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卧底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卧底经济学1-卧底经济学1:序言-第一章 你喝咖啡,谁赚钱-草甸与移民-从草甸回到咖啡屋-绿化带与轻轨-我们正在被“宰”吗-何时犯罪是划算的-谁偷走了我们的工作-第二章 超市对你隐瞒了什么-每分钟出生一位大方的客户-第三种方式:劝火鸡投票赞成感恩节-以“天然”之名进行的价格欺诈-搞乱价格-真实性检验之一:公司真拥有稀缺力量吗-价格定位-第三章 完美市场和“真话世界”-完美市场:真话,只有真话-没有市场的生活-效率与公平:我们能处理好吗-行不通的例子-第四章 城市交通-司机如何影响到局外人-定价应该反映损失-你的命值多少钱-知识的两种空白-低成本治理污染-好东西太多-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第五章 内幕故事-内幕信息-内幕信息和健康保险-制作柠檬水-柠檬,医疗,美国-不完全信息——完整论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用锁眼经济学锁定医疗体制-第六章 理性的疯狂-价值与价格——超越随机游走-理性的傻瓜-对于稀缺的明智考量-第七章 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爱情,战争,扑克-30万美元的房子怎么只卖了3 000美元-走入拍卖人中间-现代史上最大的拍卖案-记住:力量来自稀缺-第八章 穷国为何会穷-缺失的那块拼图板-强盗政府理论-制度至关重要-世界上最糟糕的图书馆-激励机制与尼泊尔的项目开发-有发展的机会吗-第九章 啤酒,小吃,全球化-啤酒,小吃,全球化(2)-全球化是好事吗-全球化是绿色的-贸易对穷人有利吗-特殊利益集团的力量-我们如何改善穷人的境况-第十章 中国的致富之路-两次农业革命-为将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走出计划时代-中国和世界-经济有那么重要吗-卧底经济学1:致谢-卧底经济学2+第一章 谁是我的“另一半”-谁是我的“另一半”(2)-谁是我的“另一半”(3)-谁是我的“另一半”(4)-谁是我的“另一半”(5)-谁是我的“另一半”(6)-谁是我的“另一半”(7)+第二章 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2)-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3)-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4)-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5)-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6)-金钱与梦想,我应该追逐哪一个(7)+第三章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2)-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3)-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4)-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5)-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6)-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7)-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果真是这样吗(8)+第四章 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2)-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3)-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4)-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5)-看盗版影片和盗版书籍,是不道德的行为吗(6)+第五章 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2)-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3)-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4)-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5)-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6)-血汗工厂是否应该被取缔(7)+第六章 10年后,我们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10年后,我们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2)-第七章 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2)-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3)-第八章 “门当户对”依然是婚姻幸福的条件吗-第九章 平均分摊餐费时,我们会点更贵的菜吗+第十章 