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的起源
美术史源于为同时代的著名匠师们所撰写的传记。
我们之所以能够得知古希腊瓶画、雕塑的作者和产地是因为作品上有款识。像帕提农神庙这样的大型建筑虽然没有款识,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的名字依然流传了下来。尽管当时并没有“美术史”这一学科,但已经开始记录美术家的名字,并出现了工匠的人物传记,所以可以说当时已经出现了美术史的起源。翻开古希腊作家普林尼所著的《博物志》一书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关于美术家的文献。
虽然罗马共和国时代的维特鲁威所作的《建筑十书》也十分著名,但美术史料的准确性记述应该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雕刻家吉贝尔蒂所著的《评述》,瓦萨里所著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就以传记的形式记载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家等艺术家和美术家的生平。
实际上直到哥特式美术时期,才出现了专门的画家和雕刻家。在此之前,从古希腊时代起,到罗马、早期基督教、拜占庭、罗马式美术等时代,基本都是由修道士兼任画家和雕刻家。这些画家和雕刻家并不能完全算是我们如今所说的艺术家,他们实际上都是当时著名的匠师,形成了中世纪和近世欧洲所特有的一种在绘画、雕塑、建筑上的“基尔特”(手艺人集团、学徒制度)。①
瓦萨里自身也是一名美术家,他所著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记述了从文艺复兴早期的契马布埃起,到同时代众多作家的生平和信息。虽然现代出现了很多对于该书的批判意见,但这并不影响其成为描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珍贵史料,因为该书让我们了解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刻家等艺术家的诞生过程。此外,继丢勒之后出现的德国美术家桑德拉特在其著作《德意志学院》中详细叙述了一系列艺术家的生平。荷兰人卡雷尔·冯·曼德尔在其1604年出版的著作《画家之书》中,为众多尼德兰(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裔画家撰写了传记。
虽然与米开朗基罗和列奥纳多·达·芬奇等人同时代或者稍后的艺术爱好者们都曾追寻和记录过他们的足迹,但基本都是将天才人物神话化了的赞歌。以作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的客观性评价和定位则要等到下一个时代了。
美术风格的演变历程①
美术史的黎明
美术史从对美术风格变迁历程的实证性记述,发展成为一门以探索美术的本质为目的的学科。
美术史作为一门学科的最早的旗手是《古代美术史》一书的作者温克尔曼。进入19世纪,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等学府最先开设了美术史讲座,研究重点也从对美术家们的传记性记述,转变为对美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此外,深受德国美学家费德勒影响的雕刻家希尔德勃兰德著成了《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一书。美术史家沃尔夫林使得美术史成了一门纯粹研究美术价值的学科,而此前的学者通常都将美术史视为文化史。奥地利美术史家李格尔对艺术风格的形成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探究,通过分析美术史中各时代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名为“艺术意志”或“艺术意欲”的概念。
美术史主要是一门研究各个时代美术风格的变迁历程的学科。例如古希腊美术的发展,首先是绘有抽象性几何纹样的瓶画的时代,然后是以面带微笑的男女塑像为代表的古风时期,最后迎来的是带有近代现实主义性质的古典时期。美术史研究的主流就是这样追溯美术作品风格的发展历程。
如果从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的话,罗马美术虽继承了希腊文化但又缺乏进化和变化,这使得罗马美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能得到人们的好评。但李格尔通过探究“艺术意志”即美术家内心的艺术需求,又重新对罗马美术给予了肯定。
沃林格在继承了李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了“抽象”这一概念。此前的特奥多尔·里普斯认为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美学中蕴含着“移情”式古典主义历史观,沃林格则在其著作《抽象与移情》中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抽象冲动”。也就是说,沃林格的思想其实是对李格尔所提出的“艺术意志的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借助“抽象”这一全新的美术思想,人们开始能够欣赏原始美术以及埃及美术的价值。沃林格正是希望通过介绍从古埃及起,到希腊、罗马、中世纪哥特风格等时期的美术作品,让人们认识到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的狭隘之处。
