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标赛理论的创立者之一、经济学家埃德·拉齐尔曾发表过这样的议论:“副总裁的薪水是副总本人工作的动力,但更是那些副总助理们工作的动力。”这下你该清楚了。经济学家甚至不给老板的高薪找借口。你是否感到,忽然间,一切都清楚明白了?
迪士尼公司的CEO迈克尔·艾斯纳13年间共赚了4亿英镑。与他比起来,史蒂芬·列维特靠写《魔鬼经济学》赚的100万不过是人家的一个零头儿。我们在前面看到,列维特的稿酬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争议:即使他已将版税支票兑成现金全部领走,他的出版商们还是能有一大笔利润。列维特的前景就是赚更多的版税,这种可能性激励着列维特更加认真地写书。假如出版商一次性付给列维特全部稿费,数目又不是很大,列维特写作的动力可能就会大打折扣。迈克尔·艾斯纳拿的报酬是不是也一样有根有据,很容易就能说清楚呢?
恐怕不见得。其中的逻辑关系跟上文中的并无两样:艾斯纳赚的4亿英镑是股东的钱,而只要艾斯纳在工作中给股东们带来的收益超过4亿英镑,股东们就认为这4个亿花得值。或者,说得再确切一点,如果艾斯纳13年来只赚了4 000万英镑,而他带给股东们的收益有3.6亿英镑,这样还不如艾斯纳自己赚4亿英镑,而股东们的收益超过3.6亿英镑。(你可能觉得用4 000万的工资水平去激励艾斯纳早上不睡懒觉以及在开董事会的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已经足够了。)迪士尼的投资人若把钱投在政府债券上,13年中获得的收益可能比这还多。因此,说他们这4亿英镑花得值,只不过是个大大的“假设”。
就像我们在前面看到的那样,锦标赛理论告诉我们:艾斯纳这4个亿的收入不一定只激励着艾斯纳一个人去努力工作,而且迪士尼的股东们得到的超过4个亿的收益也不全是艾斯纳一人创造的。事情还有可能是这样的:艾斯纳有好几位接班候选人,艾斯纳的收入正是这些接班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艾斯纳与他们共同创造了股东的财富。实际上,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如果艾斯纳的高薪能激励全公司的人,也就是他大大小小的属下们努力干活,共同创造那4亿英镑的价值,那么,艾斯纳哪怕整天悠闲地躺在沙发上看《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迪士尼的股东们向他支付4亿英镑的做法也仍然是理性的。
锦标赛理论有几层颇为有趣的内在含义,上面所述就是其中之一。这层意思并不与该理论直接相关,但传达的信息与之高度一致。它说的是,CEO的薪水可能与这名CEO做的任何决策都完全无关。按照这个观点,CEO不再是财富的创造者,而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就像英国女王或某个终身成就奖的得主。CEO并不是真正在做事的人。
为什么CEO的整体工资水平竟如此之高?锦标赛理论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解释。当然,在本章末尾我们将看到,锦标赛并不是唯一在起作用的因素。但为了弄清楚CEO的工资结构,我们暂且先不考虑其他因素。一方面,艾斯纳的高薪能够刺激他那些有雄心壮志的属下们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这份高薪也应该能够促使他成为一个诚实、勤勉、明智的人。只有这样,那笔薪水才充分发挥了其激励的作用。是这样的吗?
