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了六七年,那时候他租住在五环外,上下班没有地铁,坐公交单程要一个半小时以上。
回到老家浙江余杭后,他和从事软装设计的妻子曾曾一起,亲手搭建了一栋电影里才有的乡间小木屋,大部分时间都宅家办公,关起门来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木屋的搭建过程就好像“搭积木”一样
Frank从芬兰海运了30吨特殊木材,每根木头都有自己的编号,只要知道顺序,叠叠起来就好了,主体建筑和屋顶,只花了10来天就搭好了。
整个村子晚上过了9点就会很安静,夫妻二人也逐渐适应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我们不想隐居,也不想太热闹,老家适度的安静让我们觉得很舒服,其实人最终是要和自己过的,心比较静的话,才能好好享受生活。”
撰文 邵沁韵 责编 邓凯蕾
余杭径山镇位于杭州市区西北50公里处,Frank和曾曾的木屋就坐落在两座云雾缭绕的茶山之间。在周边一众砖瓦房的对比下,这栋外貌特别的木屋显得尤为亮眼瞩目。
一来到屋内,便能闻到一阵淡淡的木香,夫妻俩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
亲手建木屋,再也不想回到北京
几年前,在北京工作的Frank听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就带着太太曾曾一起回到了老家余杭。
原本只是想暂别北京,但小镇的安逸,却让Frank越来越适应这里的生活。在北京从事装修设计这一行,工作不轻松,社交的压力也很大,但小镇的圈子却很小,每天都被自己喜欢的朋友和亲人包围,生活的节奏开始变得舒适。
两人都从事设计行业,工作基本都可以线上完成,待在家里就能赚钱,还省掉了通勤的麻烦。
另一方面,他觉得中国古代其实有很多漂亮的木构建筑,但现在的乡村却已经被钢筋水泥包围,那么好的木匠精神,却没有得到传承,他觉得非常可惜。
于是Frank决定,自己亲手造一栋木屋。
太太曾曾在北京就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所以特别支持丈夫的决定,承包了后续的软装部分。Frank说:“我做装修施工一类的工作做久了,有点大老粗,她做设计工作,相对会细腻一些,审美更好些,弥补我的很多不足。”
2017年9月,他们开始一起设计这个房子。第二年的9月,开始清理现场,打地基。到了2019年的9月,房子就全部完工了。夫妻俩觉得这个月份对房子有特殊的意义,于是就给房子取名为“九月”。
海运30吨木料回国,只用10天的时间搭建完成
建成的木屋有250平米,整个搭建时间只花了10天。“邻居很惊讶,正常用钢筋混凝土盖个一两层的别墅,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Frank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首先,他在全世界范围内找木头。他最后选定了芬兰的赤松,这种木材长在北极圈内,生长速度比较缓慢,质地就会坚硬一些。赤松的保温性也很好,夏天赤脚站在地板上,会感觉凉快,冬天又会觉得房子里暖暖的。
选择赤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芬兰的木材资源虽然丰富,但伐木行业一直遵守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二步,Frank在家里的电脑上,不断推演造房子需要多少根木头。他用设计软件做好图纸,最终精密地计算出要用多少根、多少立方的木料,这样能保证不会有太多多余的木料,不造成材料和经济上的浪费。
第三步,就是要在芬兰找到一家木料工厂,由机器直接生产他所需要的木料。每一块木头上,都会根据Frank的图纸进行编号,方便回国后直接拼装成木屋。
生产后的木料达到了欧盟的防火级别。木头被意外点燃后,在一定时间内不会猛烈燃烧,只会碳化,发生火灾后,会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Frank最终买下了200根有100年历史的芬兰赤松,这些木头重达30吨,从芬兰海运过来,大概花费了10万块运费。
木材的运费和一般砖瓦房的装修费差不多,所以夫妻俩还是觉得很值。
屋子的外立面是由20层木条垒砌起来的,木条通过吊机升到空中,工人师傅扶着木条一层层往上垒,每天可以垒3层。
到了第7天,就差不多垒完了所有墙面,第8天开始搭建主梁和船条。屋子的外立面和屋顶,大致成型只需要10天。屋顶面的装修和瓦片的铺装大概又花了10天。
