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抖音是一个大杂烩·究极体

2018年12月18日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 提供人:oliput54......

二、抖音是一个大杂烩·究极体?

1. 抖音热搜VS微博热搜

当前人们的时间被各种诱惑碎片化,在这些碎片化时间里,人们好像很享受经大众和平台“筛选”后的热度信息,在节省搜索时间的同时,也获取到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主流信息,还有了与人社交时的谈资。

热搜就像是风向标,它让用户看到了当前社会搜索和关注的热点,当用户点击去关注时,用户也成为了制造热点的一份子。同时让社会媒体看到了宣传的渠道,也让平台多了内容统计、分发甚至是商业售卖的渠道。

众观主流APP,热搜做得相对优秀和成熟的平台当属微博了。区别于以往传统媒体渠道(电视新闻、报纸等),在自媒体时代,无论社会重大新闻,还是明星娱乐八卦,在以媒体属性出身的微博的“最新鲜·最热门·最有料”实时热搜榜中总能体现出来。结合政策要求、话题运营和场景化的拓展,进一步开发出“话题榜” “新时代” “同城榜” “好友榜”。

同理,抖音就像短视频版的微博,同样开发出了性质类似的“热门·新鲜·多元”热搜功能。

结合政策要求,内容属性等,创造了“热搜榜”、“视频榜”、“正能量”、“音乐榜”这四个榜单(其中,近期的产品版本更新迭代中在此界面下架了音乐榜这个tab,将其独立变成了搜索页面中的“DOU听音乐榜”,更加符合音乐是拿来“听”而不是“搜”的性质,同时也可以看出抖音对于音乐这块市场的看重),以热度来度量,聚合了话题、用户、视频、音乐和搜索等多个元素,满足当前碎片化时代用户要求快速的猎奇心理。

对于内容平台而言,榜单既对内容进行了筛选、分类和分发,也量化了当前社会热点,更加能读懂用户、创作者和社会背景,推动相关运营和商业策略的制定;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榜单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资源,同样是竞争和炫耀的资本;对于内容消费者而言,榜单节省了用户搜索和筛选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快地了解社会热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与大多数人交流时的谈资。

抖音热搜是因搜索而生,虽有运营、商业等因素的些许干扰,但总体还是从用户搜索和关注的热点出发,而明星爱DOU榜和DOU听音乐榜却是因两个垂类(明星和音乐)而产生的榜单,多了更多社交打榜的属性。

一类是以明星天然吸粉的性质聚合粉丝效应,使明星创作的内容更热,同时用户可通过多观看多互动等类似打榜的形式使其喜爱的明星获得相应的资源(增粉,获得平台的宣传资源等);一类是利用抖音沉浸式的消费,不管是视频反复多次被观看,还是运营带动下音乐的多次使用或再创作,抖音具备一种魔性能将原本冷门的歌曲变热或是将当前热门歌曲变得更火,很多背景音乐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神曲,出现在各大音乐类APP的榜单中。

抖音正是利用了这种优势将其做成了音乐榜单,去衡量歌曲的热度,并进一步推动歌曲的传播和分发。同时我推测,未来抖音上的部分音乐可能会变成用户付费后才可用,但抖音会不会这么做,用户会不会继续买单,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一下。

10个“知识点”:你所不知道或知道的短视频(上)

2. 抖音DOU+ VS微博粉丝头条、快手粉丝头条

近期的产品迭代中,抖音上线了“DOU+”功能,即用户付费将视频内容在首页推荐流推荐给更多兴趣用户,从而提升视频播放量和互动量。

看似这只是新增了一种仅针对内容推荐的商业模式,但通过研究发现,“DOU+”将原创优质视频,信息流推荐以及二次加热传播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闭环,让更多人看到优质内容,与更多优质内容进行互动,同时让更多创作者了解什么是优质内容,通过其相关数据的反馈,进一步促进更多人创作出优质的内容。

“DOU+”和快手的粉丝头条类似,均是针对用户作品的推荐,辅助作品能获得更多展示量、播放量和互动量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粉丝数的增长。

但我发现,“DOU+”只会在48小时内在首页推荐流中推荐投放内容,而快手的粉丝头条会在最多24小时内在其首页顶部的三个页签,即所有粉丝的关注页置顶展现一次,发现页或同城页曝光位置展示一次投放的内容。

同时,在投放中,抖音“DOU+”是根据付费金额来为用户展示预计提升的播放量,而快手粉丝头条是根据要展示潜在粉丝数来定义付费金额的,前者给用户的感觉是透过付出能看到回报,后者强调用户付出获得的push量。

基于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在投放时用户直接可以知道可能提升的播放量(可能包含重复播放次数)的“DOU+”会比将视频展示给潜在粉丝,但具体有效性没有得到具体评估的快手粉丝头条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呢?