身高也像快乐一样具有传染性吗-身高也像快乐一样具有传染性吗(2)-卧底经济学2:致谢+卧底经济学3-推荐序1:人仍然是理性的-推荐序2:经济学前沿的轻松阅读-卧底经济学3:自序-第1章 老板和你谁该拿高薪-为什么业绩工资不适合所有行业-经济学家为你加薪-经济学家为你加薪(2)-经济学家为你加薪(3)-经济学家为你加薪(4)-一家黑店的经济学-第2章 “住、行”安全经济学-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2)-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3)-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更安全(4)-快乐经济学-第3章 生活费用为何水涨船高-繁荣的城市能给你更多机会-致使房价上涨的因素-“城市之死”的热门话题-“城市之死”的热门话题(2)-什么样的城市必将繁荣-哪类城市容易衰落-第4章 拉斯韦加斯的赌王之王-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2)-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3)-博弈论大战拉斯韦加斯(4)-赢家的诅咒-发射原子弹的逻辑-发射原子弹的逻辑(2)-发射原子弹的逻辑(3)-发射原子弹的逻辑(4)-第5章 最佳离婚率真的存在吗-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速配与男女比例失调(2)-婚姻超市:经济学太空中的一个地方-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2)-很久以前,非洲大草原,原始社会(3)-最佳离婚率-最佳离婚率(2)-最佳离婚率(3)-第6章 性、犯罪及米老鼠经济学-关于“性”的理性选择-关于“性”的理性选择(2)-关于“性”的理性选择(3)-关于“性”的理性选择(4)-小老鼠的预算-诺贝尔奖得主的理性犯罪-监狱真的能阻止犯罪吗-经济人的末日-经济人的末日(2)-第7章 雇主喜欢雇什么样的人-教育与就业机会的关系-职场中的两种歧视-职场中的两种歧视(2)-奥巴马效应-奥巴马效应(2)-奥巴马效应(3)-第8章 理性革命-输掉总统竞选的戈尔-理性政治的奇妙逻辑-革命与绑匪困境-威廉国王与玛丽王后的双赢-第9章 逻辑100万年-经济飞速发展与运气的关系-为什么英国的工资如此之高-疟疾改写历史-理性创造奇迹-理性创造奇迹(2)-理性创造奇迹(3)-卧底经济学3:致谢+卧底经济学4-第1章 经济的使用指南-经济的使用指南(2)-经济的使用指南(3)-第2章 保姆合作社的衰退-保姆合作社的衰退(2)-保姆合作社的衰退(3)-第3章 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货币(2)-货币,货币,货币(3)-货币,货币,货币(4)-第4章 适量的通货膨胀-适量的通货膨胀(2)-适量的通货膨胀(4)-适量的通货膨胀(3)-第5章 刺激-刺激(2)-刺激(3)-刺激(4)-第6章 战俘营的经济衰退-战俘营的经济衰退(2)-第7章 产出缺口-产出缺口(2)-第8章 失业的发明-失业的发明(2)-失业的发明(3)-失业的发明(4)-第9章 老板经济学-第10章 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2)-宏观经济学的水妖塞壬(3)-第11章 GNP崇拜-GNP崇拜(2)-GNP崇拜(3)-第12章 幸福经济学-幸福经济学(2)-幸福经济学(3)-第13章 经济增长能否永续-经济增长能否永续(2)-第14章 不均等-不均等(2)-不均等(3)-第15章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宏观经济学的未来(2)-卧底经济学4:致谢和推荐阅读+赢家的诅咒-推荐序一 接地气的经济学-接地气的经济学(2)-推荐序二 “塞勒三部曲”推荐序-《“错误的”行为》与塞勒的学术道路-《赢家的诅咒》与经济学中的“反常”-《助推》与“自由意志的家长制”-01 合作-单次博弈的公共产品实验-重复博弈-互惠式利他主义-利他主义-合作:评论-02 最后通牒博弈-简单最后通牒博弈-两阶段议价博弈-多阶段博弈-市场上的最后通牒博弈-03 跨行业工资差异-跨行业工资差异:可能的辩解-跨行业工资差异:理论上的解释-跨行业工资差异:评论-04 赢家的诅咒-赢家的诅咒:实验证据-赢家的诅咒:实地资料-赢家的诅咒:评论-05 禀赋效应、损失规避及现状偏见-禀赋效应-交叉的无差异曲线-现状偏见-损失规避-06 偏好反转-偏好反转(2)-兼容性假说-偏好反转:评论-07 跨期选择-个人贴现率的变化-参照点-享受与恐惧-08 储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账户-目前收入账户: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奖金及意外之财的来源-养老金财富-房产-储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账户:评论-09 博彩市场-赛马博彩市场-投注策略-乐透型彩票-博彩市场:评论-10 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周末效应-月度转换效应-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评论-11 华尔街股市上的均值回归-股市平均水平的均值回归-截面数据的均值回归-短期均值回归现象-华尔街股市上的均值回归:评论-12 封闭式共同基金-四种反常现象-代理成本-受限股票-税收-封闭式基金溢价-金钱并非万能的-投资人的情绪──一种可能的解释-封闭式共同基金:评论-13 外汇-外汇风险溢价-预期误差-如果你有这么聪明的话-赢家的诅咒:后记

