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改善穷人的境况
现在你可能已经知道,我既爱喝咖啡又爱喝啤酒。我最喜欢的咖啡产自帝汶岛,我最喜欢的啤酒产自比利时。因为帝汶岛的咖啡豆采摘者和比利时的酿酒工人,我生活得更加快乐。同时,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已使你相信:他们的生活也因为我而更快乐。经济学家研究的这类社会交往活动具有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共赢。
遗憾的是,有些人比其他人赢得更多一些。我过得不错,比利时人也一样,帝汶岛人则不然。如果不是因为贸易,他们的境况会更差,但这不足以令我们释然,将他们忘在脑后。
咖啡豆种植者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缺乏稀缺力量。可以种咖啡豆的地方有很多。大规模种植咖啡豆只需艰苦劳动,无须多少专业技能。单个的咖啡豆种植户没有影响市场价格的力量。即使各国联合行动,也没有稀缺力量。咖啡生产大国曾尝试建立一个卡特尔组织——咖啡生产国协会(Association of Coffee Producing Countries),以控制世界上2/3的咖啡供应,但结果遭到失败,被迫解散。当这个卡特尔成功抬高市场价格后,协会之外其他国家的农民很快发现种植咖啡豆有利可图。越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几年前,这个国家基本不种咖啡豆,但现在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咖啡供应国。只有新的供应者无法轻易进入市场时,卡特尔才拥有稀缺力量。
我们不应忘记,贫困农民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地生产咖啡,原因之一是法国或美国的佛罗里达不长咖啡豆,所以富裕国家无意对咖啡征收高关税。相对而言,未经加工的咖啡豆没有遭遇贸易壁垒,所以,针对牛肉、大米、谷物的贸易壁垒产生另一种深远影响——贫困国家的农民被迫去种植咖啡等市场狭窄的作物,而这样小的市场无力支撑那么多人。
因为咖啡豆种植业如此容易进入,所以我愿做出一种预测:只有多数人变富后,咖啡豆种植户才可能变富。如果咖啡豆种植户变富,而其他农民或血汗工厂的工人仍贫穷,那么他们就会转而种植咖啡豆。咖啡豆的高价总会崩溃,除非血汗工厂里的工人已成为有技术的蓝领,有不错的收入,不再觉得种植咖啡豆有吸引力。
我们需要理解,“公平贸易咖啡”或“非血汗工厂服装”活动的目标狭隘,永远无法持续改善几百万人的生活。有些活动会造成伤害,如阻止纽约市从贫穷国家购买制服的运动。其他活动,如无数公平贸易咖啡的品牌,有可能改善一些咖啡供应商的收入,同时不会造成大量伤害,但它们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咖啡的生产量太高了。只需稍有信息表明咖啡豆种植已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就会有大量无其他出路的人涌过来。现实情况是,只有贫穷国家得到长足发展,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才会改善,咖啡豆价格才会上升,制鞋工厂里的工资和劳动标准才会提高。
会有这种长足发展吗?毋庸置疑。发展中世界里已有几十亿人比他们的父辈更富裕。他们的平均寿命和受教育水平在提高,甚至在并未变富的国家也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自由贸易,故事本身还有更多内容。发展中的经济体要想变得强大,各方面的改革必须到位。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其历史起点更低,但却以更快的速度、为更多的人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将以这个地方作为本书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