我们从报纸上读到的关于CEO们的巨额薪金,像艾斯纳的4亿英镑,或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2001年的7.06亿美元,差不多都是股票期权交易的结果。股票期权,简单地说就是一张契约,里面允许契约持有人按约定价格买卖某家公司的股票。如果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超过了期权契约中约定的价格,那么,通过买进期权卖出股票就能赚钱。也就是说,假如甲骨文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1股,而我拥有买入期权,可以按每股50美元买进100万股,那么,我只要先按50美元1股买进,再到股票市场上按100美元1股卖出,立刻就能赚5 000万美元。通过股票期权交易向CEO们付薪,看上去像是个合情合理的好办法:公司股价上涨,期权能带来的利益就跟着涨。股票期权应该能够鼓励CEO把全部心思都花在抬高股票价格上,而股票价格,归根结底,就是市场对公司未来“钱”景如何所做的最贴近实际的预测。
股票期权是一场革命,拉里·埃里森上亿美元的收入标志着革命的结束,而掀起这场革命的,据查证,是迈克尔·詹森与凯文·J·墨菲两位经济学家以及他们1990年发表的一篇干巴巴的学术论文。要理解那篇论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和一大群人去餐馆吃饭,饭后你们分摊费用。我们都知道,这种经历着实令人恼火。你花的钱基本上都成了别人盘子里的食物,同时,你的食物基本上是别人替你付钱。情况就是这样,每个人想到的理性战略都是:点牡蛎、龙虾,还有香槟。单单喝汤吃干面包,外加冰水,能给所有人省钱,但那样,你的味蕾可要独自受苦了。你的一个极小的念头就能说服自己去点最贵的奢侈品,毕竟,你只需承担很少的一部分费用。大家分摊费用有许多好处,但不包括鼓励吃饭的人做出高尚的选择。
詹森与墨菲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就是他们做研究的时候,美国的CEO们赚取薪金的方式与“分摊费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股东财富每增加100万美元,CEO的收入就增加20美元,算在这名CEO的年终奖金里,或随明年工资直接补发。企业盈利给CEO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少,于是,CEO可能非常愿意不要工资,而直接将股东们的钱挪做己用。比如,CEO可能拿股东的钱买一幅100万美元的画作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而工资上的损失不过20美元。或者CEO可能开着价值1 000万美元的公司飞机到处兜风,自己不过损失200美元。这就好比5万多人一起分摊费用——“麻烦多上香槟!”
这两个例子略微有些夸张。詹森与墨菲认为刺激CEO努力工作的因素不只业绩薪酬一项,还有其他因素。最主要的,CEO如果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有可能会被辞掉。做CEO有风险,自然也就有回报。两位专家估测,股东财富每增加100万美元,对CEO都意味着750美元的收入。被辞退的概率不高,但毕竟存在。一名典型的CEO连同他的家庭成员,往往手持2.5‰的公司股票,这意味着,花100万美元买一张毕加索的手稿,CEO还将再损失2 500美元的个人财富。加起来,这名CEO为了把“毕加索”挂到墙上,他个人花销应为3 270美元,而公司的其他股东将替他支付余下的996 730美元。
詹森与墨菲发现,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老板的业绩薪酬都实在微不足道,他只需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一些决策,给股东们的财富创造美好前景就足够了。宫殿般的厕所、镀金的马桶、办公室里每面墙上都挂毕加索的画,这些在总裁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都算理性的。股东每赚100美元,CEO能拿回家的不过是少得可怜的32.5美分;这样看来,CEO的工资根本不高,可能还太少了。
对于“分摊费用”难题,最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就是令CEO拥有所有公司股票。假如某位女企业家拥有所有公司股票,而她花公司的钱买了一幅100万美元的毕加索画作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没人能抱怨什么。我们用不着再担心她是否曾挪用公款,毕竟,她只能自掏腰包买那幅画。这时,甚至根本不存在公款私用的现象。
显然,如果你必须把公司拱手送人,公司价值最大化对你也就毫无意义了。但现在有一种方法能让CEO们持有全部公司股票,却限制他们借机满足私欲:股东们只需按市场价出卖股票。这跟以前就不一样了,此时,CEO不再拿固定的高薪水,而是跟着公司分红,CEO的收入将跟公司盈利或亏损的状况高度相关。你可能觉得这个想法太不可思议,其实不然,现实中已经有人这么做了,术语就叫“管理层收购”(MBO)或“杠杆收购”(LBO)。公司经理贷款买下他所属的公司,自己干得好就能赚一大笔,干得失败就破产——这种做法动力强大,但薪水高低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