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的资深人士,大概没有人不知道约翰-保尔森(John Alfred Paulson)。
呶,就下面这位。
1978年,保尔森毕业于纽约大学商业与公共管理学院,后来又在哈佛商学院读完了MBA,毕业后,他进入了大名鼎鼎的波士顿咨询集团,后来又转投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在贝尔斯登任职4年后,他又从投资银行转行做基金管理,加入格鲁斯合伙基金。
1994年,保尔森创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最初的员工只有他和一名助理。
公司创立伊始,保尔森专做并购套利以及事件驱动投资,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
一是对资产下跌准备充分,资产上涨时便不必费心;
二是风险套利不是追求赚钱,而是追求不亏钱。
由于他谨慎的投资风格及扎实的财务分析能力,保尔森对冲基金自成立起到2000年,只有一年亏损。不过,这在1990年代的美股牛市之中,他的基金收益简直不值得一提,2000年的时候,保尔森基金的规模仅有2000万美元。
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给了保尔森基金绝佳的机会——保尔森判断,那些虚高股价支撑下的并购案会“黄”掉,因此他大量卖空,在科技股暴跌的2001和2002年,保尔森基金逆势增长,投资人也随之蜂拥而来。
2003年,保尔森基金的规模达到了6亿美元;
2005年,保尔森基金管理的总资产达到了40亿美元。
2005年开始,通过其分析师保罗-佩莱格里尼的分析,保尔森判断美国的房地产已经过热,于是开始做空。2006年,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最火热的年份,他一边做空危险的CDO,一边收购廉价的CDS,坚持看空美国房地产。
以其专业、锐利、毅力和坚持,保尔森在2007的次贷危机中一战封神——当年保尔森旗下的两支基金分别劲升590%和352%,基金爆赚120亿美元,而他个人在当年净赚37亿美元!
一年赚37亿美元,这也是对冲基金领域迄今为止个人赚钱的最高记录!
自此,保尔森被称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华尔街空头之神”,连史上最牛投机大鳄索罗斯也在2009年专门找他约饭,请教做空房产的思路。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市场几近崩溃,对冲基金的平均回报-19%,但在这一篇哀嚎之中,保尔森基金竟然没有一支亏损,回报最高的基金收益仍然高达37%,他的基金再度爆赚80亿美元……
两年爆赚200亿美元,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一个神话?
还记得电影《大空头》么?电影里牛得一塌糊涂的4路空头人马,他们做空次贷豪赚20亿美元——而这,只不过是保尔森这个市场上真正的大空头所赚到钱的1/10!
2009年,保尔森继续赚钱,但整体不如2007年和2008年;
2010年,保尔森大肆做多黄金,再度爆赚50亿美金;
……
2011年,保尔森栽在一家中国企业的坑里,他重仓“嘉汉林业”的股票,没想到这家企业造假被浑水发布报告做空,“空头之神”被做空,其增强优势基金当年亏损53.6%,成为当年全球对冲基金中的最差业绩;
从2012年开始,保尔森继续押注黄金,没想到黄金连续两年大跌,亏损高达65%;
201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13.6%,而保尔森优势增强基金却在全年亏损近36%;
2015年以后,保尔森押注医药股,但直到2018年初提交的报告显示,其基金管理额度从最高的360亿美元下滑到现在不到100亿美元(有一半都是他自己的钱)——其中,仅2017年第四季度,他的股票组合就下跌了8%,而同期标普指数上涨了6%!
华尔街最灵的猎豹、最专业的空头之神、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却连续6年变成了对冲基金中晦气沾身的倒霉鬼——你能想象么?
是他能力不行么?
当然不是!
正是因为他和搭档对市场的判断如此灵敏且领先他人,所以2007-2008年全世界都在赔钱的时候,他们却能爆赚200亿美元!
是他运气不好么?
貌似可以这么说!
2007年-2009年不过是因为他的运气好到逆天,也许他的好运气已经被用光了。
空头之神保尔森,2007-2009年通过正确的分析,以正确的价格,正确的做空了次贷资产——
最要紧的,是在正确的时间!
然而,2011年以来,时间已经不站在保尔森这一边了。
用句专业术语说,这叫——
平均值回归。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未来基金托管人的建议:
把10%的现金用来买短期政府债券,把90%用于购买非常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我相信遵循这些方针的信托,能比聘用昂贵投资经理的大多数投资者,获得更优的长期回报,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
显然,连巴菲特也并不认为,在他之后的信托基金掌管者能够延续他连续几十年年均20%收益的投资记录,他更相信未来的信托基金管理人其实是个普通人,所以,别折腾,买标普指数就行了!
在我的小红圈里,关于孩子教育,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说句大家不爱看的话吧,所谓对孩子的期望和规划,最终极大概率是白搭。
爱因斯坦的孩子,我们期望他至少和爱因斯坦差不多吧?!实际上也就是普通人,三个孩子,还有两个精神分裂。
关于孩子,我们培养的时候,给他提供基础的,提供足够的父爱母爱,其他的,听天由命吧!
