却对他人更为依赖的话,就该追究一下原因了。本来,作为母亲最为切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孩子不但喜爱自己,也喜爱他人,并且愿意相信其他人。显然,孩子不能只关注妈妈一个人,把自己的情感都投注在这一个人身上。一般孩子的祖父母都会因为年纪大了而格外疼爱第三代,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却常是那个会骄纵孩子的人。因为,他们担心人们对自己不再那么需要了,于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结果,要么就容易挑刺,对他人横加指责,要么就过于心软,扮演起慈眉善目的长者形象。后者为了加深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总是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言听计从。这样,孩子只要去祖父母家,就会集所有的宠爱于一身,做什么都行了。于是,有的孩子甚至不想再回到自己家里,不愿再被管束起来。有的则在返回家中后开始埋怨,祖父母家比自己家好多了。在这里,我之所以提及孩子的祖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演的角色,是为了方便教师在审视个案的时候,能够重视这个事实,因为,它有时确实会对一个孩子的生活方式构成影响。

关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在附录里,我们可以通过心理问卷中的第二个问题看到这一点,即:孩子身患此病,会导致其在行动上显得笨笨的,要是不能在一段时间里好转,便会对其生活产生影响。一般这种情况背后的事实是,孩子被过分关照了,换句话说就是,他得到的宠爱有些过头了。对于母亲来说,应当知道孩子的独立性有多重要,不能让孩子全无独立自主的能力,即便是在孩子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中,也一样应该保有其一定的独立性。

孩子是不是总给别人添麻烦呢?倘若确实如此,必然是因为这个孩子有一个很溺爱他的母亲,没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令其独立起来。孩子有意给他人找碴儿主要体现在:睡觉、起床、吃饭和洗澡上,个别时候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添乱,比如:做噩梦、尿床,等等。其实,孩子之所以搞出这么多花样来,不过是想获得个别人的关注。他们时不常地弄出点动静来,似乎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一种可以使父母始终受控于他的武器。倘若孩子有此类行迹,那必然是他所处的环境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惩罚都是无效的,孩子反倒会常常刺激父母这么做,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根本不怕什么惩罚。

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同样至关重要,但针对这一问题,却往往难以给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可以时不常地以比奈特测试来检验,可从测试结果来看,也不一定就全是对的。同样,类似的智力测评也不见得就能始终精准地判断出孩子的情况。通常,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甚大。生在优越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助力,而身体发展不错的孩子,在精神方面往往也成长得很好。但从结果上看,常是不尽如人意的。那些智力水平发展稳步攀升的孩子,一般会被成人视为“有发展前途”,可从事高水平的工作,因为那些好的工作、水准高的职位,就需要这样的人才;反之,那些智力水平发展相对较慢的孩子,则只能给他安排一些下等的工作机会。不少国家还会引进别国的教育制度,为那些落后生有针对性的另设班级。对此,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班里的多数学生家境都不宽裕,我们不难由此判断出,要是这些孩子能够有幸出生在富裕之家而不是贫困之家的话,那么他们与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其实是有一拼的,而且不一定赢不了。

孩子是否总是被人嘲笑、有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有的孩子在被人嘲笑后,还是可以忍受的,可有些孩子却不能,他们无法接受这种事,变得不再自信,只关心那些外在而表面的东西,不愿再费力去努力做什么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我们要是看到孩子老是与别人发生争吵,就该明白,他对他的处境不满,总是抱着敌对态度,对他来说,要是自己不先主动出击,就一定会被别人欺负的,所以,此类孩子往往都不服管教,觉得顺从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显得自己很卑微。此外,要是他人友好地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也不会以礼相待,因为,这么做无疑是一种屈辱,应该用一种高傲的态度回应才对。这类孩子几乎不会埋怨什么,也不会对他人施以同情,这对他们来说是很羞耻的事。此外,这种孩子也不会当着别人的面流泪。人们有时能够看到,本来应该感到悲伤的时候,他们却还笑得出来,这就不免令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孩子太冷漠了。可事实上,他只是不想让人看到自己还有脆弱的一面罢了。内在很强大的人从不会觉得“残忍”很有趣,不管是怎样的恶行,其实都暗含着那个人的某项弱点。真实的情况是,尽管这些孩子看上去桀骜难驯、不修边幅、不爱整洁,还老不是咬指甲就是挖鼻孔,听不进去话,可实际上他们更需要得到他人的鼓励。所以,我们当使孩子知道,他们之所以表现得挺差劲,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出于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

能不能跟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很重要,我们应当留心,孩子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扮演的是指挥者的角色,还是跟随者的角色,不论是哪一种,都与其投入的社会情感多少有关,或者,与其拥有多少信心分不开。此外,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还取决于孩子本身更希望听从还是指挥别人。倘若他主动选择不与人接触,那就表示,他不愿与伙伴们竞争,信心不足,可他又并非不希望追求优越感,这种心理其实和其他孩子一样浓烈,只不过他很担心自己必须在与伙伴相处时,顺从他人的意愿。有的孩子喜欢搜罗自己感兴趣的物件,通过这一迹象,我们应当看出,他其实是想要让自己充实起来,好能比其他人更优秀。但这是很危险的,有着这一倾向的孩子往往会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下去,致使其最后变得野心过大,或是太过贪婪。当然,这同样体现出了一种内在的虚弱,此类孩子唯有借由外在的支撑才能平衡这种心理。要是他们自觉得不到他人的关注,又总是被冷漠的对待的话,就很可能发展成去偷东西。其实,比起一般孩子,他们的心理会更敏感一些,也更在意别人的关注度。