晚入学的孩子表现更好吗(3)

2020年7月15日 字数:2484 来源:卧底经济学 作者:[英]蒂姆·哈福德 提供人:frame99......

为了保住饭碗,我和同事们是否应该接受减薪?

——戴维·A,英国伦敦

亲爱的戴维:

原则上说,你当然应该这么做,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我不知道你为何费心地给我写信。这个问题还可以这么问:我是宁愿拿以前工资的大部分,还是一分钱都拿不到?

你或许会表示反对,在你看来,失业相对于减薪的一个巨大优势在于,你不一定非得上班。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不是一个优势。“幸福经济学家”流派日益壮大,经济学家安德鲁·奥斯维德(Andrew Oswald)就是其中一员。他发现,失业是极其痛苦的,远远超过仅仅是财务损失所能解释的程度。如果他是正确的,那么工作不仅能带来幸福感,还能满足自尊心。就算大幅减薪,只要能保住工作,这也是值得的。

的确,接受减薪可能会使你未来好几年的工资水平有所降低,但失业更惨,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你的技能迅速贬值,而且你余生的境况很可能变得更糟糕。

你可能会追问,为什么用大幅减薪的方式取代裁员并不这么常见呢?这既对雇员有好处,又可能对雇主有好处。毕竟,裁员的成本很大,面临人手短缺或在形势好转后重新招人,同样也要付出高昂代价。而减薪则要好得多。

不过想得过于简单了。我觉得大家对于减薪存在一种强烈的偏见,否则雇主们每隔几周便会以各种无理的借口要求减薪。相比而言,雇主们不会随意裁掉某人。

这就是为什么“要么给我全薪,要么解雇我”是一个不错的谈判筹码。然而,和其他许多不错的谈判筹码一样,它偶尔也可能会适得其反。

——廉价的卧底经济学家

我已经全职工作了6年,目前的薪水是每年4万英镑。并且,我即将取得注册工程师资格,这听上去不错。然而,前几天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封很久之前的信——幼儿园的录取函。那时我4岁,29年前!回顾我过去20多年在正式教育方面所投入的全部资金,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在收入和生活质量方面得到相应的回报。

你知道该如何“合理”地计算我的身价,以反映我的硕士学位和国际经验吗?我想以此作为下一份工作的最低薪酬标准。

——G

亲爱的G::

我不会试图计算你的“合理”薪水,这对你没有任何益处。雇主很少关心多少薪金才是你的学历水平的合理回报;相反,他们希望以尽可能低的成本雇用到尽可能优秀的人。来自其他雇主的竞争通常会让他们在两者之间进行折中。

你的理想薪酬可能会进一步吞噬你日益衰减的幸福感。在你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经历、欲望膨胀之前,你似乎很满足。这令人沮丧,但也很典型,如果相信经济学家安德鲁·奥斯瓦德的理论的话。

奥斯瓦德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他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幸福感会随着金钱、健康和成功婚姻而上升,随着一个人“预期收入”的上升而下降。预期收入是指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相同的人通常所获得的收入。换言之,学历越高的人越富有,越不容易满足。

尤其可悲的是,你的收入足以让你跻身英国最富有的10%的公民行列,要知道,英国公民本来就相对比较富裕。至于说“得不偿失”,我怀疑你的幼儿园学费不是你自己支付的。好好收藏你的录取函,把它忘掉吧。

——薪水微薄的卧底经济学家

尽管我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在7.5个小时,但对于我来说,早上起床仍然是件痛苦的事情。由于我的工作时间很灵活,早上10点才上班。我想在早上9点起床,但我太懒了,根本不太可能做到。

您有什么建议吗?

