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信息
这可不是个没用的问题。经济学家早就知道,如果交易的一方拥有内幕信息,而另一方没有,那么市场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良好运行。这与我们的直觉一致。但直到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发表那篇革命性的论文,经济学界才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深刻性与严重性。
阿克洛夫以旧车市场为例,证明即使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如果卖方对汽车的质量非常了解,而买方不了解,那么市场也无法正常运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出售中的车辆一半是“桃子”,另一半是“柠檬”。“桃子”在潜在买主心中的价值大于卖主,比如对潜在买主来说值5 000美元,对卖主来说值4 000美元;“柠檬”则是一堆不值钱的破零件。卖方确切知道他们卖的车是“柠檬”还是“桃子”,而买方必须猜测。
不介意赌一次的买主会认为,一辆车2 000~2 500美元是个合理的价格,因为它有50%的可能性是“桃子”,也有50%的可能性是“柠檬”。卖方也认为在这种50%对50%的情况下交易是公平的,但卖方面对的不是50%对50%的可能性:卖方明确知道面前的车是“桃子”还是“柠檬”。问题在于:你出价2 500美元,而这辆车是“柠檬”,卖主会抓住你绝不放手;如果这辆车是“桃子”,卖主会觉得你在侮辱他。你四处转悠想以2 500美元买辆车,却很快发现按这种价格出售的只有“柠檬”。当然,如果你出价4 001美元,也可能看到市场上的“桃子”。但“柠檬”不会退到一边,而面对能够正常运转的可能性只有50%的一辆车,4 001美元的价格的确太高。
这不是围绕在市场边缘的小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市场不存在。卖主都不愿以低于4 000美元的价格出售“桃子”,而对于有50%可能性是“柠檬”的车,买主都不愿出那么高的价格。卖主不愿将桃子降价,买主也知道他们不会降价,所以到最后进入交易的都是不值钱的“柠檬”,而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后,“柠檬”的价格已是低得可怜。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做那么极端的假设,则市场不会瘫痪得那么厉害,但结论还是类似的。如果有人比其他人更了解某种产品的质量,则某些高质量产品根本就无法售出,或售出的量不会多。
曾尝试购买二手车的人都理解,阿克洛夫抓住了问题的重点。这个市场本应该运转良好,但是没有。二手车往往便宜而质量差。有好车的卖主总想等着卖个好价,但因为他们不能证明一辆好车真的是“桃子”,他们拿不到这种价钱,最后只能把车留给自己。你可能认为,卖主从他们的内幕信息中获益,但实际上没有赢家,聪明的买主不会跳出来玩这种被操纵的游戏。
让我们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多么令人担心。阿克洛夫所描述的不是一个某些人搞欺诈的市场,问题还要严重得多。他描述了一个本该存在却不存在的市场,而原因只在于内幕信息的腐蚀力量。有好车的卖主应该与买主交易,每次交易产生1 000美元的价值,因为这辆车在卖主和买主的心目中价值相差1 000美元。如果价格接近4 000美元,买主得到的价值更多;如果价格接近5 000美元,则卖主得到的价值更多。但是阿克洛夫证明,这些创造价值的交易之所以没发生,是因为买主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愿购买,而卖主又不能提供证据。
旧车市场并非唯一受内幕信息影响的市场。想想出租屋内的家具,为什么它们不是非常结实?阿克洛夫的模型提供了答案。房屋有很多引人注意甚至明显的特征会影响我们的租赁决定——面积大小、地理位置、室内设计等等。但也有些难以观察到的方面,例如,家具是否耐用。房主很少愿意提供昂贵、耐用的家具,因为房客在搬进来之前难以了解到这一特征,所以房主不愿在这方面多花钱。当然,房主之所以购买便宜、不结实的家具,也可能因为他担心房客会把家具搞坏。但是,同样的担心也可能使得房主购入耐用的东西。因此,配有劣质家具的出租屋的市场很大,但配有耐用家具的出租屋的市场几乎不存在。
内幕信息还意味着,如果你到伦敦莱斯特广场、曼哈顿时代广场、雅典普拉卡这类敲游客竹杠的地方,就无法吃到一顿像样的饭。很少例外地,饥饿的游客总是为平庸无奇的菜肴支付高价。游客之所以付高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更好的选择,甚至只隔几条街就有更好的餐馆。但是,这种敲竹杠的现象不只在于高价。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会看到大批餐馆、迷人的小酒吧、低价位的面食店和汉堡包店、各种高级到低级的食品店都会多收费。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头的”市场——无论一顿好饭指的是炸鸡还是出色的正餐,这种高质量的场所就是找不到。原因很简单:游客只会来一次,很难去挑选哪家餐馆好、哪家不好。好餐馆在哪里,掌握信息的本地人都知道,而拙劣的餐馆保留下来,成为餐饮行业的“柠檬”。
值得强调的是,阿克洛夫描述的不是一种全面无知的情况,而是一方比另一方懂得更多的情况。如果买方和卖方都不知道一辆车是“柠檬”还是“桃子”,那就不会产生问题: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最高达2 500美元,因为那辆车有50%的可能性是“桃子”;同样重要的是,卖方愿意接受任何高于2 000美元的价格,当然他们就能够达成交易。只有当一方谈判者了解太多情况,而另一方了解太少时,双方才不可能达成一致。因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人们对情况的掌握不均衡,所以经济学家往往称之为“不对称信息”。在撕裂了“真话世界”的同时,这种信息上的不均衡会将完美市场完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