有个词叫平均值回归,你极聪明,虽然说你孩子聪明的概率偏高一些,但极大概率还是会回归到普通人的水准,接受孩子最有可能是个普通人的前提,教育上你就不会那么焦虑。
杂志《边缘》(Edge)的编辑约翰-布鲁克曼(John Brockman)曾经请一些科学家讲述他们“最喜爱的公式”,《思考,快与慢》的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供了如下公式:
成功=天赋+运气;
巨大的成功=更多的天赋+更多的运气。
以我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我宁愿把卡尼曼的“加号”给变成“乘号”,任何一方面遭遇不利,都会让一个人的成功变得遥不可及——
成功=天赋×运气;
巨大的成功=更多的天赋×更多的运气。
成年之后,阅读中国历史,最让我困惑的有三个事件:
蒙古人崛起征服欧亚大陆;
满清东北入关征服明朝;
朱元璋这个叫花子建立明朝当上皇帝。
用这个公式来解释,一切都明白了——我的关注点变成了蒙古人的“天赋”、满清入关的“天赋”和朱元璋这个农民叫花子的“天赋”,即便真正了解到这些“天赋”之后,我也绝不把他们的“成功”视为必然,而是恰当时间、巨大运气与绝佳策略(天赋)合力所造成的结果。
蒙古人、满清和朱元璋成功了,他们固然有天赋过人之处,但时运却也至关重要,甚至更重要——他们的竞争者也许天赋比他们还好,但这些竞争者的运气太差,没有生存下来而已。
这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
1940年左右,在英国和德国进行的空战中,英国损失了不少轰炸机和飞行员,英国军部在研究给轰炸机的哪个部位装上更厚的装甲,以便提高飞机的防御能力。
军方研究了那些在空战中飞回来的轰炸机,发现飞机上被打到的弹孔主要集中在机身中央,两侧的机翼和尾翼部分,因此有人提议,在弹孔最密集的部分加上装甲。
然而,美国军队的统计学家Abraham Wald却指出,这些百孔千疮的轰炸机是从战场上成功飞回来的“幸存者”,因为这些弹孔对飞机来说算不上致命,要想救那些轰炸机飞行员的性命,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去研究那些被打中并坠毁的轰炸机。
Wald的结论后来被英国军方采纳,挽救了成千上万的飞行员性命。
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和枪击案中活下来的人一样,他们都是手部和腿部中弹居多,而击中头部和心脏的却少之又少——因为被击中头部和心脏的人,大都很快死亡,根本活不下来,这恰恰说明头部和心脏,远比手和腿更需要防护。
如果我们只看成功的幸存者,机械的去统计他们的共同点,结果却忽略那些死去的飞行员,那么就会很机械的得出违背基本原理的荒唐结论。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菲利普-泰特罗克调查发现,专家们的预测,比起粗略地用历史经验推测现在或未来的走势准确不了多少。人们对于复杂体系行为的预测(如证券市场、人口变化、科技革新等),经常会错得极其离谱。
卡尼曼还曾经讲过,我们会认为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领袖“头脑灵活、讲究方法、行事果断”,不过,假使一年以后企业变得很糟糕,我们又会认为他“稀里糊涂、僵化死板、独断专行”——明明是同一个人和同样的行为,事情进展顺利时就是讲究方法,而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就成了死板僵化,而人类就是这么势利。
决定这家企业成败至关重要的是什么?
说到底,就是运气,就是幸存者偏差!
创业、投资,也同样如此。
拿当今中国最顶尖的企业阿里和腾讯来说,他们都是绝佳的时间、巨大的运气与顶尖的天赋合力的结果——比较之下,我觉得马云的天赋更高一些,而腾讯的运气更多一点。
但是,本质上来说,这两家企业如今能够如此成功,其背后时代的运气才是最要命的事情,它们都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的结果。
所以,我经常开玩笑的和朋友说,别相信很多人的那些狗屁成功经验——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但失败却一定有教训!
果壳上有一篇文章说,我们都见过一些社会现象:
朋友圈里最聪明的姑娘,嫁了个蠢蠢笨笨没啥才华的老公;
大帅哥娶了个平庸妻子,却还捧在手掌心上;
小时候长得极漂亮的校花,如今过着落寞贫困的生活;
成绩最差的那个同学,居然成了上市公司的总裁;
书香门第生出了流氓,流氓世家出了个英雄;
一个勤恳诚实的人折腾几十年却出不了头,吃喝混日子的人却平步青云;
注重保养身体的人,早早得癌症去世,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活到101岁;
……
其实没什么,这些都是幸存者偏差的结果,刚好被我们看到了。
恰恰因为这种现象不符合我们观察到的社会现象的“平均值”,所以才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如果把全部投资者作为样本分析,在平均值回归这一定理之下,无论是保尔森、索罗斯或是巴菲特,他们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不过都是“更多的天赋×更多的运气”——用装逼一点的话来说,在时间长河的洗涤之下,他们都成了“幸存者偏差”,而其他绝大多数投资者,就是“平均值回归”的牺牲品。
幸存者偏差+平均值回归,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的运行法则。
回到文章前半部分,是因为保尔森有着非凡的投资天赋,然后又在恰好的时间做对了事情,恰好又投入了他的全部财富,所以能够取得2007-2008年的战绩。
虽然保尔森最近连续6年霉运缠身,但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依然相信保尔森的能力和他对市场的判断,我相信保尔森有着极高的投资天赋,但至于他会不会再创2007-2008年的超级辉煌——我倒是认为不大可能了。
先锋集团创始人、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说过——
基金行业都非常清楚,几乎所有的绩优者,终有一天会失去他们的优势。
保尔森本人对自己倒是很乐观,他从一无所有走来,现在已经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他说,自己才63岁,而索罗斯和巴菲特都已经接近90岁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会将丘吉尔最后一次演讲的名言烙印在心底——在这场20分钟的演讲里,丘吉尔总共只讲了3句相同的话:永不放弃(Never,never,never,never giv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