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要做什么
在我眼中,语就是母语,文就是人文。语文教育主要的使命就是两条:第一,母语训练;第二,人文素养的培养,或心灵的培养。
“语文是一种知识”——如果这样定位就错了。语文主要不是知识,是能力。从母语训练来讲,要培养的是说、读、写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从人文培养、心灵培养来说,要培养感和思的能力。感是感受能力,心灵的丰富,对人生、对世界有丰富的感受。还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有敏锐丰富的感受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
母语训练的重要性在哪?第一,它是人生全部教育的起点。尼采有一个比喻:母语是一个人的文化母乳。母语是一个人心灵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人都是在母语的环境里、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思考、表达、交流的。
现在改革开放,我们教育的孩子们,以后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出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生活,母语训练都非常重要。我有个观点,什么叫爱国?爱国就是爱母语。母语是你最重要的祖国。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语言。一个民族如果语言被消灭了,这个民族就不存在了,就被别的民族同化了。如果有好的母语训练,你走到天涯海角,在文化上都是有根的。
第二个重要性,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基础。大学以后就分专业了,毕业后人们要从事不同的职业。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母语是必须具备的技能。在母语的范围内能正确地思想、阅读、写作,是各个专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哪怕理工科,搞科学研究,写研究报告也必须有这样的能力。
语文教育的第二个使命,是心灵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感受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阅读的目的:知、情、德
母语训练、心灵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是不可分的,主要都是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培养。
阅读我想讲三个问题,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
为什么读?这就是阅读与成长的关系。一个人阅读习惯和品位的培养,和一个人心灵的成长,两者是一回事,是同步的。在孤立的环境中,一个人的精神是不可能成长的。他一定要有一个环境、一个精神的氛围。
从横的方面来说,从空间来说,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和人接触,要过社会的生活,要有各种的交流,包括上学,他需要这个环境。从竖的方面来说,从时间来说,人的心灵成长离不开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不可能脱离这个传统来孤立地过自己的生活。
什么叫做有文化?在我看来,就是你进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里去思考。离开传统是不可能有心灵成长的,必须要吸收精神的养料,这些养料主要是以书籍的形式存在的。人类有一个精神生活的传统,这个传统最主要的载体就是书籍。通过去读人类用书籍形式承载的精神财富,把这些变成自己的财富,一个人的心灵就丰富、成长了。
心灵成长是人的精神能力得到成长,一般来说,精神能力分成三个方面,知、情、德。通过阅读、学习,能让这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和生长。
从智力来说,通过阅读、教育,让一个人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能够独立思考,这是最重要的,不在于知识。怀特海说,什么是教育?等你把在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记了,把为考试而背诵的东西都忘记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如果把这些都忘记后什么都没剩下,那就白受了教育。剩下的东西是什么?是一种融入你的血肉的智力活动的习惯。一个人通过受教育、阅读后,学习和思考成了本能,不学习、不思考就难受,教育就成功了。
我始终强调知识不是第一的,能力是第一的。从智力来说,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仅仅学了知识,但不具备上述能力,基本上我可以断定,他出去后在学习上不会再有长进,到此为止了。但一个人是需要一辈子学习的,我体会很深。学校里学的一些东西我全部忘记了,但我最庆幸的是,在学校教育里培育了智力活动的习惯。
从小学、中学、大学出来以后,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两个: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一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换一个词,一是快乐阅读的能力,一是自主阅读的能力。一个人喜欢阅读,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支配阅读,这样的人就具备了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让受教育者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他自己会一辈子学习。否则,教育都是表面的。可见让一个孩子爱读书、会读书是多么重要。
从情感教育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敏锐的感受力,有丰富的心灵,而不仅仅是学点绘画、音乐等等的技能。培养丰富的心灵,阅读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第三,德育的目标应该是让人拥有善良高贵的灵魂,而不仅仅是道德规范。
教育应该抓在根本上,让人成为一个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善良高贵的灵魂,这才是一个值得争取的目标。仅仅是知识,甚至更低一点,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职业,这些目标太可怜了。人只有一辈子,不活出人的光彩来,仅仅在那里过一个物质上好的生活,你的价值没有真正实现出来,太可惜了。
一定要读经典的好书
接下来讲讲读什么。我读书时的选择非常明确,看经典著作和名著。一定要读好书。我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和喜好,读书经验可归纳为“三个不”。第一个“不”,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规定自己走一条狭窄的路吗?规定自己这一生就干一件事吗?你应该享受作为一个人的美好和丰富,所以没必要受专业的限制。第二个“不”,不走弯路,直奔大师。我说的这种经典著作是一代一代会读书的人挑选出来的,他们读了以后都觉得这是好书。有些书可读可不读,有一些是必读的。第三个“不”,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哪怕是读经典著作,我也不是为了做学问。我是为了自己心智的生长,让自己过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好的阅读材料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要挑适合孩子阅读程度的书;另一方面,一定不要对孩子的理解能力估计过低。尤其是哲学方面的,孩子对哲学的悟性要比大人好很多。
标准答案:我做阅读理解,也只有69分
有一回我朋友上初中的女儿拿一份试卷给我,说周叔叔你自己做一下。题目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我按照考题来做,做完后她按照标准答案给我打分,打了69分,她说你还不如我呢,我得了71分。这里就有问题了,作者读了之后不能理解自己的作品。当然,作者自己的理解也不是标准。可是现在这种考试的方式真正能考出一个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吗?我觉得不能。
这就是对语文的定位发生了错误,现在这种测试的方式,把语文定位为知识,这是错的。起码语文不仅仅是知识。现在,语文主要考三种知识。
第一,语词,要写对,不能写错。字写对是应该的,但这个不是很重要,这是迟早都会的事。我儿子现在五年级,很不耐烦背生词、背单词,他经常错。错了以后,每个字都要抄五遍、十遍,我经常看见他含着眼泪在抄,有那么重要吗?这迟早都会的。
第二,语法修辞。有的卷子里提问:这段文字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都是我的文字,我说不出来什么论证方法,写的时候哪想到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后来我一看,大开眼界,这么多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等。太可怕了。如果人写作时要想这么多,这篇文章就写不下去了。让孩子知道是什么论证方法,很重要吗?那段话他理解就行了,不一定非要让他说出是什么论证方法。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都是默会的,用不着死记硬背。没一个作家是因为牢记了这些修辞和语法知识成为一个好作家。
第三,把内容归结为一些知识的要点。一篇课文,要记住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然后再问你某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这些东西拿给我,我自己真说不清楚。
把语文归结为知识,问题在什么地方?
