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模块化
洛克把人脑视为一台多功能计算机,人出生之后才会往里输入数据,这一观点遭到与之大相径庭的新见解大肆批驳并最终被其取代,新观点认为大脑由一系列专门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是按照早期人类所处环境的特殊需求而被塑造出来,在此过程中,当代人的大脑也得以成形,并且因此生来就包含因应环境解决问题的固有知识。婴儿的表现似乎与洛克和斯金纳的观点相反,他们生来就拥有一些有关世界的经验知识。比如,给他们看的图片如果表示同一物理空间同时被两个物体所占据,他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因为不知怎地,他们知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30]
最为人熟知的大脑模块是脑皮层的左右两个半球区,它们在功能上似乎有各自的专门性,同时又有些彼此交叠。我们可以切除连接左右脑半球的胼胝体或神经束来分别测试二者的功能。 [31] 也有实现其他功能的专门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包括语言、视觉、音乐、决策乃至道德选择。
有的大脑模块可能专门控制完成社会合作任务,对这部分模块所做的最有趣的研究可见于所谓“沃森测试”(Wason test)报告,测试及报告是由心理学家约翰·托比(John Tooby)和莱达·科斯米迪(Leda Cosmides)夫妇完成的。这一测试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旨在考察被测试者在翻开一组印有若干可能答案的卡片后,是否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如果……那么”的假言命题不能成立。在测试中,当命题表达得抽象时,大多数人难以运用逻辑理性进行分析,只有25%的受测试者能做出正确答案。而当托比和科斯米迪用表达社会契约的条件规则开展同一实验时,测试者的表现就大为改观。也就是说,被测试者更容易道破“你若满二十一岁就可以喝啤酒”或“你对公共基金有所投入才有权受益”这类命题的不确切性,而对那些包含熟悉的场景却又不含社会契约内涵的命题(例如“如果有人去波士顿,他会乘地铁”),人们则表现欠佳。 [32] 托比和科斯米迪指出,这一结果说明大脑中存在某种由进化而来的功能,专门解决囚徒困境这类社会合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