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一性-框架-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自序+第一章 第一性原理:任何理性系统的根基性命题-求存不求真的阿喀琉斯之踵-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基石假设+第二章 公理化思维:人类理性思维的顶级智慧-欧氏几何:人类思维的奇迹-公理化思维的应用+第三章 破界创新:打破基石,边界外延-破界创新三部曲-科学领域的破界创新-IBM和乔布斯的破界创新-成为创新企业家-第四章 组织刷新:使命—战略的破界创新-刷新使命-刷新文化-刷新战略+第五章 第一创新:基于第一性原理进行创新-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人类文化的元知识-埃隆·马斯克的第一创新-第一创新的力量-源自使命的动机-第六章 万物至理:宇宙的终极密码+第七章 从众效应:“真理”的真相-从众效应+第八章 批判性思维: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主体性认同-群体信念-批判性思维-不可知论-反共识-第一性原理:后记

刷新战略

2025年1月7日 字数:2889 来源:第一性原理 作者:李善友 提供人:gushang23......

因为新使命为新的商业系统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所以,纳德拉在第一步成功刷新了企业的使命,以及第二步刷新文化之后,第三步刷新战略就变得非常容易。

纳德拉在打破了原有的使命禁锢之后,发现PC市场已经在逐渐萎缩,而互联网、传感器、物联网等新的联网设备市场正方兴未艾。结合新的使命、时代特点以及微软自身的优势,纳德拉提出了新的轻战略发展模式——移动为先、云为先。纳德拉认为,必须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即微软独一无二的核心,必须拥抱只有微软才能带给世界的东西——微软是提供生产力和平台的专家。

所以,在新的发展战略中,纳德拉提出以下三大要点。

第一,必须重塑生产力和业务流程。微软渴求协助所有人提高生产力,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也无论使用何种设备。

第二,构建智能云平台,帮助初创公司、小企业和大公司提升智能运算。

第三,创造个性化的计算机,可进行跨设备无缝衔接。

我们首先来看移动为先这个战略。

原来微软的主要产品是Office应用软件,它也是微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Office应用软件只能在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上运行,不能在手机中运行,也不能在线使用。但在新使命的驱动下,微软希望协助所有人提高生产力,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也无论他们使用何种设备。所以,移动为先的战略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基石假设,将主要的产品从PC端转移到其他所有的联网设备之上。纳德拉说,世界上接入互联网、传感器和物联网的人会达到30亿。个人计算机的销售量正在下滑,但是“成长性思维”要求微软把“直面现实的勇气”改成“直面机遇的勇气”。微软要赢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联网设备,而不是忧虑不断萎缩的PC市场。

于是,纳德拉取消了对Windows手机操作系统的授权费,所有厂商都能免费使用Windows手机操作系统,包括竞争对手的设备。由于微软进入移动端市场的时机问题,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成熟且得到广泛认可的手机操作系统,而且除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微软过去处于垄断地位时的强势态度也让厂商在选择时摇摆不定。

纳德拉出任CEO后不久,决定全面推广Office产品,合作的操作系统包括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在一次发布会上,纳德拉居然使用iPhone手机演示微软的软件。而在此之前,在鲍尔默时代,如果有高管在公开场合使用Windows Phone之外的手机,是会被斥责的。但在那次发布会上,纳德拉说,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iPhone手机,因为它安装了微软所有的软件和应用。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开场白,但充分地表明了,这次边界的打破将微软带入了一个新世界,微软从封闭开始走向开放。

自2015年9月17日,纳德拉公开使用iPhone演示Outlook之后,微软的每一个部门和员工开始卸去身上很多无形的枷锁和压力。微软高管也开始公开使用iPhone,不再有所顾虑。[3]这对微软而言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不再强行推广自己的Windows系统,不再坚持Office必须与Windows绑定,而是采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将自己的应用在各个操作系统上流通,微软进入一个开放、合作的时代。

截至2017年,微软在手机中已经发布了100多款iOS应用,除此之外,它开始向自己原来的主要竞争对手开源系统Linux释放善意。

在移动为先战略的支持下,原来只靠销售版权为生的Office产品,成功转型升级成Office 365,盈利方式也从收取版权费转变成向用户收取订阅费用。Office 365通过提供软件云端化的体验和服务,2018年实现企业订阅用户1.2亿,个人版付费用户达3140万。华尔街见闻在一题名为《微软已经不再是微软:带你重新认识这位5年4倍的巨头》的文章中评论道:“微软已经将自己从一家卖软件许可的传统公司转型成收取订阅服务费用的互联网公司。”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软已经初步打破了原有的系统边界,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当然,真正把微软重新带回世界之巅的是它的云计算服务。

