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
1996年6月德国人寿保险公司协会委托我们策划 广告战略,以使其市场地位免受银行的日益猛烈的冲击 而得以长期巩固。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任务的范围。在约3 000万个德 国家庭中,约有80%的家庭至少拥有一种人寿保险。 德国人总共签订了8 000万个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每年 支付给保户的金额约占国家养老金开支的20%。因 此,人寿保险在德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福利政策的作 用。
迄今为止,人寿保险在个人养老市场上可以说不存 在竞争,因为保险产品适应消费者的安全需要,数十年 来保险代理公司积极推销保险产品。除此之外,国家也 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个人购买养老保险。
然而,今后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因 为现在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回报可观的产品,如储蓄计 划、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房地产基金,等等。再说,
人寿保险享受的税收优惠也面临着政治上的巨大压力。
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长期抵御来自银行界的 竞争。商品检测基金会刚刚公布了养老保险产品比较报 告。这个报告是片面的,它认为银行的养老产品比人寿 保险公司的产品回报率高。报告公布后,抵御银行的竞 争就显得更加紧迫了。
修我们是否应该参与有关回报率的讨论?
在对手的领地上玩他的拿手好戏,有多大胜算令人 怀疑。人寿保险虽然提供了诱人回报,但仍不能与银行 的顶尖产品相提并论。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诚然,我 们可以考虑强调"收益加保障〃的双重价值,但对银行 来说,这样做毕竟意味着我们处于守势,像保险公司这 样社会化程度很高的机构和绝对的市场领袖绝不能这么 屈尊降贵,委曲求全。此外"保障〃这个重要因素显得 有点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因而不适合作为战略来利 用。
鲁我们是否应该反其道而行之,着力强调"保 障〃功能?
这条道路人寿保险公司已走了多年。它并不能阻止 媒体报道那些对银行单方面有利的产品对比数据。此刻 我们必须问问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对"收益〃话题保持 沉默?而沉默会不会使银行的地位得到加强?
鲁我们是否应该运用形象广告战略呼唤消费者对 保险的信任?
养老是一个富于情感的话题。既然如此,为何不走
情感路线昵?为何不让几位可爱的女士和男士——无论 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普通还是优雅——在广告上露露 面,以表达他们对保险的信任昵?或者在诗情画意的电 视广告片中展现拥有人寿保险的老年生活是何等的安逸 幸福?然而,形象广告不是一个严肃的解决方案。如果 把这种"软性〃广告战略与银行的"硬性〃回报指标相 比较,其效果十分有限。
秦也许我们必须改变产品及其名称?
我们是否应该改进我们的传统产品,让它发出新的 光泽?也许给人寿险种起一个新的名字以唤起时代精 神?但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人寿保险"这个概 念融入了用户对它的信任,如果给它起一个新名字,消 费者肯定会联想到一个新的产品。这样我们反倒使他们 不知所措,此后得花很多时间和金钱才能重新获得他们 的信任。简言之,我们的产品及其名称是神圣的,不应 轻易改动。
所有睡手可得的广告战略均不能用,用了可能会给 我们造成损害。那么,出路究竟何在?
