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现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依据

2019年1月1日  来源:造就 作者: 提供人:babaliser5......

有时,一个人、一只动物,或者一个物体,会让你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应”可能不止是一种修辞手法那么简单。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现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依据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哲学家塔姆·亨特(Tam Hunt)和心理学家乔纳森·斯库勒(Jonathan Schooler)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理论。在12月5日发表于《科学美国人》杂志的《嬉皮士是对的:一切都和振动相关》(The Hippies Were Right: It’s All About Vibrations, Man!)一文中,他们解释了这种理论。

亨特是精神、生物和物理学领域的哲学家,而斯库勒是脑科学教授,他们共同致力于解答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物理过程支撑着心理体验,将精神和物质联系起来,创造出自我意识?”

换句话说,是什么自然规律支配着我们对自身的存在感?寻找将精神和物质联系起来的自然规律,这常常被视为“意识的难题”。尽管没有人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但却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试图加以解释。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现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依据

亨特和斯库勒猜测,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个实体都在振动。这些振动越同步,我们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就越多,我们的意识就越复杂。他们提出的“意识共振理论”认为,同步的振动不仅是人类意识的核心要素,也是所有物质现实的核心要素。

“宇宙万物都在不停振动。”亨特写道,“就连看似静止的物体,实际上也在以各种频率振荡、摆动、共鸣。振动是一种运动,其特征是在两种状态之间来回摇摆。说到底,所有物质只是各种能量场的振动。”当不同的振动物体在某个时候彼此靠近时,它们开始同步振动。这适用于大脑神经元、萤火虫集会、月亮与地球等等。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发性自我组织”。同步是实体之间的一种物质交流。

亨特认为,同步越复杂,意识就越复杂。例如,大脑中的数十亿神经元共同激活,从而作出一个决定,同时形成我们对外界的体验。这个过程极为复杂,它产生了丰富和动态的自我感。亨特把这种自我感称为感知。

也许万物都有感知,但感知程度差别甚大。按照亨特对感知的定义,就连石头或沙子这样看似没有生命的物体,也拥有初级的意识,它们只不过是“从外界接收信息”的物体。

亨特指出,每粒沙子都是与外界相联系的物体,因此也是“感受”存在的主体,尽管这种“感受”的程度比起人类来十分有限。他称之为“微意识”。在2011年发表于《意识研究期刊》的一篇文章中,亨特解释道:

几乎所有的生命形式、所有的尘埃,包括最小的亚原子粒子,都因为作用于其上的各种力而受到外界的影响。电子受到附近带电粒子的影响,也受到施加引力的物体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存在于宇宙中,意味着宇宙中的每个粒子都会受到周围各种力的推拉——否则它就是不存在的。因此,按照我对感知的定义,电子是能感知的,电子是一个主体。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现在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理论依据

人类拥有的是“宏意识”。亨特说,给予我们自我感和存在感的复杂意识,是基于“许多宏意识要素的共振”。在大脑各个物质层面单独发生的振动相对简单,但结合起来后变得极为复杂,让我们拥有了自我意识。“每个意识实体的大小如何,共振波的传播速度是决定它的限制因素。”亨特写道,“随着共振扩散到越来越多的要素,意识实体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这套意识共振理论试图为人们理解精神与物质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囊括神经科学、人类意识和主观体验研究、神经生物学及生物物理学。该理论为各个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不同意识程度提供了一种解释。“一切都是关于振动,但也与振动的类型有关,最重要的,是关于共振。”亨特说。

亨特和斯库勒认为,万物皆有意识,只是程度不同。这种观点被称为泛心论,它在意识研究人员中得到了相对普遍的认可。亨特和斯库勒的研究基础不仅包括几百年来哲学家对感知的思考,数十年来科学家对这一过程的物质基础的探索,也为两人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他们认为,振动解释了感知如何被创造出来,感知具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以不同的复杂程度产生共振。不过,他们的理论尚未得到证实。但这个框架有可能解决“意识的难题”,同时,也许会验证神秘主义者早已表达过的感觉,即世间万物皆有灵性。

翻译:于波

审校:李莉

编辑:漫倩

来源:QUARTZ

意识 / 灵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