在出任CEO之前,纳德拉是微软云计算业务的负责人。微软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云计算与互联网、网络社交等新兴浪潮不同,微软虽然没有赶上云技术革新的第一趟班车,但因为云技术开发的难度相对较高,所以微软入局的时机,尚不算太迟。

2011年,纳德拉被任命为STB部门负责人,该部门是在微软内部仅次于Office业务部和Windows业务部的第三大业务部,它的主营业务是Windows服务器和SQL服务器,还包括正在孵化当中的云服务(Azure)。但是,当时服务器与工具业务板块正处于商业成功的顶峰,提供云服务的仅仅是一个代号为“赤犬”(red dog)的边缘化小团队。

与此同时,亚马逊的云服务(AWS)已日趋成熟,业务收入达到数十亿美元,而微软的仅有区区几百万美元。也就是说,无论在微软内部还是在市场上,最初云服务都属于一个非常小的业务单元。

但纳德拉在当时就预判,云服务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他说服团队,采取了有违直觉的战略,将工作重点从收入规模庞大的服务器工具业务,转向微不足道的、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云服务。当时,几乎所有部门的同事都反对这项决定,因为他们在旧使命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认为服务器才是微软的主流产品。但是纳德拉非常坚定,他说:“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必须达成共识,云为先是我们的指南针。”

不得不承认,在云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亚马逊的AWS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但纳德拉认为,AWS是公有云的策略,主要客户是中小型客户,而除了这些中小型客户,市场上还有一定数量的大客户在云服务方面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所以微软巧妙地避开了AWS的强势领域,从大客户入手,量身定制了符合大客户需求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混合云、智能云等。微软甚至还为大客户提供了一些独一无二的工具,比如办公软件一键引入功能等。微软作为后起之秀,在云技术方面,并不比AWS做得更好,但它的服务是相对独一无二的。

纳德拉把云计算作为微软的战略核心,而不再强调操作系统的价值,投入大量人力开发Linux,使其支持亚马逊的云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领先者Windows也被边缘化了,原来的Windows云被他更名为微软云(Micrsoft Azure)。同时,他还果断地砍掉了很多没有优势甚至已经成为拖累的业务板块,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卖掉了之前收购的诺基亚手机。然后,他把资金、人力等全部“弹药”投入云技术开发业务板块,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他用7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代码托管网站GitHub,聚拢技术开发人员为微软云开发第三方应用。他甚至为了铺设云场景,花费262亿美元收购了LinkedIn(领英),把海量商业用户引向微软的云端。

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微软云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同类型产品中的第二名,市场份额占比为14%,同时期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占比34%,谷歌的市场份额占比6%。当时,微软云的营业收入达到200亿美元,首次超过总收入的20%,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年初时仅为5%。我想,到今天它的比例应该更高了,仅仅几年的时间,云服务已经成功代替Windows成为微软真正的第二曲线,也成了微软新时代的代名词。

在微软的历史里,Windows几乎是微软的同义词,连微软的商标都是Windows视窗。2013年,鲍尔默说过,在微软没有什么东西比Windows更重要。但当以PC为中心的主营业务Windows处于极限点之后的失速阶段时,纳德拉大胆地采用了去Windows策略,勇敢地打破了原有系统的边界,实现了企业的破界创新。

2015年纳德拉把Windows连同Xbox主机、Surface PC等一系列业务打包划入“More Personal Computer”这一业务类别,迈出了“去Windows化”的第一步。2018年3月,微软宣布了纳德拉上任以来最大的公司重组计划,将Windows部门分拆后,并入两个新成立的部门中。至此,Windows这个词甚至都已经在微软内部消失了。

2014年2月7日,纳德拉成为微软第三任CEO,当天市值3017亿美元;2018年11月30日,微软市值冲顶8512亿美元,超越苹果公司,重返第一;2020年1月1日,微软市值1.21万亿美元。

纳德拉说,Windows既是光环也是枷锁,卸下它才能走得更远。只有忘掉过去的辉煌,打破原有的认知,才能在新时期找到新的发展方式。对于纳德拉对微软的刷新,盖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在纳德拉的领导下,微软已经改变了原来完全以Windows为中心的策略,走向了全新的未来。

从刷新微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任何战略之下都有隐含假设,本章中我们总结为使命。如果你的企业暂时没有使命,就不要硬套,找到深层次的隐含假设或第一性原理,作为战略基石就好。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定义的使命是一种最自然的、内在的声音的表露,即我们为什么而存在?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有了我们的存在,这个世界会更美好,还是会更坏?这些都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1]熵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2]《刷新》中文版的副书名为“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

[3]严冬雪. 微软靠什么重新崛起?[J/OL].AI财经社,(2017-06-16)[2020-06-06.]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