——鲁思

亲爱的鲁思: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谢林肯定能帮到你。作为博弈学家的谢林在冷战时期担任过战略顾问(柏林危机期间,他为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进谏),这种经验使他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升华。

谢林认识到,对付谈判和恐吓的技巧可能同样适用于个人的自我斗争,比如戒烟、节食或早起。他把这种思想称为“自我管理”。

你的困境是两个对手(“晚上的鲁思”和“早上的鲁思”)之间的竞争。“晚上的鲁思”十分清楚要早起,但晚睡的习惯让“早上的鲁思”赖床不起。

一种办法是绑住“早上的鲁思”的双手,就像奥德修斯命令水手将自己捆在桅杆上一样。“晚上的鲁思”可以买一种神奇的自动闹钟,它能够“跳下”梳妆台,在床下快速“行走”,并大声地响个不停。

另一种办法是求助于第三者。英国政府就将利率的决策权移交给了英格兰银行。类似的,叫一位早起的朋友每天叫醒你。

还有一种更奇特的做法,“晚上的鲁思”可以让“铁面无私的鲁思”惩罚赖床的“早上的鲁思”,比如剥夺她(自己)看电视的权利。把一个人的决定变成一种三人的内部斗争,这看起来似乎有些怪异,但谢林断言这种技巧行之有效。

最后一点,这封来信显然是“晚上的鲁思”写的。你确信“早上的鲁思”的赖床偏好就是大错特错吗?

——早睡早起的卧底经济学家

作为一个考虑周到的父亲,我打算通过一个金钱激励计划,以提高我的18岁儿子的学习成绩。我没有遵照规定使用一位亲戚的遗赠,而是将7 000欧元用于激励儿子取得好成绩。在前三个学期,他必须参加48门初级考试,然后在第四学期和最后一个学期参加一次大考。我应该如何分配这些资金?

——罗伯特·萨韦林,感激不尽的父亲

亲爱的萨韦林先生:

首先假设你所承诺的奖金大于你实际给予的。如果你当初承诺满分可以得到1万欧元奖金,在你的奖励计划成功实施后,你只需向儿子道个歉。那样似乎会损坏你的信誉,但真正的风险在另一方面:你的儿子可能会认为无论如何他都能从溺爱自己的父亲那里得到这笔钱。不要让他有这样的想法,否则你将白费心机。

你还必须拿捏好奖励尺度。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微不足道的奖励还不如不奖励,但如果奖励过多,效果反而更差。

最后,把精力放在初级考试上,可以说“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向你的儿子承诺,每门初级考试只要获得优异的成绩,就能得到200欧元的奖励。这样会激发他的斗志,同时又不会让他感到恐慌。如果一切顺利,在压力更大的考试之前,这笔钱就会用光。但无论如何,到那时他已经对自己的功课十分精通了。

——有分寸的卧底经济学家

我的儿子出生在7月份,因此,当他4岁入学时,可能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孩子之一。我正在考虑是否让他推迟一年上学,这样,在他开始上学时,他就算班里的大孩子了,同时也更加自信。这个主意好吗?

——莎拉·戈德堡,通过电子邮件

亲爱的莎拉:

其他父母会认为这个主意不错。经济学家戴维·戴明和苏珊·戴纳斯基(Susan Dynarski)发现,美国未注册上学的6岁孩童的数量在过去40年里增加了3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们推迟了子女的入学时间。

年龄更大的孩子似乎在体育方面拥有持久的优势,例如,超龄国际足球选手的比例异常的高。想必这是因为年龄大的孩子更容易被选中参加竞争最激烈的比赛,而这些比赛配备的是最好的教练。学业方面的分班可能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经济学家凯利·贝达德(Kelly Bedard)和伊丽莎白·杜伊(Elizabeth Dhuey)有一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他们发现,班上年龄最大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好,不仅仅是在五六岁阶段,甚至在大学阶段也是如此。

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认同这种观点。戴明和戴纳斯基同样也指出,晚入学也有其代价。不过,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既然你的儿子有这么一位为琐事过度操心的母亲,无论如何他都会做得很好。

——9月份出生的卧底经济学家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