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一性-框架-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自序+第一章 第一性原理:任何理性系统的根基性命题-求存不求真的阿喀琉斯之踵-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基石假设+第二章 公理化思维:人类理性思维的顶级智慧-欧氏几何:人类思维的奇迹-公理化思维的应用-第三章 破界创新:打破基石,边界外延-破界创新三部曲-科学领域的破界创新-IBM和乔布斯的破界创新-成为创新企业家+第四章 组织刷新:使命—战略的破界创新-刷新使命-刷新文化-刷新战略+第五章 第一创新:基于第一性原理进行创新-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人类文化的元知识-埃隆·马斯克的第一创新-第一创新的力量-源自使命的动机-第六章 万物至理:宇宙的终极密码+第七章 从众效应:“真理”的真相-从众效应+第八章 批判性思维: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主体性认同-群体信念-批判性思维-不可知论-反共识-第一性原理:后记

破界创新三部曲

2025年1月7日 字数:2251 来源:第一性原理 作者:李善友 提供人:gushang23......

破界创新三部曲

在企业的创新模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叫作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事实上,破界创新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颠覆式创新。破界创新是一种笛卡儿式的转向,所谓的破界,不是破外在现实的边界,而是破内在认知的边界。一般而言,大多数创新行为都是在外部事物上的创新,比如我在《第二曲线创新》(第2版)中提到的组合创新、单点破局等,都是通过外部的创新引导整个内部的变化。破界创新则是通过打破内在认知边界引起外在现实变化,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创新方式。

在这里,我提出了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其他的创新很像是武侠小说里所说的外家功夫,有各种各样的招数,能够见招拆招、克敌制胜;而破界创新就像是内家功夫,虽然招数简练,但力量雄浑,往往能够一击制胜。

关于如何打破认知边界,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论。实际上,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任何理性系统的边界都是由第一性原理决定的。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作为理性系统得以形成的元起点,虽然支撑了整个理性系统,但它同时也禁锢了这个系统的边界。它是系统得以形成的根基之处、最大的确定性之源,因此也是系统的最脆弱之处,是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

所以,要想打破系统的边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作为基石假设的第一性原理击碎。当地基垮塌,建设在地基之上的高楼大厦自然也会随之轰然倒塌(见图3-1)。


图3-1 第一性原理支撑了理性系统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第一性原理并不在理性系统之内,我们作为系统内部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发现第一性原理,更遑论打破它。第一性原理如同系统的“黑洞”一般,它既是系统的能量,又是系统的禁锢,任何系统和个人都很难摆脱这样的“黑洞”。所以,我们必须从系统中跳脱出来,从外部发现第一性原理,然后合理地打破它,塑造新的第一性原理,去构筑新的系统。对个人来说,个人的成长必须打破认知的黑洞;对组织来说,组织的变革需要打破系统的黑洞(见图3-2)。

我们一直在强调“不破不立”,“破”的是系统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立”的是一个新的第一性原理,这个方法论就叫作破界创新。在具体的工作中,破界创新可以分成以下3个步骤操作,我们称之为“破界创新三部曲”。


图3-2 破界创新示意图

1.“破”隐含假设[1]

对既有的系统,人们通常会遗忘隐含的基石假设(故称之为“隐含假设”),所以破界创新的第一步就是破隐含假设(也是破界创新最难的一步)。那么,如何跳出现有系统,找到并打破隐含假设?答案是通过哲学的思维。从狭义层面分析,研究具体对象的学问叫作科学,而把第一性原理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叫作哲学[2]。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系统之中,我们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永远看不到系统本身的隐含假设,只有跳出系统才能看到系统的边界,就像鱼跳出水面才能看到自己生活在水中一样。

那么,如何跳出?只有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才能从现有系统中跳出,找到并打破束缚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2.“立”基石假设

在打破原有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之后,你需要重新定义系统的“基石假设”。第二个步骤相对容易,当隐含假设已经被识别,其中的逻辑漏洞也就立刻显现,而如果这个错误能够被第一时间察觉,一个新的基石假设便能够很容易被建立起来。需要注意的是,你重构的“基石假设”一定要比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层次更深、强度更大,这决定了新系统的边界和强度,否则便是白费力气。而更深、更大的系统通常都存在于基础学科中,如果你仅仅是在商言商,就无法提出破界创新的方法论,只有基于基础学科的基石假设,才会构建出一个更大的系统。

3.“见”全新系统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在新的“基石假设”之上,通过公理化方法演绎出新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在完成这一步骤之后,自然就会生成新系统的边界,这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无须过度关注。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般最关注的是解决方案,最看重解决方案的“内容”。但是,与其在内容本身上下功夫,不如去探寻这个内容下面的“一”,尤其是要打破那个隐含假设,这才是最关键的。当把这个“一”打破,方案自然而然便会出现。就像在这三个步骤中,第三个步骤的发生,其实就是前两个步骤的结果。

这是一种不同于我们过去的思维方式,也是混沌大学最核心的思维方式。破界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是在内容上做功,而是在结构上做功,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做功。

过去我们认为,事业成功需要的是努力、勤奋和大量的时间,但那些工作全都在系统的边界之内。其实,创业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认知,是在系统之外的东西,需要静下来,独立思考。

破界创新的难点

事实上,破界创新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发现和打破隐含假设。与禅修非常类似,当看到“隐含假设”时,我们就“开始”打破它了。通常,最常见的隐含假设就是群体信念,它包含你与周围人的共识,也有行业的常规,它们往往构成我们认知的隐含假设,而你身处群体信念之内,却难以察觉。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深入骨髓的从众心理,我们会把社会中的主流思想当作真理看待。实际上,所谓群体的信念都是最危险的隐含假设。尤其是它已经深入人心到变成一种常识或者共识,当人们根本不会去质疑它甚至是忘了质疑它的时候,人们就会被这个群体信念禁锢。

出现这种情况与人类的心理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人类缺乏抵御天灾和野兽的手段,只有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才能确保生存,而不合群的人面临的往往是死亡。从那个时候开始,听从群体认知的习惯就深深地烙印在人类的基因中了。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秘诀在于,人类能创造并且相信某些虚构的故事”。在《人类简史》一书中,他用了这样一段话来描述虚构的力量:“‘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宗教之所以能够让人们产生信仰,没有真实价值的纸币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畅通无阻地流通,其实都仰赖于人类自身的想象力。我们提出了某种假想,然后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把这种虚构的故事具象成了某种现实的存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这种假想,最后虚构的故事就成了真理。

所以,我们要学会质疑群体性的共识,敢于打破群体信念,这是破除隐含假设的方法之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