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理性的傻瓜

2020年7月14日  来源:卧底经济学 作者:[英]蒂姆·哈福德 提供人:frame99......

理性的傻瓜

的确,到底为什么呢?现在来思考一下托尼·戴伊的故事,他是飞利浦–德鲁(Philips & Drew)公司的首席投资官,代表大客户管理养老基金等的投资。1996年,当富时100指数(FTSE 100,该指数反映了伦敦证券交易所100家大公司的业绩表现)到4 000点水平时,托尼·戴伊得出结论,股市价值被高估了,所以他将客户的一大部分股票抛售,将现金存入储蓄账户。在客户、同事、报纸日益激烈的评判声中,他从股市撤资70亿英镑。他被人嘲笑为“末日博士”(Dr. Doom)。当富时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继续攀升时,戴伊显得越来越傻。1999年,飞利浦–德鲁是失去客户最多的基金公司,根据客户收入来排名,1999年它在67家同行公司中排名第66位。戴伊继续坚持股市被高估的观点,避免买进网络股和电信股,将客户大部分的资金存为现金。结局是无法避免的:2000年3月初,公司宣布他提前退休,而人们的一般结论是:他是被逼下台的。伦敦的《泰晤士报》称飞利浦–德鲁是“一个老笑话”,而戴伊的继任者承认戴伊曾承受巨大压力:“这是个孤独的位置。在过去几年中,他曾遭受那么多攻击,日子真是不好过。”

戴伊失去了工作,但他是正确的。就在飞利浦–德鲁公司还未来得及改变策略时,股市的形势急转直下,网络股、电信股、科技股直线下降,股市整体滑落。戴伊一直持有的、并不走红的“价值”股表现坚挺,而现金也好于崩溃的网络股。飞利浦–德鲁公司迅速升至养老基金排行榜的第一位,在2000年6月前的3个月里,为客户赢得6.4%的回报——比迅速下跌的股市的年回报率高出28%。富时指数一跌再跌,从戴伊先生离去时的6 400多点跌到3年后的不足3 300点。戴伊在1996年就得出结论,他的客户若在4 000点时就抛出股票、将钱存入储蓄账户,那么就会好得多。7年后,事实最终证明他是正确的。

托尼·戴伊是正确的,但他明智吗?事实证明几百名基金管理者犯了灾难性的错误,但他们保住了工作,因为大家都错了。托尼·戴伊决定走自己的路,事实最终证明了他的正确,但之前他却遭到媒体的嘲弄、客户的抛弃、雇主的排挤。基金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种有倾向性的激励机制:要是他们决定采纳与大众不同的观点,成功的话,他们将赢得几个客户;而如果失败,他们就会失去工作。似乎更保险的方式是随大流。

这并不是说股价完全脱离现实,只是在说,就有权决定大批资金投资方向的基金管理者而言,他们很多人为了稳拿薪水是在随大流,而非挑选正确的股票。这注定了股市会犯错误。

看长线

这些错误要显现出来可能需要多年时间。谁能确定无疑地说互联网泡沫真的是泡沫?真相可能是,当股价跌到目前这个水平时,可能我们今天正在犯错误。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我发现,做一个长久的回顾必定可以提出正确的问题。当2000年股市高峰期时,很时髦的事就是劝人们买进股票或与股市相关的产品,如养老基金,那时可以拿出一张如下的股票走势图。

图6–1告诉你,股市(图中是经常被引用的美国股票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已迅速攀升,如果你在20世纪80年代初投资,则能够大赚一笔。

图6–1 股市是这样的吗

资料来源:Shiller 2001

其实真正的消息令人警惕。图左侧的数字是“历史上的价格/收益比率”,它们表明股价与之前10年公司利润的关系。所以在1980年,标准普尔500股票的平均价格,是20世纪70年代标准普尔500家公司年均利润的9倍(图6–1中的数字都已经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每年产生100美元利润的股票,在1980年需要花900美元才能买到。20世纪80年代每年产生100美元利润的股票,在1990年需要花1 800美元才能买到。这说明,1990年,投资者很乐观,认为20世纪90年代将比80年代更好;而对于20世纪80年代是否将比20世纪70年代更好,1978年的投资者就没那么乐观。

到2000年时,投资者愿意为20世纪90年代年均利润100美元的股票出价4 500美元。如果说1990年的投资者比1980年的投资者更乐观,那么2000年的投资者已是完全疯狂。之所以愿意为股票出这么高的价,部分是因为人们已更加熟悉股票、更能容忍风险,但最主要的是,它反映了一种观点——一种无意识的、不加深思的观点,即未来的盈利能力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大大超过从前。

让我们先搞清楚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假设。这不是公司利润是否在增加的问题。平均来看,在中期之内,随着经济的扩展,公司利润总是呈现曲折上升的状态。但图6–1中的价格/收益比率已将这一因素计算在内,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明天的利润将很可能超过今天的利润。2000年的投资者所赌的还不止于此。他们所赌的是,明天的利润将比今天的利润大许多——那种情形在股市历史上没有先例,甚至超过铁路出现时,超过美国电气化时,超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发展时。

价格/收益的图不应像艾格尔峰(Eiger)的北坡,它应该相当平坦,或许也有一些高低起伏,但长期看从未真正有过很大变化。值为16的稳定比率说明,我愿意花16美元购买过去一年产生1美元利润的一只股票,或者花1 600美元购买过去一年产生100美元利润的一只股票,或者花160亿美元购买过去一年创造10亿美元利润的一家公司。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其利润可能从1 000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再增加到10亿美元,但长时期内这个比率通常不会改变。它的确随着利率和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发生改变,但这些效应不足以解释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发生的情况。

图6–2 ……或者是这种情形?实属长期观点

资料来源:Shiller 2001

当2000年基金推销员向我出示这类图表时,他们希望告诉我,股市正在不断迅速攀升。但我当时看到的信息是:股市即将崩溃。从历史观点看,长期的价格/收益比率一直停留在16左右。它们经常偏离16,但总是会回归这一数字。耶鲁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曾花时间进行研究,建立了这套模式,即价格/收益比率总是回归到16。而且他还收集到直至1881年的各时期的价格/收益比率。以上两个图都采用了罗伯特·希勒的数据。实际上,第一个图的数据就是摘自第二个图,但两个图给人的印象却是极为不同。从希勒的数据中可明显看出,高于30的比率都是不正常的。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它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在1928年。就像在2000年时一样,1928年时人们为当时的高股价做出很多合理化的解释。希勒的一位前辈、耶鲁的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就曾宣称,股票已到达“一个新的、永久性的高位”。费雪并不是傻瓜,作为货币经济学领域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写了一本书《华尔街崩溃——以及之后》(The Wall Street Crash-And After),列举出当时股价预期停留在高位的各种精彩理由。

费雪认为,经过20世纪20年代末(即华尔街崩溃的开始)股市的最初下挫之后,未来的利润将非常可观,因为最近的大规模兼并产生了效率,新技术得到应用,管理技巧得到了提高,美联储的专业水平也已提高。这种分析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令人奇怪,好像有点耳熟。

遗憾的是,尽管书名是那样,但费雪的书不是在华尔街崩溃后出版的。它出版之后,书中描述的第一幕在现实中演变为一出长得多的大戏,随之而来的是股价暴跌,当然,还有大萧条。

核心关键词不超过3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