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对穷人有利吗
你的跑鞋真不错!但是,难道你不感到一丝内疚吗?
很多跨国公司遭到谴责,说它们让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耐克常常被点名,成了很多运动品牌的众矢之的。有一个特别精彩的例子,麻省理工学院就跳出来一名有胆识的学生乔纳·佩雷蒂(Jonah Peretti),利用耐克提供定制鞋的承诺发难。他自己曾说过:
面对耐克标榜的自由,面对它“你想要什么样的鞋就自己设计什么样的鞋”的承诺,我不禁想到在亚洲和南美洲拥挤的工厂里加工耐克鞋的那些人。作为对耐克提出的挑战,我定制了一双标有“血汗工厂”字样的鞋。
甚至连经济学家都觉得这很好笑,而耐克却不这样觉得。乔纳·佩雷蒂没拿到他定制的鞋。
乔纳·佩雷蒂及同情血汗工厂工人的人恰如其分地使人们关注到一个事实: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时间很长,工资却低得可怜。但对于令人震惊的全球贫困状况,血汗工厂只是症状,却不是病因。工人们自愿到那里工作,这就说明另外的出路更加糟糕,虽然这更加令人难以置信。工人们还会一直待在那里。跨国公司拥有的工厂员工流失率很低,尽管工作条件不好、工资不高,但好于当地公司开办的工厂。而且,本地公司提供的工资可能还多于无业人员的收入:非法摆地摊、妓女,或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寻找可回收的东西。马尼拉就有一个著名的垃圾场叫作“烟雾山”,它在20世纪90年代被关掉,就是因为它已成为一种贫困的象征,令人汗颜。但是,其他垃圾场仍在继续支撑着众多捡垃圾者,他们每人每天能挣5美元。2000年7月,马尼拉Payatas垃圾场的垃圾堆塌方,130人被夺去了生命。然而,相比较在农村地区苦苦挣扎的人们,在城市里这样讨口饭吃的方式还算有吸引力的。例如在拉丁美洲,极端贫困的情况在城市里相对较少,但在农村地区却相当普遍。只要对他人的生存状况有一丝关切,任何人都会对此感到愤慨,但大家也应该认识到,耐克和其他跨国公司并不是问题的根源。
解决这种贫困状况的方式,不是抵制产自发展中国家的鞋子和服装。恰恰相反,当韩国等国家向跨国公司开放后,它们变富了,步伐虽然缓慢,但却很稳健。当更多跨国公司建立起工厂时,它们会相互竞争,吸引技术水平最好的工人。工资上升了,不是因为公司变慷慨了,而是因为要想吸引到优秀工人,它们别无选择。本地公司学到最新生产技术,也变成了大雇主。进工厂工作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所以人们开始学习必要的技术,教育在改善。人们从农村地区出来,使农村剩余人员的收入提高,到达一个可忍受的水平。正式的雇佣关系易于征税,所以政府收入提高,基础设施、医疗条件、学校条件得到改善。贫困状况减少,工资水平不断上升。排除通货膨胀因素,平均每个韩国工人比他父亲20年前的收入提高了4倍。韩国现已成为世界技术的领导者之一,由于足够富裕,它能够像世界其他富国一样,对农业给予大力补贴。血汗工厂已迁往其他地方。
谁看到血汗工厂的情况都很难无动于衷,问题在于如何消除它们。多数经济学家相信,血汗工厂在两方面是好事:它们相对于其他出路是向上的一步,它们还是通向更美好生活的一级台阶。
但是,很多人不这么想。中间偏左的政治评论员威廉·格雷德(William Greider)赞扬纽约市议会在2001年通过的一项决议,该决议要求该市拒绝购买警服和消防队员制服,除非这些东西的生产是以“体面的工资和工厂条件”为前提。这一决议只能伤害到血汗工厂的劳工,他们将会失业,然后回到垃圾山上——对马尼拉的工人来说确有其事。当然,这对富裕国家的纺织工人来说是好消息,他们将得到这个订单。我怀疑以下情况只是巧合:市议会这项决议的起草方是美国纺织品贸易及产业雇工联盟(UNITE),而如果纺织品进口减少,他们正是受益方。如果你觉得我的话不可信,在买衣服时不想良心不安,那么为什么不登录UNITE的网站www.uniteunion.org,去订购“联盟制造、不含血汗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