问题分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和答案相距不远。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在b/w模式及其各个动机圈的帮助下考察问题何在。
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似乎存在于"条件引导"领 域。
消费者对人寿保险公司的习惯认知究竟如何?显 然,他们把人寿保险和银行的产品放进了同_概念的抽 屉中。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人寿保险重点在于"保 障〃,而银行重点在于"收益〃,但是将来可能有越来 越多的消费者把两者都视为合法的养老手段,只不过_ 些银行提供的较高收益更为诱人。
这里我们遇到_个有趣的想法:消费者或商品检测 基金会(或者其他的独立机构)绝不会想要把一部豪华 轿车与一辆运动跑车进行简单比较,虽然它们都是载人 的轿车。人们不知不觉地将它们归入不同的概念抽屉 中。没有人会说,由于运动跑车跑得更快,所以它总体 上比豪华轿车更好。假如真的这么说,倒显得十分荒唐 可笑了。
但是,同样荒唐可笑的是把人寿保险与银行产品相 提并论。与豪华轿车和运动跑车一样,人寿保险和银行 产品也分属不同的概念抽屉。前者用来满足保险意识较 强而且年轻的家庭成员的需要,后者则主要面向重视休 闲的有钱人群。显而易见,对它们进行直接比较没有任 何意义。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必须把人寿保险和银行产品清 楚地区分开来,从而避免将来有人拿它们进行直接的、 片面的比较。
战略开发
我们必须改变消费者对人寿保险不利的认知习惯。 形象地说,也就是必须把一个概念抽屉分成两个概念抽 屉。为此目的,我们采用了分类广告战略。其核心思想 是把产品明确无误地放进我们所希望的那个概念抽屉 中。
參我们的思路:把人寿保险当作"个人养老金〃 来宣传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养老金是_个自成_统的概 念。它不必与银行的资本投资比美,也用不着讨论它的 收益率。在消费者头脑中,养老金十分重要、不可或 缺、地位至尊。对此没有人再去质疑。假如在步行街头 拦访普通行人,问他是否愿意拿养老金与资本投资交 换,很多人会在惊奇和害怕之余一口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改变消费者的习惯认知?
1) 把人寿保险当作"个人的养老金〃来宣传:
人寿保险承担全部的任务
——人寿保险面向普通百姓
——人寿保险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 与此同时揭露银行产品是纯粹的资本投资:
银行产品承担专门的任务
银行产品面向居民中_小部分有钱人
银行产品维持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由此可见,今后我们面对的是从属于两个不同类别 的两种不同的产品。这样分类至少有三个好处:
鲁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个人养老保险市场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这
主要是因为国家养老金不够稳定,使居民对未来产生
恐惧感。据统计,原联邦德国55%的人和原民主德国77%的人感到国家养老金提供的保障并不充分。超过75%的德国人对老年基本生活表示担忧。人寿保险作为 "个人的养老保险〃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 案。
此外,我们把银行提供的投资服务降了一个等 级。人们对未来的担忧越大,银行的投资服务就显得 越弱。也就是说,银行产品以中期眼光看只发挥它应 有的作用,即为全国少数有钱人提供额外享受,为老 年人提供额外保障,但却不是基本生活保障。
鲁有效地抵御银行的攻势
银行无法对我们的"个人养老金"提出质疑,这 是因为:第一,它不能像人寿保险公司那样提供顾客 所需的保障功能(如保障期限长达30年之久);第 二,它不能提供同样的核心能力,即保障。
鲁可验证的承诺
只有人寿保险可以清楚地证明自己能够满足"个 人养老金〃的要求:
功能比较一览表
|
在列举上述三个好处之后,我们不得不面临—个尖 锐的问题:"养老〃这个概念屡次被牵扯到政治争闹 中,如今它是不是真的还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是肯定的。恰恰是公开的讨论证明,养老对人 们具有重要的情感作用。如此类推,每年劳资双方就工 资问题展开谈判,大多数是不欢而散,尽管如此,"工 资"这个概念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广告创意
我们策划的广告攻势遵循这样_个指导思想:"德 国人寿保险一你的个人养老金〃。在印刷广告上我们 表现了_个活泼可爱的小孩,他鼻子上架着老年人常戴 的花镜,用充满童趣的腔调模仿老年人的口吻说道: "我老的时候也靠个人养老金养老。〃在广告文字中我 们解释了只有人寿保险才能满足"个人养老金〃要求的 原因。
成效
广告引来了成千上万的信函和电话。许多消费者 甚至表达了立即购买人寿保险的愿望,可惜人寿保险 协会既无意也不能直接售卖保单。
注:
① 待机时间是指手机一次充电后处于接听状态的时间。
② 参见第六章阐述的缺憾补偿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