木屋的承重柱,是通过芬兰的胶合技术,由6根小木条整合成一根的。
木头之间的连接,用到了很多不同的金属配件,但也有些基础的配件是通用的。
国内榫卯结构的木建筑,需要木工师傅在现场加工,然后再安装。木工师傅的工作周期会变长,工艺要求更高。
但Frank的这套方法,会大大缩工期,对木工师傅的专业技术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大家只要按照图纸来操作,基本不会碰到大问题。
所有的东西亲力亲为,才能和房子有沟通
杭州的雨水多,木结构的房子需要远离潮湿的地面,同时也需要防虫,所以Frank决定将一楼做成混凝土的样式。
Frank研究了很多芬兰木屋的建造方法,希望能借鉴一些经验:“芬兰有极昼极夜,所以他们在室内的时间很多,会花很多心思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所以我们木屋的结构,卧室也会偏小,但是公共空间会比较开阔。二楼有一个超大的落地窗玻璃,视野很广阔。”
有一次,芬兰的商务参赞来这里做客,激动地跟曾曾说,好像回到了自己芬兰的家里面。
Frank还打造了一个小阁楼,用来存放建造房子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工具,比如切割机、油漆等。
他觉得,只有通过自己施工,才能和房子有一个沟通的过程。楼梯、窗户的安装都是他亲自上阵的,电、地暖也都是自己铺装的。
曾曾看到好看的家具,就会拿着图片来跟Frank商量来执行,然后Frank就将木材切割、打磨、上油漆、组装起来。茶几、方凳、电箱、边桌,还有户外的那些椅子都是Frank亲手做的。
这张长凳制作时间是今年2月14日情人节,是Frank亲手做的情人节礼物。
两年前,他们一起去西班牙旅行,曾曾在巴塞罗一家餐厅前的院子里看到这套桌椅的时候,很喜欢,所以就让Frank动手做出一套来回忆当时旅行的点滴。
今年春节的时候,他们想用木屋楼梯扶手留下的余料做一张中式风格的条案。条案上摆放的花器是Frank喝完剩下的酒瓶子,里面的干枝是曾曾在村子里捡来的,这么一搭配中式味道就更足了,很适合春节的气氛。
木屋不需要特别的装修
对Frank和曾曾来说,木头是个活物,它会呼吸,能够调节湿度。空间里如果过于潮湿,木头会吸收湿气,而如果过于干燥,木头又会释放水分。
用这样的木材搭建的木屋,本身已经足够美了,因此Frank和曾曾基本保持了木材原本的样子:“即便它有些疙瘩,也是自然的样子。”
室内的配色,曾曾完全凭直觉去做:“我有自己的搭配比例,就会觉得这个蓝色可能再多一点点就不行了,只能是给这么多。”
家具如何搭配,曾曾也有自己的小门道。比如家里的家具全都不成套,椅子都是不同款,反而有种混搭的美感。
曾曾偏爱纸质灯,因为她觉得透过纸散发出来的光更温柔,即使不放音乐,只开纸灯,也会让人觉得很浪漫。
平时,曾曾喜欢买一些不那么实用、却很漂亮的物件,追求实用性的Frank常常会和她“讲道理”,但最终都无法说服对方。
可能是受到曾曾的影响,有一天Frank将用了三年多、舍不得扔的旧手机打开拆解,做成一个标本封存了起来,放在客厅,也体验了一把“无用之美”。
焦虑感慢慢减弱,人最终是要和自己过的
木屋的生活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与世隔绝,Frank和曾曾也不想做隐士:“在这里生活,不算特别安静,也不算特别热闹,很适中。”周边的超市、菜场也就几分钟车程,开车去杭州市区也只需要40分钟。
他们跟邻居们的关系都不错。隔壁大爷在屋边种植了扫把草,收割以后手工做成扫把。曾曾买了一把,用来清扫庭院中的落叶。
夫妻俩还在家门口做了一块小小的花坛,准备用来种花,周围领居们看到后,都热心地向他们建议种什么蔬菜更适合。
自制花箱
木屋附近的径山以“云雾茶”闻名,屋后就是一座小茶山。春秋季的时候,Frank和曾曾会上山,跟当地人一起采茶。
“九月”也会作为民宿会偶尔经营,但他们佛系接单,大概一个月只接待一波客人,通常都是朋友的朋友,大家一起聚餐、烧烤、打扑克。
每天早上起来,Frank和曾曾会沿着山间的小路跑一圈,回来之后再做早饭,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多数工作可以通过电脑完成,和客户只需通过网络沟通。
“刚来余杭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丝焦虑,担心跟城市脱节,不过现在觉得,互联网其实也能看到大部分的信息。
我觉得人最终还是要和自己过的,自己心比较静的话,才懂得享受生活。”
部分图片提供:Frank和曾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