我们接下来就该谈谈孩子是如何看待学校的问题了。孩子这学上的是否很勉强?有没有磨蹭着不想去?在上学这件事上,孩子的情绪高涨吗?通常,孩子都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最后这一点,反而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处境时会明朗一些,用的方式方法也会多一些。有些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比较爱生气、精神紧绷,有的甚至有心悸的征兆。有些孩子的表现则超出了一般范畴,在身体上会有器官组织上的局部变化。比如:性反应异常。对孩子来说,要是学校不以打分制度作为划分学生的评判标准的话,那就轻松多了。可如今的学校就是有着没完没了的考试,学生们只能争取高分,不然,就会被永久地划分到差生那里去了。

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看他更愿意主动学习,还是得被人督促着来。要是他总忘记写作业,那我们就可以从这一表现中看出,他可能是想逃避责任。因为,有时候孩子会通过做不好作业、得不到好的分数来作为不去上学的理由,这样他就可以去做其他感兴趣的事了。

孩子存在懒散的问题吗?有的孩子在课业上不行,却宁愿把问题归咎于懒散而不是能力不足。当这样的孩子偶然间表现出色,做成了某件事,很自然地就会被称赞,同时,还会被人说成是:“他要不是因为懒,其实没什么做不成的。”对孩子来说,这当然会很受用,人们都这么看他了,还需要再努力证明有没有能力吗?同样可以划归到这一类中的孩子还包括:颓废的儿童、失去信心的儿童、专注力不足的儿童、依附于他人的儿童、被过度宠溺的儿童,以及公然在课堂上捣乱、好出风头的儿童。

孩子们又是如何看待老师的呢?一般而言,孩子不会明显表现出自己的真实看法,所以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师的,就成了一个难题。有的孩子会有意识地对同学进行指责和羞辱,倘若孩子出现这种倾向,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其实是因为信心不足才会如此。这类型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态度傲慢且喜欢挑刺,但这只是源于他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弱点。

最让人头疼的还属那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看上去冷冷的被动型孩子,实际上,他们不是真的对人事无动于衷,只不过以假面示人罢了,一旦逼急了他们,必然会引发其怒气,有的甚至还会有自杀倾向。他们只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事情,而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做什么,通常,这类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都不高,担心自己会受挫。在教育这类孩子的时候,我们应以鼓励为主。

对于那些想要在体操方面和运动方面大展拳脚的孩子来说,一般也会想在别的领域里露一手,可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担心自己万一失败了该怎么办;而那些在阅读量上大大高于一般水平的孩子,则通常只是希望能借此获取勇气,他们的信心往往不足,这类孩子尽管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可他们却宁愿躲在书里,也不想活在现实中。此外,孩子们主要都看哪个类型的书,也是我们应该多留心观察的,看看他更喜欢看小说、童话、传记、游记,还是科普类读物。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容易喜欢上看情色书籍,可这在发达城市是不可避免的,随便一家书店都有可能出售此类书刊,而孩子往往会随着性欲的增长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上面来。对于这类孩子,我们需要提早对他们展开性方面的启蒙教育,为他有一天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打下基础,让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友好相处,我们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平衡那些有可能落在孩子身上的不良影响。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关于孩子的家庭问题了。在孩子家中,是否存在酗酒或酒精中毒的人,是否有精神病人、肺功能出问题的人、携带梅毒的人,以及患有癫痫病的人?如果有,我们就必须翔实而全面地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进行记录,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孩子的呼吸若是主要依靠嘴来完成的话,都会看上去表情蠢笨,因为他的扁桃腺过于肥大,使他没法像正常孩子那样呼吸。对此,可以通过手术来加以改善,孩子也会相信,一旦做了手术就没事了,而康复后,他会更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课业问题。

通常,家里要是有人得病,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倘若父母得了慢性病,那么对孩子来说,无疑就构成了负担,而要是在家庭中有什么人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或是心理不健全,那么所有的成员便会倍感压抑了。我们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孩子隐瞒这一实情。人们普遍都会相信迷信的那些东西,认为精神方面的疾病是会代代相传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不让孩子知道。而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一旦有人患病,无疑举家上下都会跟着发愁。此外,还有一些疾病也会招致同样的影响,例如:肺病和癌症。如上所说的疾病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其记忆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我们可以适时将孩子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这样会更有益于他。此外,对孩子来说会带来致命伤害的还有:家庭成员中有慢性酒精中毒的人,或是有人有犯罪倾向。不过,使孩子脱离家境还会随带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这孩子妥善的安排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一个家庭若是有人有癫痫病,那么整个家庭气氛就很难和谐,因为病人常会冲家里人发火生气。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梅毒才是最为可怕的家庭杀手,孩子若是身在有梅毒病人的家庭,通常会变得十分虚弱,因为这是一种遗传病,得病的人会悲观地看待自己的人生,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他们一般也很难应对。