随后,历经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等时代的发展,到20世纪时,出现了以图像学、服饰学、古文书学、考古学、艺术解剖学为主的各种美术分支学科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局面。美术史也从以往单纯的风格变迁学,发展成为一门复杂的学科。此外,还派生出了以“美”为重点的印象批评等概念。
现代美术史
现代美术史的特征是以抽象为中心的美术理论的深化以及图像学研究方法。
绘画风格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继新印象主义之后,美术领域又出现了象征主义、纳比画派、新艺术派、野兽派、立体派等流派。进入20世纪,“抽象”这一概念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等新的美术运动。
奥地利美术史家泽德尔迈尔在《中心的丧失》等著作中,对绘画、雕刻、建筑等进行了统一的分析,将近代艺术看作是时代所表现出的症候。他认为“抽象”这一概念的诞生,实则标志着对以往的美术,如罗马式风格或巴洛克风格以及基督教思想中所内含的某些显性或隐性意义的舍弃,并将康定斯基看作是抽象艺术的创始者。
曾在瓦尔堡研究院等地开展过研究工作的潘诺夫斯基将阐释学这一全新的概念引入图像学(iconography),实现了图像阐释学(iconology)的理论化发展。“图像阐释学”开拓了美术史学发展的新天地,并与“风格学”一起成为20世纪美术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论。
潘诺夫斯基致力于追寻图像的创作背景(包括社会状态、思想、历史、传统等),例如他曾对米开朗基罗创作的美第奇陵墓雕塑进行了犀利独到的分析,试图解读出其中所蕴含的希腊神话以及基督教神话与信仰等因素。
潘诺夫斯基以后的美术史逐渐与文化人类学、文学史、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实现了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继承了沃林格的思想,对“抽象”进行研究的美术史家也层出不穷,他们成为以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等人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的拥护者。其中,美国的格林伯格、日本的东野芳明和藤枝晃雄等人的批评性言论,为主张舍弃意义的美术史研究和主张重拾意义的图像学美术史均注入了新的活力。
美术史的发展迫切需求着进一步吸收哲学、文学、语言学方法论。立足于现实的艺术家们,如杰克逊·波洛克与德·库宁共同创立了“行动画派”。现代艺术领域则出现了非定型主义、大色域绘画、美式波普艺术、英式波普、新现实主义、新达达主义、概念艺术、极少主义、装置艺术等流派。活跃于该时代的画家还包括通过具象绘画反映社会生活的霍克内等人。
正如高阶秀尔所说的“学习(西方)美术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了解美术的历史发展,而是在于通过学习各种人文科学方法和人类文化,重新认识异文化群体的异同之处”,美术史就像是一面反映现代社会不同人种、文化、政治、宗教的镜子。
美术风格的演变历程②
入门者须知
光
在文艺复兴以后的美术发展中,对光以及在光线照射下产生的明暗变化的表达是绘画作品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物理学家牛顿的理论以及歌德的色彩研究对19世纪的印象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派以注重光与色的关系著称,热衷于运用颜料表现出微妙的光影变化。
色
光的三原色与色彩的三原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色彩,比如说透明颜料(水彩颜料等),将它们不断叠加在一起会越来越接近于黑色。而将各种色光混合在一起得到的却是如太阳光一样的白光。文艺复兴中后期的绘画作品热衷于使用蓝色的背景,蓝色是天空中的光的颜色,具有很强的透明感。由于颜料的颜色并不是透明色,因此绘画中的风景总是比现实中的风景显得生硬。
现实主义
希腊美术史可以看作是世界美术史的缩影。即从原始美术中抽象化的动物画像起,类似于绳纹陶器的几何纹样,对动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的素朴再现,一直到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对实物的忠实再现这一发展历程。
欧洲绘画史可以看作是对古希腊美术史的再现。非现实主义的印象派绘画也可以在罗马美术中找到原型。
透视法
在视觉上,物体会呈现近大远小的效果;平行线向远处延伸时会呈现越来越窄,并最终交叉消失于一点上的现象。对于透视法的运用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此前的,例如《源氏物语绘卷》等出现的时代,画家都是将平行线完全画成平行。风景背后所隐藏的平行线、垂直、三角形、梯形等不可视的因素究竟是如何被人类所发现的,目前依然无从得知。
肌理
