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科学+我们到底该不该相信主流的科学意见?-科学的解释与“宗教”、“文化”的解释有何不同-理科生用创意毁灭世界-科学到底是什么再思考——科学不是原创是发现,发现重于逻辑-给年轻科学家的信-创世记:从细胞到文明,社会的深层起源+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巨人”和他预见的未来——《知识大融通》所获赞誉评价-第一章 爱奥尼亚式迷情-第二章 学术的主要分支-第三章 启蒙时代-第四章 自然科学-第五章 阿里阿德涅之线-第六章 心灵-第七章 由基因到文化-第八章 人性的适应能力-第九章 社会科学-第十章 艺术和艺术的诠释-第十一章 伦理和宗教-第十二章 为的是什么-大自然的猎人+第一部 南方之晨-第1章 天堂海滩-第2章 把小男孩托付给我们-第3章 角落里的亮光-第4章 神奇的小天地-第5章 尽我职责-第6章 亚拉巴马之梦-第7章 猎人-第8章 南方再见-第9章 进军热带+第二部 讲故事的人-第10章 南太平洋巡礼-第11章 未知事物的形态-第12章 分子大战-第13章 麦克阿瑟与地理生态学-第14章 佛罗里达群岛实验-第15章 蚂蚁-第16章 社会生物学的创立-第17章 社会生物学大论战-第18章 亲近缤纷的生命+生命的未来-第一章:绝境-在绝境中生存-外层空间生物的存在-盖亚生物圈-发现新种-第二章:瓶颈-新世纪的问题-人口大爆炸-中国的农业危机-第三章:大自然的极限-夏威夷的悲惨遭遇-物种灭绝因子-温哥华岛土拨鼠-两栖类动物的减少-栖息地破坏的冲击-逐步崩解的热带雨林-全球暖化现象-外来物种酿成灾害-100年后的世界-第四章:地球杀手-走向灭绝的犀牛-不堪负荷的盗猎压力-拯救苏门答腊犀牛-澳大利亚生物大屠杀-新西兰灭种事件-当前的灭绝情况-第五章:生物圈值多少-估算生物的价值-保险原理-基因工程带动农业革命-源自天然的药物-箭毒蛙的故事-发掘大自然的财富-第六章:生命之爱-共同的进化历史-寻觅祖先家园的本能-亲近自然有益健康-野地的存在价值-第七章:解决之道-从环境道德开始-统合的长远目标-可行的环境保护策略-主要环保组织的行动-环境保护先锋——非政府组织-环保特许权-政府应负的责任-锁定目标——发展中国家-美国的《濒危物种法案》-“生命的未来”名词解释-“”生命的未来“”致谢+缤纷的生命-第一部:狂暴的自然,坚强的生命-第一章 亚马孙河流域的暴雨-第二章 喀拉喀托岛-第三章 五起大灭绝事件-第二部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四章 大自然的基础单元-第五章 新物种-第六章 进化驱动力-第七章 适应辐射-第八章 未探勘的生物圈-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诞生-第十章 生物多样性的巅峰-第三部 人类造成的冲击-第十一章 物种的新生与死亡-第十二章 濒危的生物多样性-第十三章 未开发的财富-第十四章 解决之道-第十五章 环境伦理

大自然的猎人

2021年1月16日 字数:971 来源:大自然的猎人 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 提供人:kengpo70......

致谢:大自然,她不断变化着

物理学家维克托·魏斯科普夫(Victor Weisskopf)曾经说自己是身处乱世的快乐之人,我也一样,只不过,令我心醉神迷的并非核武器或耸动的高科技,而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密切观察自然界里细微而基本的变化。

“大自然”这个词对我来说,具有两层含义。

在20世纪初,人类还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想象成不凡的物种,是困在地球上等待灵魂或心智救赎的黑天使。如今,几乎所有相关的科学证据都指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既然已经生在这个世界上,而且还一步步参与了数百万年的生物进化,我们人类的生态环境、生理状况,乃至心灵状态,都和地球上其他生物密不可分。从这一层含义来观察自然界,大自然发生着根本的变化。

20世纪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依然相信地球资源丰饶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世界上最高的山还没有人攀爬过,最深的海也没有人探测过,更别提分布在赤道大陆上的大片原始丛林了。现在,我们早已绘制完真实的世界地图,而且也估算出日渐减少的地球资源:才经过一个世代的开发,人类就已经将野外世界破坏到足以威胁自然资源的程度,生态系统和物种目前正以6 500万年以来最快的速度消失!

由于对自己闯下的祸事感到良心不安,我们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从地域的征服者转变为地球的管理者。在这样的第二层含义中,也就是在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存在和自然界是两码事的时候,大自然也一样发生着根本的变化。

由于性情和专长的关系,我才得以一直密切观察这些变化。在我还是资历尚浅的小科学家和小博物学家的时候,我个人的世界观随同下列两个趋势而转变: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这门科学的从业人员能够自然养成”这个想法的没落。从童年到中年,我的个体发生(ontogeny)一再重复更巨大的种系发生(phylogeny)。与此同时,大自然也不断变化出新的风貌。

我的童年很走运,生长在保守的美国南方,在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中长大,却一点儿也没沾染上南方不好的社会风气。我在小小年纪就打定主意,将来要做名科学家,以便我能多多接近大自然。

迷人的童年记忆未曾泯灭,但是它留存在希腊先哲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式的思想之流中。在我的头脑中,各种观念都不断变化,包括原先想象中的世界运作方式,以及我心目中人类在世界上的地位。通过把这些封存的记忆都提取出来,我能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目前的思考方式,我也更能厘清自己信念中的核心因素。这样的厘清,不只是为了我自己,也为了你们,同时,或许也是为了增强说服力。

当我成为作曲家之后,

我将为自己谱上一曲

描述亚拉巴马之晨的音乐;

同时,我还将为它附上一首最纯净的歌,

这歌曲将

犹如沼泽上的雾气升自大地,

犹如柔和的甘露降自苍穹

——美国诗人兼剧作家休斯(Langston Hughes)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