一个孩子的家庭在物质条件上情况好坏,必然对其人生观产生影响,这一点,我们必须重视起来。比起那些家境优越的孩子来说,生在贫穷之家的孩子往往会感觉自己是贫乏而虚弱的。孩子原本若是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可一下子发生了经济上的变故,就会打乱他习惯的那种舒适感,觉得难受是肯定的。此外,要是父母没有祖父母的生活优越,还会加重这种心理。发生在皮特·金特身上的故事就是如此:他的祖父母能力非常强,可他的父亲却什么事也做不成,这便成了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噩梦,于是,他会通过自己超乎寻常的努力来无声地反抗自己那懒散的父亲。

孩子在家庭中还有可能碰上死亡这个问题。要是来得太过突然,他们往往在一时之间难以承受,导致其终身都会受此影响。要是孩子没有对死亡的认识,却突然间与它照面的话,就得被迫接受生命终有尽时的事实,如此一来,或许会因此而感到绝望,最起码也会开始害怕死亡。在医生所书写的传记里,我们常能看到他们何以选择以此为生,不少人都是因为在很小的时候遭遇了突发性的死亡变故。由此而有愿成为医生,就表示他们在认识死亡这件事的时候,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我们应该小心避免让孩子面对骤临的死亡,无疑这肯定会使孩子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对他们来说,还根本弄不清死亡是什么呢。通常,遗孤或是继子都会认为自己之所以活得很苦,完全是因为父母不在世了的缘故。

了解家里是谁在做主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这一点要注意。一般在家里掌事的都是父亲。可要是换成了由母亲或是养母来当家的话,会导致另一种结果:孩子无法正常的生活,并且不再对父亲心怀敬意。倘若在家里妈妈说了算,那么作为儿子,会在往后的生活中对女性总是感到畏惧,而他成年后,要么就躲着女人,要么就与自己的妻子及家里的其他女性成员不能和睦相处。

此外,父母在家是如何管教孩子的,也应该被纳入到需要了解的范畴,我们得搞清楚他们的教育方式是趋于温和还是严苛。在这两种方式上,个体心理学的主张是,可用但不宜过度使用。我们应该把努力的重点放在对孩子的理解上,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树立不偏离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还需要帮助孩子鼓起勇气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让孩子建立起社会情感。父母要是对孩子过于苛刻,只会失去信心,反倒会害了他。而要是以过于温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又会使其因骄纵而只会依赖于某一位亲人,自己什么事也处理不了。在对孩子描述所处世界的过程中,父母不宜描绘得太过理想化,也不宜使用太过悲观的词汇来诉说。对于父母而言,主要的责任就在于,要尽最大可能地为孩子打好基础,令他有能力面对自己往后的生活,并且能好好爱护自己。孩子要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困难,将来就很有可能千方百计地逃避困难,而生活圈也会因此而大幅度减小。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是谁在家照顾孩子。总是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的人,不见得就是孩子的妈妈,不过她对谁在照管孩子一定很清楚。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是,让孩子在一个理性范畴内从实践中得到学习的机会,这样就比较容易以接近客观现实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逻辑,而非受他人思想的束缚。

一个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如何对其性格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家里倘若只有一个孩子,那么他在家肯定居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家里要是不止一个孩子,那么作为老小的女孩子要是只有哥哥,那她在家里的地位也会不一般,同样,身为最小的弟弟,若是上面只有姐姐也是如此。

还有,我们是如何看待孩子择业这件事的呢?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就会透露出其受到了怎样的环境影响、有多少信心、社会情感水平如何,还有他生活得是否很和谐。

此外,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早期记忆,另一个则是他的梦想。这两点都会对孩子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要是能够诠释出孩子回忆出来的事物代表什么,就可以深入地了解其一贯以来的生活方式了。而知道孩子拥有怎样的梦想,就能够明了他一直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然后再看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是怎样的,逃避还是勇敢面对。

孩子在语言方面有没有什么缺憾的地方?孩子长得俊俏还是难看?从身材上来看,孩子是在正常的水平线上吗?这些也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

在个体心理学问卷中,还涉及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孩子愿意把自身的情况公开出来吗?有的孩子会以吹牛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自卑心理,而有的孩子则不愿说出来,后者不是怕有人会借题发挥,反过来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利,就是担心一旦弱点为人所知,便很有可能会为此平添新伤。还有,孩子要是在诸如画画、音乐等某一科上成绩优异,就应该趁势争取得到更多的鼓励,好在别的学科中也拿到比较高的分数。

孩子若是到了十六岁仍不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那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了:他怕是已经失望了,需要人们给予一定的助力。

最后,需要加以关注的还有孩子的家庭成员都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谋生,他的兄弟姐妹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差距大吗?孩子的父母婚姻状况如何?要是不幸的话,对孩子势必影响很大。

作为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的判断出学生的情况及其所处环境的情形。必要的时候,可以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情况,及时帮助孩子改正问题,进行合理的引导。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