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岛土拨鼠
再没有一种物种下降的原因像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土拨鼠(Marmota vancouverensis)这般奇特的了,甚至可以说是诡异。这种漂亮的土拨鼠从来就没有兴盛过,数量一直稀少。到20世纪末,它们的数量开始骤减。到了2000年,它们的野生种数量已经降到70只左右,成为加拿大最可能绝种的生物,以及全世界最珍稀的动物之一。它们浑身裹着蓬松的栗白相间的绒毛,习惯于后腿站立在树枝上来观察周遭情况,是加拿大极具吸引力的动物之一,它们在加拿大的地位,就像大熊猫在中国、考拉在澳大利亚一样。1990年代,它们那可爱的模样以及生存困境,引起大众议论,并接着展开抢救行动。68
野外生物学家在寻找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土拨鼠衰减原因时,刚开始颇为迷惑。看不出环境中有任何明显的变化,足以威胁该物种的生存。这些土拨鼠居住在温哥华岛山顶上,周围是岩石峭壁、夏日残雪,以及散生着低矮的冷杉的亚高山带草原。由于栖息地如此边远,人类鲜少打扰它们,也没有人去猎捕它们。从外表更看不出最近有什么疾病侵袭该族群,当然这个可能性还是不能否定。土拨鼠的猎食者,狼、美洲狮和金鹰,当然也不能忽视,但是它们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之前也没有迫使土拨鼠绝种呀。
结果问题出在,林业为了采收木材,在它们的山顶栖息地下方砍伐森林。由于这个环境变化,温哥华岛土拨鼠原本赖以生存的一项本能,如今却成为毁灭它们的主因。在自然条件下,这种动物以小族群形式生活,因此族群的个体数目很容易衰减,然后整个族群消失。但是空下来的栖息地很快又会有新的个体进驻,因为其他族群的年幼土拨鼠长大成熟后,会本能地离开自己的家乡,移居外地。它们顺着山势旅行,穿越地势较低的针叶林,然后沿着山坡林地以之字形方式前进,跳上跳下,直到找到下一个亚高山带的草原。这时,它们就会停下来,开始挖洞居住。
这项僵化的本能,使得年幼的土拨鼠在受干扰的环境中遇到了大麻烦。当它们遇到一处针叶林遭砍伐留下的空地时,本能地就把它当成一片天然的草原,然后定居下来。这时,它们便遭殃了,要么是因为低山坡处的猎食者更厉害,要么就是它们的冬眠周期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气温以及降雪形态。由于人类创造出来的假草原太多了,使得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温哥华岛土拨鼠族群大幅减少,最后到了灭绝的边缘。此外,移居者太集中于砍伐林地,也可能因为太过邻近母族群而使得原本的族群循环失衡。很显然,唯一能拯救这种动物的方法,就是抓住几个幸存者,然后把它们圈起来饲养。事实上,拯救行动已经开始了,而且就在我写到这里时,得知这一方法还是挺有效的。大家期望这种动物,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在受保护的针叶林所环绕的原始亚高山带的凹地上,休养生息。
蜗牛灭种横祸
同样难以预料的一系列灾难,稍早会毁了太平洋及印度洋岛屿上的陆生蜗牛。69早在19世纪初,巨大的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被大量引进当作花园观赏品种。这种大型软体动物繁殖力惊人,不久便失去了控制,大啖当地原生蜗牛并破坏农作物。1950年代,曾有人试图引进原产美国东南部及拉丁美洲热带的玫瑰狼蜗(Euglandina rosea),来对抗非洲大蜗牛。策划者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生物防治法的经典之作——引进无害的物种,以逐渐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没想到,此举却引发了一场灭种横祸。
马上被夏威夷人封为“食人族蜗牛”的玫瑰狼蜗,对人们帮它选择的猎物不理不睬。相反,它们却攻击并猎食起原生蜗牛,后者比起非洲大蜗牛,体型较小,也较好欺负。到现在为止,它们已经消灭了15种夏威夷原生的美丽带条纹的树蜗牛(Achatinella,小玛瑙螺属)中的半数,以及其近亲Partulina属树蜗牛的半数。它们加入老鼠、蜗牛壳采集者以及森林砍伐者的阵容,成为消灭50%到75%的夏威夷本土陆生蜗牛(总数约为800种)的主要力量。此外,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的106种原生蜗牛中,有24种绝迹,玫瑰狼蜗也脱不了干系。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莫雷阿岛(Moorea),玫瑰狼蜗也是所有7种当地特有的Partulina属蜗牛绝种的罪魁祸首,而这些蜗牛拥有五彩缤纷、橡实般大小的壳,原本是当地人串项链用的材料。
在最后抢救行动中,两位生物学家默里(James Murray)和克拉克(Bryan Clarke)把这些蜗牛的活体标本送交美国及英国好几所大学及动物园。还好,这些小蜗牛都挺适应圈养生活的,住着塑料房屋,吃着生菜。到了1990年代中期,3种人工饲养的蜗牛族群已经足够大了,可以送回莫雷阿岛雨林中用围篱保护起来的地方去放养。四周设置电网和防虫的深沟,以防遭受玫瑰狼蜗的侵害。然而,7种蜗牛中,还是有一种Partulina turgida连人工饲养都没办法救回。最后一只这种蜗牛养在伦敦动物园里,取名为“塔基”(Turgie),在最后一只同类消失于莫雷阿岛的10年之后,因感染某种原生生物而死。塔基的饲养员还制作了一个小小的纪念碑,来纪念这种蜗牛,铭文是这么写的:
生于公元前150万年,卒于199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