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凭直觉认为,资本主义有害于道德生活。市场给每一事物标上价格,把人与人的关系用盈亏底线(bottom line)来折算。按照这种看法,一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社会资本的消耗要大于它的产出。对机构的不信任、信任半径缩小、高犯罪率以及亲属关系的支离破碎,诸如此类发生于北美和欧洲的现象增加了某种糟糕的可能性,即这些发达社会在耗散社会资本的同时又无力再次重建它。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物质富有道德贫穷么?难道市场那种特殊的残酷和冷漠正毁坏我们的社会联系,并教育我们唯有钱才重要,而不是价值观?难道现代资本主义注定会瓦解它自身的道德基础并因此使自己走向崩溃?
事情的真相是,当代科技社会不断需要社会资本,就像以前那样,将之用尽随后重新补充它。需求和供应源的类型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没有多少证据表明对非正式伦理规范的需求会消失,或者人类会停止为自身设立道德标准并不再致力于践行道德标准。正如我们从本书第二部分有关自然和自发秩序的讨论中所见,人类会出于自身目的创立道德标准,一部分是出于本性使然,一部分则是出于他们对私利的追求。在过去,社会资本可能出自诸如等级制宗教或古老的传统这类来源,而这些来源在一部分现代世界中似乎变得不如从前那般坚实可靠。但社会资本并不只有这样的来源。
社会重新创造社会资本的过程不仅复杂而且往往艰难。很多情况下,这一过程要历经数代人,而在社会资本虚弱期,旧的合作规范被摧毁,又缺乏任何能够代替它们的东西,于是令很多人都成为这段时期的牺牲品。大断裂不会自动完成自我纠正。人们必须认识到他们的公共生活已然恶化,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自我毁灭,故而他们必须积极努力地为他们的社会重塑规范,途径则是商讨、争辩、文化争论甚至是文化战争。有证据表明,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情况业已发生,而人类早期的历史给予我们一种信心,重塑规范或重塑道德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