水彩颜料具有透明性,色彩叠加时,之前的颜色会与之后的颜色混合形成其他颜色。例如,先涂黄色再涂蓝色会形成绿色。而油画颜料则属于不透明颜料。色彩叠加后呈现出的颜色基本都是后来涂的颜料的颜色。当色彩不断叠加后,画面上会出现因颜料堆积而形成的凹凸,这种凹凸和痕迹称为肌理。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作品十分注重肌理,这是由于叠加得越厚会显得越有质感,并且能够显示出画家的绘画特征。
复制
本雅明提出了“复制时代的艺术”这一概念。近代以来,随着印刷和摄影等技术的出现,艺术作品得以大量复制。本雅明质疑这种机械复制是否会使得原本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丧失其独特的韵味。虽然不能确定本雅明的这一质疑究竟是对复制时代的否定,还是出于对原作立场的肯定,但无论如何都必须承认的是,复制时代实际上并没有使作品丧失其魅力,直到现在,照片、版画、印刷品依然能够打动我们。
绘画
在美术的发展史上,真正开始形成某种艺术风格是在古希腊时期,然而当时并未出现所谓的绘画艺术。这并不是说古希腊时代就没有绘画,实际上古希腊也有很多画在陶瓷表面上的画流传了下来。但古希腊时代并没有出现壁画,或者近代这类可以装入画框的绘画作品。
进入罗马时代后开始盛行壁画,著名的庞贝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罗马时代的壁画。其中有不少画作被认为是性主题绘画、密教绘画以及风景画的源头。
雕塑
对现实物体的再现有二维和三维两种形式,二维形式指的是绘画,三维形式指的是立体雕塑。至于是先有绘画还是先有雕塑这个问题,如果说拉斯科洞窟里的壁画以及对象征着大地母神(维纳斯)的泥偶或石偶等形象的绘画或者刻画都是源于宗教性仪式的话,那么就应该是先有了用土或者石头制成的人和动物形状的祭祀用雕塑。实际上,比起起源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绘画和雕塑都作为人类的艺术活动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发展。
抽象
在描绘“猫”的形象时,除了可以如实按照现实中猫的样子进行着色和描绘外,只运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猫的眼睛和面部轮廓也是能够让人辨识出来的。这种对某个具体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提炼就是抽象。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后,往往能够获得圆、球、线、点、三角形等各种形状。与如实对客观事物进行再现的具象绘画相比,抽象画是对事物的抽象表达。然而,极端抽象,完全还原成线、面、色的绘画会失去其意义和概念。
裸体
近代绘画和雕刻以裸体模特为对象的主要原因是裸体最便于观察人体骨骼的运动和机能。而埃及和希腊的雕像多为裸体则是出于宗教性起源。
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城邦,年轻男女会在裸体状态下进行体育训练,这只能理解成在他们的世界里,裸体形式象征着“美”或者“宗教神圣性”。
图像学
欧洲图像学是美术史的一个分支,首个对艺术图像的深层意义进行解读的人是出生于德国的潘诺夫斯基。
日本的中世纪史学者黑田日出男等人对画卷等图像史料进行解读,试图以此窥探中世纪历史鲜为人知的一面。这也称得上是图像学。
日本的这种图像学研究始于民俗学家宫本常一等人,后被历史学家纲野善彦等人所继承,成为一种从不同角度研究学问的重要方式。
风格学
对精神性以及内在性特征进行形象表达的方式和类型。李格尔在其著作《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中,提出了关于罗马晚期各地装饰风格的分类法及发展规律。
沃尔夫林在其代表作《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一书中,将文艺复兴至近代的艺术发展历史理解为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对立,并归纳出了存在于其中的五种对应风格的演变,使风格学实现了理论化的发展。直到现在,沃尔夫林的见解依然是美术史学中重要的基本分析视角。
抽象表现主义
最初用于描述康定斯基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抽象绘画作品。“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开始泛指杰克逊·波洛克和马克·罗斯科等画家的作品,但总体上只能用于描述被称为“行动绘画”或“美式风格绘画”的美国美术。欧洲的抽象绘画运动则称为“非定型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美术创作姿态,波洛克与罗斯科两人的作品在视觉上其实鲜有共同点,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通过绘画捕捉潜意识的自我创作姿态。
概念艺术
概念艺术认为作品中最重要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作品最本质的概念。许多概念艺术作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美术风格,让人难以理解。
20 世纪的美术
① “基尔特”为中世纪欧洲职业相同者以相互扶助之精神组成的团体,13—16世纪是此制度的全盛时期。基尔特有商人基尔特及手工工人基尔特两种,其目的除保护职业上的利益以外,当其会员生病、死亡、被盗或遭受火灾时,共同出资予以救济。——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