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负的责任
然而,北半球与南半球国家的政府终得从非政府组织肩上接下这副沉重的担子。近日一项研究显示,要维护一组具代表性的地球生态系统(从陆地到海洋,从南极至北极),至少需投280亿美元。差不多数额的经费,如果投资于物种最丰富的区域,尤其是热带地区,可以完成极有效益的物种层级保护(species-level conservation)。在2000年由国际环保协会筹划的“抵制大自然的终结”(Defying Nature’s End)会议上,专家估计,想要维护一处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是保护区(至少名义上如此)的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当地人的生计,加上购地经费以及管理费用,至少需要40亿美元。单单这一项投资,就可以造就出一条环绕赤道的永久性野生地带,面积也足以支撑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诸多最大型、最抢眼的动物,例如美洲虎和大猩猩。170
从另一方面看,生态热点地区虽然仅占不到2%的陆地面积,却孕育了地球上近半数的动植物,是焦点比较集中的地区,但也是比较难以执行环保的目标。生态热点地区的面积已严重流失,而且常常都为稠密人口包围,因此无论是购地或维护,费用都比较昂贵。据估计,要想永久维持一块广约80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外加购置一块40万平方公里、尚未被保护的土地,并永久维持下去,需要大约240亿美元。不过,借由缔结条约、租约,或保护区的低度开发利用,这类投资还是有可能吸引当地政府。
热带野生地区加上陆地及浅海中最重要也最危急的热点地区,总共容纳了地表70%的动植物物种,而这些只需要一笔数额约为300亿美元的投资,便可以抢救它们。如果有人觉得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别忘了,那只是每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一。要不然,还可以这样想,这笔钱也相当于地球天然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免费生态服务价值的千分之一。
就拿2000年来说,全年度政府及民间投资于维护地球天然生态系统的总金额,只有约60亿美元。目前也没有迹象显示,非政府环保团体有办法募得足够的经费,来永久维护这些濒临危险、生物多样性特丰富的生态系统。因此,非政府环保团体当下所扮演的角色,是负责紧急任务、厘清问题以及运用已取得的充足资源来规划适当的地区环保行动。
部分政府资金可以从不当的国家补助款项中释出,这些钱常用于补贴整体而言国家不需要,甚至还有害于环境的个别产业。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全球的海洋渔业本来价值为1000亿美元的码头,但在市场上只能卖到约800亿美元,其间价差都由政府来补贴。就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尺度而言,消费者从渔业中得到的好处,其实远低于渔业的成本。目前所有重大捕鱼海域之所以会入不敷出,政府补助也是原因之一。某些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例如北大西洋的鳕鱼和黑线鳕,已经被捕杀到接近商业绝种的程度。(所谓商业绝种,指的是以该种鱼类为基础的产业不是破产倒闭,就是必须转换鱼种才能存活。)畜牧业和矿业也是如此,经常因为不当的补助而受益。例如在德国,政府补助煤矿产业的经费是如此之高,即使把煤矿都关闭掉,把工人遣回家坐领干薪,对国家经济还划算得多。
1998年,牛津大学的迈尔斯和肯特(Jennifer Kent)发表了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全世界政府补助农业的总金额约在3900亿到5200亿美元,补助石化燃料及核能的费用约为1100亿美元,水资源补助则在2200亿美元左右。上述这些费用再加上其他产业补助经费,总和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项目都是既无益于经济又有害于政府的。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年要支付约2000美元的补助费,然后换得一个美丽的谎言:美国经济是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运作。另外一项由自然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则是承担人类对其榨取与消费所带来的重担,这个代价很难估计,但绝对相当沉重。171
国际环保事务
除了经济政策外,关于全球环境保护的条约,也应该由政府来负责。《蒙特利尔议定书》便致力于减少、进而完全消除氟利昂(CFCs)的过量排放,因为这种气体会使得位于大气上层、具有保护地球功能的臭氧层变薄。另外,如果《京都议定书》能被完全履行的话,二氧化碳以及其他能造成全球气候暖化失控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将可望趋缓。不幸的是,在我撰写本书的2001年,这个期望如同大熊猫的处境般危急。
鲜为人知的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条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或称《华盛顿公约》)中,便明文禁止商业输出稀有动植物的活体或部分组织。列入保护的项目多达数百种,从稀有的仙人掌、鹦鹉,到象牙、虎骨。这项始于1973年的公约,已经有效减少了稀有物种的开采利用,但是距离完善保护还差得远。1983年实施的《迁徙物种公约》(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简称CMS),则保护了濒危的迁徙性动物,包括每年迁移季节会固定飞越国界的西伯利亚鹤和欧洲蝙蝠。
然而,在所有国际性环保条约中,最受欢迎的还是《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在1992年于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高峰会议上制定的,如今已获178个国家承认。条款中要求进行国家级的动植物调查,设立公园及保护区,还要评估并保护濒危物种。172
由政府掌控的缔约权,也可以用来将争议性领土规划为国际和平公园。正如刀剑可以铸成犁头,战场也可以变身为自然保护区。适合这么做的地点中,最重要也最富潜力的,莫过于韩国和朝鲜之间的非军事区(demilitarized zone,DMZ)。自从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双方签订停火协议后,这个区域就一直是块无人地带,是一条没有人烟、长240公里、宽约3.9公里、穿越朝鲜半岛的带状廊道区域。它可以在不花费一分钱的情况下,规划成未来朝鲜半岛统一后境内最大、最好的野生生物避难所。半个世纪不受打扰的森林,覆盖在起伏的山峦上。曾有人看见过豹子出没,可能还有老虎。关于规划成公园的点子,最早是由韩裔美国人金基中(Ke Chung Kim)提出的,而后经非军事区论坛(DMZ Forum)大力宣扬,这个论坛是一个非政府组织,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致力于推动该保护区的设置。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