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人人公司(RENN.US)宣布,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相关资产以2000万美元现金及4000万美元股份出售予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一出,“人人网被卖了”的话题,瞬间挤掉娱乐八卦、明星大咖,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也引发了无数80、90后的回忆,记起那个曾经红极一时,陪伴自己校园青春的社交平台。
从时代的宠儿到弃儿
作为曾经的主流社交平台,“人人网”承载着80后和部分90后太多的回忆。
人人网的前身是由王兴创办的校内网。2005年,校内网只能用edu结尾的邮箱进行注册(这意味着必须实名注册),上线三个月,注册用户数破三万。2006年,王兴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将校内网卖给千橡互动集团CEO陈一舟,校内网经历第一次转手。

2009年,校内网改名为“人人网”,并在此后三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用户数量不断增长,直至巅峰期拥有1.17亿活跃用户。2011年,人人网在美国上市,率先走进纽交所,在中概股中市值仅次于腾讯、百度,被视为“中国版Facebook”,坐拥社交半壁江山的人人网(另一半属于QQ),最高估值达94亿美金,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80后和90后一批大学生的毕业离校,他们的社交方式逐渐从校园移向社会,应用也从人人网转向QQ等平台。此后,在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的普及浪潮下,人人网似乎并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慢慢没落,淡出人们视线。
终于,在长达5年黑暗中挣扎的人人网,低价卖身。
同样兼具社交功能且淡出人们视线的还有中国移动的飞信。
2007年,那时我们还在为短信条数的限制而不得不惜字如金时,由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凭借其可直接从PC、WAP或手机客户端向好友免费无限量发送手机短信,以及中国移动本身的用户渠道优势,一时间获得了大量用户。
公开数据显示,鼎盛时期飞信的注册用户接近5亿,活跃用户数达9000万。

然而,随着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新时代的开启,2G时代气息浓厚的飞信已跟不上用户的需求,以及中国移动为了维护垄断地位,禁止其他运营商用户注册飞信带来的低范围覆盖,都加速了飞信的“灭亡”。虽然2012年时,中国移动允许其他运营商注册,但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已经成为全民首选,飞信已经没有了翻身、逆袭的能力,终将面临淘汰。
QQ、微博、微信的社交三国时代
随着人人网、飞信的没落,即时通讯领域逐渐开启了QQ、微博、微信的时代。
作为腾讯公司最早的产品,QQ无论在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发展得相当成功。
在互联网早期,QQ的出现就像为广大用户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跟陌生的网友聊天、发状态、逛空间、养QQ宠物、偷菜……乐趣无穷,欲罢不能。
作为一款即时通信(IM)软件,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电话、传输文件、QQ空间、QQ邮箱等多种功能,目前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

新浪微博在2009年9月上线,一经推出便占据了微博的头号宝座。由于推出大V制度,@博主功能,邀请名人明星入驻,短时间内新浪微博就成为了年轻用户的聚集地,其用户数在2011年达到一亿,一度超越QQ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自从2013年后,微博就受到了挑战,主要是微信的强势来袭,一大批优质的大V开始转战新锐社区或者开始进行公众号写作,使得微博凸显颓势。2017年后,由于短视频的兴起,微信的停滞创新,微博开始再次崛起,尤其是在2018年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而与微博的再次崛起相比,2018年是微信(公众号)的一个失落之年。2011年,在博客不温不火、微博大放异彩、BBS和论坛淡出江湖、移动互联崭露头角的年代,腾讯团队推出微信软件。
初始1.0版本微信只能发文字、图片消息,2.0能发送语音消息,逐渐开始取代飞信成为即时通信软件,至微信4.0,终于取得重大突破,推出朋友圈与公众号,成为每个人展示自己的平台,真正开始大量吸粉。

微信日活历程图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86.9%、64.7%,基本保持稳定;随着短视频和MCN 机构的兴盛,微博在粉丝互动和内容分发等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强化,用户使用率为42.1%,依旧是目前国内用户使用最为普遍的三大社交平台。

2017.12-2018.6 主流社交应用使用率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功能的凸显,QQ更多的用于同事之间传输文件及办公,微信侧重于即时通讯与聊天,微博依旧是我行我素的追星圣地。

宛如死人……

正经且乖……

放飞自我……
写在最后
网络发达的生活中,社交平台也变得越来越多,前段时间一度被认为“要PK掉微信”的子弹短信,也在社交平台红极一时,但“取代”一说还为时尚早。微信已筑起独特的社交关系链,想要挑战微信的地位,最终结局是无一成功的,又如曾经小米的米聊、阿里的来往、网易的易信、360的口信和盛大的kiki等拥有大量资金和资源支持的平台。反而是避开微信锋芒,以陌生人社交起家的陌陌走上了独立上市的道路,以及以企业通讯作为主打卖点的钉钉成功了。

2018年6月聊天类APP排行榜前十位
移动社交产业链的不断拓展,在吸引用户使用,赋予社交平台活力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社交方式的转变。2018年,社交应用移动化、全民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成为网民消费碎片化时间的主要渠道,各大社交平台争夺用户资源的同时,更应该主动承担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加强安全技术研发,保护网络社交安全。

参考资料:
《人人网的低价“卖身”——没落还是新归宿?》来源:搜狐财经
《干不过微信,又抢钉钉地盘!中移动砸下 8400 万重做飞信》来源:琥珀CSDN
《热点︱新锐网媒平台分析:微博与微信》来源:刘杰武博看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