第一,把理解简单化了。理解一个文本并不是把这些语法、修辞、段落大意等知识要点拎出来,记住了就算理解了。文本的意义远远大于这些知识的总和,意义在这些知识之外,反而被漏掉了。
第二,阻碍了理解。语文教学往往逼迫学生去找标准答案,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理解课文上面。一个人一定是带着自己的心灵积累去读任何文本的,这是阅读不可违背的一个规律。这恰恰是阅读的一个前提、一个条件,是件好事情。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你的心灵积累和文本的意义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文本的视界和接受者的视界发生了融合。
我相信一个好的文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可以让一代一代人不断重新理解,这才是好文本。仅仅包含几个知识要点,那是非常糟糕的文本。
我们在自然的状态中阅读时,哪个人会去想语法关系、主题思想是什么?你会这么想吗?想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的人,我觉得是一个傻瓜。自然的阅读状态就是一个好文章你读了以后高兴,读进去了,调动了很多你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享受这样的自然阅读过程,不要用那些知识点去败坏他们的阅读兴趣。
写作:童趣的,好玩的,不是高大上的
语文课上,写作文也是一大块。我强调要正确地写,不要优美地写。我曾跟一个作家辩论,他说要写得优美,我说优美不应该是标准。当然,你喜欢优美可以去优美。但写作最重要的东西,是真实、准确。反映出我们平时思考感受的真实状况,没有人是用美文去思考的。
什么叫正确的写?第一,写什么。要写真实的感受和独立的思考。感受要强调真实,思考要强调独立,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一篇文章如果什么真实的感受都没有,什么独立思考的东西都没有,就是废纸,毫无意义。真正的写作冲动就是因为你有了真实的感受和独立的思考,想表达出来。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没有意义。
让孩子们写文章时,出题目、辅导,重点要放在这里,要把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引出来。现在小学里有些作文题目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写,他们毫无体验,只能编。有的题目孩子们是有体验的,但是老师往往规定几个要点,如果不符合要求,写得很有童趣,也通不过。小学生写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童趣,写好玩的事、好玩的想法,这时写作是快乐的,写毫无感受的东西是痛苦的,是在对付,对付不好还要受惩罚,很痛苦。至于语句是不是很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我真觉得不重要。写作源头不能被堵塞了。
有些老师往往要学生写一些高大上的题目,这很可怕,孩子对这些东西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你在逼他编造,在服从社会某种要求,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要求。养成习惯以后,他自己不会思考了,他觉得自己思考是错误的,这非常可怕。写作文,应该让一个人的精神素质健康地发育。弄不好,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很糟糕。
第二,怎么写?我强调的是要诚实地表达,诚实是最重要的。有了真实的感受、独立的思考,就把它原原本本地表达出来,寻找准确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好文章。在这方面,教学中也有一些问题,作文往往是有套路的,这非常可怕。每个小孩都不一样,如果孩子写出来的作文都千奇百怪,各有自己不同的地方、好玩的地方,我觉得你成功了,你是一个好老师。如果写出来的作文都差不多,千篇一律,你这个语文老师就很糟糕,你的引导肯定有问题。
还有一种风气,就是让孩子们抄写好词好句,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用上。当然,一个人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一些模仿。但要让孩子们清楚模仿仅仅是一种手段,最后的目的还是要形成他自己的写作方式。我强调真实感受、独立思考、诚实表达,其实作家里能这样做的人也不多,有些作家非常注意修辞,这当然可以,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讲的这三点,这样的作品含金量是高的。应该要让孩子去读这样的作品,受到熏陶,同时告诉他们,你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不用模仿。
来源:教师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