同时,从界面体验来说,因“DOU+”对加热的视频只需在首页推荐流中为潜在兴趣用户展示,故在投放时用户操作相对更加简单,只需要选择是系统智能投放还是自定义定向投放,其中系统智能和自定义的区别在于感兴趣用户人群各维度(性别、年龄、地域等)的进一步划分。

而快手的粉丝头条除了因影响的界面更多引起的使用较为麻烦外,它还区分了作品和商业的推广,其中商业推广包括广告营销等,同时也需要投放者有相关行业资质才可以选择此方式投放。

再来看看微博粉丝头条,因微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除博文头条外,还有账号头条和搜索头条,其中申请使用账号头条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搜索头条是根据用户选择的关键词(包)去展示,而博文头条与快手类似,会通过粉丝信息流首页,其他活跃用户信息流靠前位置和搜索结果页1-4位进行推荐展示。

同时,微博粉丝头条也和快手一样,是通过覆盖人数来定义用户付费金额的。我关注到之前抖音“DOU+”还能像微博粉丝头条一样向指定账号的粉丝相似用户投放,但当前抖音已取消了这个定向投放的方式。

那既然之前能上这个功能,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抖音其实和微博一样具备较为完善的账号体系和标签分类?下线是因为标签还不够精准或者说投放后用户反馈的效果较差呢?

综上所述,抖音“DOU+”结合了微博粉丝头条和快手粉丝头条的部分特点,但无论是自投还是代投,DOU+的定向投放方式都是一样的,在使用体验和用户感知上,给用户留下较为一致的印象,这点是同时区别于微博和快手粉丝头条的地方,仔细思考,界面设计(沉浸式推荐和页面列表推荐)可能是带来该区别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微博和快手看起来更像是一对竞品。

10个“知识点”:你所不知道或知道的短视频(上)

3. 抖音同城VS大众点评

抖音同城场景化细分了美食、景点、文化、玩乐、酒店、购物、运动等领域,在各领域从商圈、排序、类型三个维度构建推荐列表,在此基础上对相应领域TOP10地点进行排名形成排行榜,同时一级页面还有热门地点以及该领域热门视频的推荐。

点击进入某地点后的二级页面,会有该地点的地图位置(下拉屏幕),标签,地址,定位在此的短视频,相关评价甚至是其他APP门票等信息推荐的展示。

围绕着“同城”概念,以短视频的形式拓宽了用户消费的场景,同时也为后期进一步商业化(榜单位置售卖,深度商业合作等)打好了基础,它就像短视频版的大众点评。

虽然大众点评现在也在鼓励用户多以短视频的形式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基于原来业务发展的沉淀及用户的习惯,图文信息会相对更多一些。而抖音同城不一样,它直接从当前大家都在关注的短视频领域切入地点评价体系,做出自己的榜单和排序推荐,以更直观的方式向用户做出展示,同时也通过用户的社交互动进行反向验证,同时帮助后台修改相应的排序算法,构成一个正向循环,使平台构建的榜单和推荐更具说服力。

但在体验中,我发现抖音同城当前关注的是在该地点用户创作的视频推荐,无论该视频是否与该地点对应抖音定义的领域的特点和属性是否一致,都会因内容创作者在这个地点定位过而按照热度大小被对应推荐出来,这点可能会引起用户对领域-地点-短视频这三者的关系产生歧义。

比如:定位在故宫的视频,用户直觉认为应该展现的是故宫相关景色,但实际上给用户呈现了与家里的宠物互动的内容,这种情形下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和感知其实并不好。因此需要后台通过算法对视频简介排查过滤或通过人工运营降频下线无关内容。

同时各领域榜单中的地点推荐指数依据从何而来?是定位在该地点发送的视频数量多,热度高?还是以第三方APP的数据作为参考?给用户的感知上目前是不太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的。

相反,大众点评不太一样,它主要就是依靠用户的打分、评价,再结合商业合作等因素产生的推荐和相应的榜单,同时用户也有相应的级别,在一定程度上数据更加透明化,用户可根据平台上其他可信用户给出的信息去选择商家。

同时大众点评对于某个地点的短视频,也大多是用户基于该地点相关事物去拍摄的,更加贴近主题,而不太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抖音在同城中做出的短视频场景化探索是值得赞赏的,如何能把大而全的东西做得更加小而精,如何将榜单和排序做得更加具有公信力,如何将别的应用原本就具备的功能做出抖音不一样的特色…抖音未来在同城和垂类内容上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呀!

