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刷新使命

2025年1月7日  来源:第一性原理 作者:李善友 提供人:gushang23......

考虑到企业使命的根基性地位,纳德拉上任之后选择的第一个着眼点,就是刷新微软的使命。这是他整个战略变革中最亮眼的地方:不是从内容着手,而是从结构着手。

1976年,盖茨为微软制定的使命是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个人计算机。从这个使命出发不难理解,微软在前15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以PC产品作为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于是Office的销售捆绑在Windows系统上,而Windows系统只能够安装在PC之上,从而构成了天然的一切。这是使命驱动战略这样一个典型模型。

结合微软当时所处的时代特点,纳德拉敏锐地发现盖茨对微软使命的定义在逻辑上存在一个极限点:微软并没有考虑到,一旦目标达成,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末,至少在发达国家,微软旧使命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在21世纪初,在鲍尔默的领导下,微软努力保持了在PC市场的领先地位,却没有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也就是说,在纳德拉接手CEO职位之前,微软的使命已经阶段性实现,同时没有新的目标指引公司的发展方向,员工感受不到使命愿景的激励,而旧使命反而禁锢了公司的发展。

在详细讲解纳德拉如何刷新微软使命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纳德拉为微软制定的使命是什么。换个角度来说,企业的使命到底由何而来?在《刷新》这本书的英文版中,除了主书名,还有一个副书名,直译过来的意思是“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2]。类似的话,乔布斯也说过,在重返苹果公司之前,他对苹果公司的评价是苹果的产品没有灵魂。那么,公司的灵魂到底是什么呢?纳德拉说:“我说的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灵魂,而是一种最自然的、表露内心的声音。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而存在?”

我以前特别不喜欢“使命”这个词,认为说使命、价值观,都是为了宣传,只是公司高管脑力激荡想出的一些好词,而企业真的做到了吗?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把使命当作根基来对待,而纳德拉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对使命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我们往往为了某个目的、某个初心往前走,但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这个世界由于我们的存在会有什么不同,或者换成更极端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公司明天消失了,会对这个世界有什么影响吗。一般来讲,大家会用盈利衡量公司存在的目的,而像乔布斯、纳德拉这些顶级的管理者,则会从企业存在的意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

纳德拉开始通过灵魂拷问的方式,想要从比尔·盖茨40年前所制定的目标中找到他制定这一目标的第一性原理。盖茨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个目标呢?盖茨当时为什么要创办微软公司呢?他提出这个目标背后的精神是什么呢?通过一系列的追问,纳德拉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盖茨之所以会提出这种目标,其背后是“为了给他人赋能”。

根据为他人赋能的第一性原理,纳德拉推导出一个结论:微软的使命不是单纯地生产计算机和软件产品,而是为了帮助其他人做事、做成事。微软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打造可以赋能他人的产品。至此,纳德拉找到了微软在新时代的新使命,那就是赋能全球每一人、每一个组织,帮助他们成就不凡。这里的关键词已经变成了“赋能”和“帮助”。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