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一创新的力量

2025年1月7日  来源:第一性原理 作者:李善友 提供人:gushang23......

为了对埃隆·马斯克进行全面的研究,我看了许多关于他的图书和文章。其中有本书叫《马斯克:世界上最酷的人》,作者是美国著名商业和管理类博客Wait But Why的博主蒂姆·厄本(Tim Urban)。厄本受马斯克的委托,拜访了他旗下的主要公司,对马斯克以及他身边的同事做了深度访谈,据此写了4篇长篇报道,最终结集成这本记录马斯克商业思维的书。

在这4篇长篇报道中,有一篇专门介绍了马斯克的学习方法,标题十分有趣,翻译成中文为《厨子与厨神:埃隆·马斯克的独家配方》。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大多数人都是厨子,而马斯克是厨神。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厨子很多,厨神却难得。厨子和厨神的最大区别是,厨子是菜谱训练出来的,按部就班地做菜;厨神则是不按菜谱做菜的。不按菜谱做菜,就是不甘于照搬前人的做法,不受既有规则的束缚,致力于创新。我原以为我们是正常的,而他是天才。在我研究之后才发现,他是正常的,而我们被遮蔽住了。遮蔽我们的恰恰像那些哲人所说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本身啊!”

这篇文章让我耳目一新,我非常喜欢且赞同厄本在文中援引马斯克的一段话:“我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被传统和过去的经验束缚太多了。人们几乎不从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思考任何问题。他们会说‘我们会这么做,因为我们过去都是这么做的’,或者‘没人这么做,所以这么做肯定不对’。但是,这么想真是太荒谬了。你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你的逻辑推理,物理学上,我们叫‘从第一性原理开始思考’。你从基础概念开始,然后从那里开始建立你的逻辑推理,最后再看你的结论到底成不成立。你的结论和其他人过去得出的结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创造性思维是时下十分热门的话题,在我看来,创造性思维和第一性原理可以算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很多人看来,创造力是人无我有的某种天赋,事实上,创造性思维和第一性原理一样,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只是大多数人的这种本能被后天的知识和教育遮蔽了。厄本在文章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具体如下。

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教会我们各种事情:是非和黑白、安全和危险,以及你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而不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宗旨就是:我是大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没有商量的余地;也不要争辩,听我的就对了。小孩这时候就会开启我们熟悉的“十万个为什么”模式(马斯克称之为“连锁为什么”)。

小孩的天性不只是想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还想弄明白他(她)的生活环境的规则。要想弄明白一件事,你就要了解这件事是怎么形成的。当家长和老师只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小孩去做1、2、3,只要听话就好了,就好像是给小孩的脑袋里安装一个已经设计好的软件一样。当小孩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是在尝试解析这个软件,看看它是怎么构成的——想弄清楚底层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这样他们才能决定到底应不应该把这些大人看起来十分坚定的事情当回事儿。

孩子最早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时,家长还觉得挺可爱的。但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很快就找到了一种快速结束游戏的方法:因为我说是这样的,所以就是这样的。这种方法就像是在孩子的解析欲望上铺上了水泥地板,再多的“为什么”也钻不过去了。

你看,埃隆·马斯克的那种思维方式原本每个人都有,但正如上文中所述的那样,被正常的知识和教育给遮蔽了。马斯克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过多地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而是坚守自己第一性原理式的创造性思维。

再来看看马斯克的学习方式,你会发现它同样与传统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应当集中精力去学习某一具体领域的东西。马斯克却恰恰相反,他的学习经历跨越了许多学科,包括火箭科学、工程学、物理学、人工智能、太阳能发电和能源等领域。我将这种学习方式称为“迁移式学习”,即把在一个环境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环境中,既可以把在学校或一本书中学到的原理应用于真实世界,也可以把从某一个行业中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另一行业。

马斯克认为,迁移式学习首先应将知识拆解为基本原理,把知识看作一棵语义树很重要。深入细节或枝叶前,保证你可以理解基本原理,也就是主干和大分支,否则细节和树叶就没有可依附的东西。其次,在新领域中重构基本原理,然后在其上悬挂细节。从一个领域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就是将学习到的人工智能、技术、物理和工程学等基本原理在不同领域重构。

我们在前文介绍归纳法时说过,归纳法的一大问题,就是你很难将在一个领域里获得的成功迁移到另外一个领域。由此看来,马斯克的学习方式并非归纳法,而是演绎法,是第一性原理式的思维方式,他不过是将同一种思维方式运用到不同的领域罢了。他在诸多领域内取得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创新,也就是本章的主题——第一创新。

马斯克在互联网界创办了在线金融服务和电子邮件支付业务公司PayPal;在能源界,他收购了发展家用光伏发电项目的Solar City公司;在汽车界,他投资了特斯拉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在航天界,他创办了Space X公司;在交通界,提出了“超级高铁”的理念和计划;在科技界,他与其他硅谷大亨进行连续对话后,决定共同创建OpenAI,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脑科学界,他创办了Neuralink公司,研究对象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太空界,他则时刻准备着移民火星。

如果你看到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尝试进军如此多的领域,你一定会说这个人疯了,但为什么马斯克却能将目标一一实现?原因很简单,这种思维方式于他人而言是多学科、跨领域,但由于马斯克在每个领域中都深深扎根于第一性原理,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和学科,对他而言只是同一件事情而已。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李志刚和张一鸣之间的一次对话。李志刚说:“你们做多元化”,张一鸣说:“你觉得我们多元吗?我觉得我们挺专注的,它们是一个东西。”“外界看字节跳动是App工厂,自然是多元化的,所以我也是这么回答的。”但张一鸣却说他们做的始终是同一件事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你把一件事情深挖到最基础的根源时,你会发现所有具象的东西对你而言都是同样的事情。

从在线支付、能源和电动汽车等行业出发,埃隆·马斯克在创造了伟大的成功之后,逐渐意识到了物理学中的“还原论”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为自己带来的助力,最后回归初心,把第一创新的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梦想。

大家不妨反思一下,将马斯克的学习方式与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比一下,看看差距到底有多大?你一直以来用的是归纳法式的学习方式,还是那种第一性原理式的学习方式?我希望大家都能深刻地记住厄本的那句话:“我原以为我们是正常的,而他是天才,在我研究之后才发现,他是正常的,而我们被遮蔽了,遮蔽我们的恰恰像那些哲人所说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本身啊!”这句话非常令人警醒,我希望你能牢记于心。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