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商业领域的创新也是如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第一特征,也是打破认知边界的必要条件。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普遍怀疑,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敢于质疑群体共识的观点,才可以打破原有的认知藩篱,突破创新。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讲解批判性思维,全书也是在不断地应用这种思维方式——不是批判思维的内容,而是批判思维的结构,即寻找到任何系统的隐含假设并打破它。
在第七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客观真理”存在,既然如此,我们在认知、改变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应该从何处落脚、从何处起步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之所以“客观真理”不存在于现实环境中,是因为人类的认知受到边界的限制。实际上,我一直相信,在世界的源头一定存在一条绝对的真理,只是目前我们无法认知到。
其次,在现实世界中,虽然没有绝对的真理,但却存在大量暂时正确的信念和逻辑。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这些暂时正确的理念,足以作为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基石”,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及的“求存不求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判断一个信念是否暂时正确呢?在逻辑学领域,信念“正确”的判断标准是“逻辑三洽”,即自洽、他洽和续洽。在讲解批判性思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逻辑三洽。
逻辑三洽
1.逻辑自洽
所谓逻辑自洽,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信念的逻辑体系环节自身可以自圆其说;二是这个信念的逻辑与相关事实之间可以相互证明。
关于信念逻辑体系的自圆其说,不用多说,人们也能够理解。只要信念中的内容在逻辑上可以前后印证,相互说明,并且在印证的过程中没有逻辑错误,自然可以称得上是周全圆融。
逻辑与事实之间的相互验证,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通常情况下,成功通过实践考验的信念往往具备暂时的正确性。但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存在于逻辑层面。
2.逻辑他洽
简单来说,逻辑他洽就是信念所处的逻辑系统,要与周边相关的逻辑系统以及更深层次的逻辑系统保持一致。
比如在物理学领域,爱因斯坦说过,自己的理论有可能很快被人推翻,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是不太容易被推翻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截至今天,物理学领域有很多所谓的“定理”被推翻,但熵增定律始终保持自身的有效性,正因为如此,熵增定律被认定是物理学的底层定律之一。换句话说,任何物理学概念,只有在符合熵增定律、狭义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理论等物理学底层定律的基础上,才能作为暂时正确的公理被确认下来。比如,永动机概念,正是因为违反了熵增定律,才被判别为不可能实现的技术。
在商业场景中,所谓的逻辑他洽通常表现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理念需要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复杂性科学等商业的根基性学科保持一致。
3.逻辑续洽
逻辑续洽是指原有被证明暂时正确的信念,在时代和场景发生变化之后,依然可以保持逻辑正确。换个角度来讲,当信念涉及的领域内出现新事物、新信息和新证据时,我们必须判断原有的信念是否依然可以与新的经验或信息相融。如果原有信念的逻辑体系出现错乱,就意味着这个信念已经不再正确,不再具备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