10个“知识点”:你所不知道或知道的短视频(上)

4. 小程序

抖音在迭代更新中添加了小程序的入口,但近期又隐藏了。虽目前还弄不清它要推什么样的小程序以及后期要怎么玩,但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到小程序就是当前发展的蓝海,微信、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等大厂都相继入局。接下来想和大家开一些脑洞:

(1)抖音为什么要做小程序?

头腾大战正在进行,你的一杯羹也至少分我一半。

微信在2017年1月上线小程序后,虽饱受着争议,但正因微信强社交属性,使得“用完即走”的小程序进一步拓宽了微信的变现之路,丰富了线上线下的场景,建立了以流量为基础的应用生态。

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中显示,目前微信小程序的日活已达2亿,有150万开发者加入到了小程序的开发,小程序应用数超过了100万,涉及各行各业。基于微信已验证过的这一条路,作为当前日活也已达到2亿的抖音决不甘示弱。

如果仅把抖音看成是一个短视频APP就太局限了,抖音虽相比微信的熟人社交较为弱势一些,但基于它本身的场景化开发和应用,商业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以及当前大流量的汇聚优势,小程序的到来是迟早的。

(2)抖音会有什么样的小程序呢?

我认为短视频和直播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直播中最能变现的当属游戏和电商相关的垂类内容。同理,在抖音,如KOL、网红、PGC等内容创作者要想变现,在吸引粉丝和流量的同时,需要同步用广告链接,商品小窗等形式沉淀用户并引导变现,因此电商垂类小程序可能会满足这种场景并得到应用。同时,从上述分析中,大家也可以明显感知到抖音在基于LBS(同城)方面的战略布局,因此可推测基于LBS的服务工具类小程序可能会出现在抖音中。还有,抖音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在25-30岁,更年轻化一些,年轻人关注的时尚潮流,泛娱乐文化可能也会成为抖音小程序孵化的小程序类别。

(3)同样是做小程序,微信和抖音最后谁会称霸?

微信是第一个吃螃蟹且把“小程序”这只螃蟹吃得有滋有味的应用。

从即时通信工具开始,微信就奠定了熟人社交的属性,它庞大的社交网络也为小程序带来了足够大的流量,足够多的用户粘性和使用频次,使得强调“轻短快”的小程序因场景化的拓展逐步也提升了用户打开次数和使用时长。

微信可作为用户的ID直接授权登录任何小程序,各个打通击破,用户使用便捷,同时开发者开发起来也相对简单,试错成本较低,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聚集,从“跳一跳”,到“拼多多”再到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小程序,为微信同步创造了场景化的线上线下生态,缔造了不同的可能性。

而抖音,始终还是以内容生产消费为主的APP,虽势头强劲,也具备相应的分发传播能力,但我认为其孵化的小程序应该需要更加贴近平台属性一些,更多的会偏向内容、电商相关、时尚娱乐相关、游戏等。

抖音的社交区别于微信的熟人社交,和微博更类似,它属于陌生人社交,而且更像是单向社交,因此在场景化的孵化上不会像微信一样可以涉及各行各业那么多的领域。

但同时让我注意到的是,其国际化的发展速度却是不容小觑的,今年10月抖音海外版TikTok的下载量超过了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拓展可能是让微信比较头疼的一块,而抖音做到了,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推测抖音结合海外市场特点和场景去拓展小程序可能并不比微信弱,甚至会另有一番景象呢?

从热搜、DOU+再到同城、小程序 ,以及近期上线的“购物助手”(内容消费者前端以短视频中嵌套商品橱窗呈现,后端由头条的放心购担保,再与淘宝深度合作,而内容创作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申请商品分享功能),抖音将产品战略覆盖到运营、商业和整个生态中,集合了竞争对手的各种优点,再结合自身的产品调性,变成了用户现在使用和感知的样子。

看似大杂烩,但通过不断研究和迭代,孵化成了究极体,相信后期它还会再进一步进化,变成那更少数的超究极体……

短视频 / 抖音 / 微博 / 粉丝头条 / 小程序 / 大众点评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oliput5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