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澳大利亚生物大屠杀

2024年12月29日  来源:生命的未来 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 提供人:kengpo70......

澳大利亚生物大屠杀

只有人们研究最多的动植物,才可能观察和计算出其被屠杀的程度。譬如,在263种澳大利亚原产哺乳类动物中,有16种已知是在欧洲殖民者抵达后消失的。96以下是这种物种的具体名单,括号里的数字是它们最后被人看见的时间:达令草地跳鼠(1740年代)、白足树鼠(1840年代)、大耳跳鼠(1843年)、宽脸小袋鼠(1875年)、东部兔袋鼠(1890年)、短尾跳鼠(1894年)、爱丽斯泉鼠(1895年)、长尾跳鼠(1901年)、豚尾袋鼠(1920年)、格氏袋鼠(1927年)、沙漠袋狸(1931年)、小袋狸(1931年)、中部兔袋鼠(1931年)、小巢鼠(1933年)、袋狼(1933年)、圆尾兔袋鼠(1964年)。

很可能还有一些更罕见、更不显眼的澳大利亚动物,虽然在19世纪初仍然存在,但是还没来得及引起博物学家的注意就消失了。不仅如此,1996年,又有34种动物(占澳大利亚现存哺乳类动物的14%)被IUCN列入红皮书,处境从易危、濒危到极度濒危不等。

澳大利亚生物的大灭绝并非始于西方文明入侵之时。过去两个世纪以来,澳大利亚哺乳类动物的巨大变动,其实只是当地动物群漫长衰亡史中的最后一幕。6万年前,在澳大利亚土著上岸之前,这块大陆型岛屿是许多超大型陆地动物的家园。这儿有许多不会飞行的牛顿巨鸟(Genyornis newtoni),是现代巨鸟鸸鹋在进化上的近亲,只是它们的腿较短,而且体重高达80到100公斤,是后者的两倍。此外还有一种可能以牛顿巨鸟为食的巨蜥(monitor lizard),长相类似现在印度尼西亚的科摩多巨蜥,但是体积大得和恐龙似的,长达7米。它们生活在一群巨大的动物之间,这些动物有点类似放大了的树獭、犀牛、狮子、大袋鼠,以及有小汽车那么大、长了角的陆龟。

这个巨型动物群必定存在了数百万年之久,但是就在第一批土著抵达之际,突兀地终结了。这批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先锋,是在5.3万到6万年前,从现今的印度尼西亚登上澳洲大陆的。在那之后不久,显然时间不会超过4万年前,巨型动物群就消失了。体型比人类大的陆栖动物,无一幸免。另外,还有许多其他哺乳类、爬行类,以及体重介于1到50公斤、不会飞的鸟类,也都绝种了。

生物学家利用同位素定年法检测牛顿巨鸟的蛋壳碎片,测定出这种鸟是在约5万年前一段很短的期间内,从澳洲全面灭绝。它们的绝种不能轻易归因于气候变化、疾病,或火山活动。不过,牛顿巨鸟消失的时间点,却与第一批人类抵达的时间完全吻合。看来,等到欧洲人殖民澳洲后,在同行的老鼠、兔子和狐狸的帮助下,将物种灭绝提升到超越土著影响力的更高层次。

巨型动物的消失

毁灭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是从食物链上方依序往下猎杀的。首先遭殃的动物都是体型大、反应慢而且好吃的。有一条准则可以畅行天下,那就是凡是人类足迹踏上的处女地,巨型动物群马上就会消失。命运同样乖舛的,还有最容易捕捉的陆鸟和陆龟。至于小型、灵巧的动物,数量虽然下降,大都能苟延残喘。

考古学家发现,动物灭绝会发生于殖民者抵达后几百年(最多1000年)内。马达加斯加岛的动物灭绝史可以说是教科书的经典案例。97这个坐落在非洲外海的大岛,最晚在8800万年前便已由南亚次大陆分离出来。从那以后,由于亚洲板块往北漂移,这两块陆地便越离越远。这段时间,马达加斯加岛逐渐进化出非常独特的生物形态。2000年前,也就是印度尼西亚航海者还没登陆前,它简直就是一座巨兽动物园。岛上的森林和草原孕育出龟壳宽达1.2米的陆龟,体积与牛相仿的侏儒河马,一种山猫大小的獴类,以及马达加斯加语所谓的aardvark(土豚),它们因为解剖构造太过特别,被动物学家另立为一个目,叫作马达加斯加兽目(Bibymalagasia)。

同时,岛上还有6种象鸟(elephant bird),体型大小不一,小至鸵鸟般大小,而最大的象鸟,站起来有3米高,体重有半吨,产下的蛋则有如足球大小。9世纪时在马达加斯加北部海岸工作的阿拉伯商人,都晓得这种大鸟,消息来源可能是当地人口耳相传,或有亲身经历的马达加斯加人亲口述说。于是,这种鸟便化身为传奇故事《一千零一夜》中的大鹏鸟“鲁克”(roc,一种长得像鹰、能够一把攫走大象的巨兽)。同样神秘的还有狐猴,它们是最早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因此可以算是人类的远亲。马达加斯加岛最初有大约50种狐猴,体型大的包括:重约27公斤、树栖、长得像猿的狐猴;体重约50公斤的狐猴,相当于澳大利亚树栖、专吃桉树叶的考拉;还有另一种居住在地面、比成年雄性大猩猩还大些的狐猴,其生态区位很可能相当于新大陆里已经灭绝的陆獭。

在我撰写本书时,马达加斯加岛上最古老的考古遗址,年代约为公元700年。到了11世纪,岛上已遍布农村与牧牛屯垦区。就在同个时期(这应该不会是巧合),当地原产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凡体重超过10公斤的,都消失了。唯一的例外,只有狡猾又分布广泛的尼罗鳄。根据当地传说,有一两种大型狐猴可能直到17世纪仍存活于森林深处,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相关的碳年代测定遗迹。可以说,当人潮涌进马达加斯加岛,至少有15种狐猴消失了,这个数字相当于总数的三分之一。所有消失的动物都是日间活动的,而且体型也都比现存的动物大,结果,对于马达加斯加殖民者来说,它们便是最佳猎物。关于人类造成巨型动物绝种的论述,目前只有间接证据,但是这些事实,不论在哪一个法庭中,至少都可以赢得一项控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