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政治制度-《封建论》:柳宗元的国家政治学说-家国和城邦,不同的经济类型,塑造了中西方不同的政治结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诺奖巨大争议背后:《国家为什么失败》,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获得成功-(三)成功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人类工业革命的“胚胎发育”演化模式-(二)中国快速工业化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胜利吗-(三)苏联和东欧改革为什么失败印度为何比不过中国-中等收入陷阱-吴敬琏:国家为什么失败-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解读版)-一、国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二、制度怎样决定了国家的成败-三、不同的制度,可能引发怎样的后果-1、很靠近却很不一样-(3)从卡哈马卡-(6)创意、创立企业、取得贷款-(7)路径依赖式的改变-(4)来到詹姆斯镇-2、 无效的理论-(3)文化假说-(2)地理假说-(4)无知假说-3、 富裕与贫穷的形成-(3)富裕的引擎-(5)为什么不总是选择富裕-(6)刚果长期的痛-(7)榨取式政治制度下的成长-4、 小差异和关键时期:历史的重量-(2)广纳式制度的形成-(4)偶然的历史发展-(5)了解今日的情形-5、 “我已见过未来,它行得通”:榨取式制度下的成长-(2)卡塞河河岸-(4)不稳定的榨取-6、 渐行渐远-(2)罗马之善-(3)罗马之恶-(4)没有人从文都兰达写信-7、 转折点-(2)随时存在的政治冲突-(3)光荣革命-(4)工业革命-(5)为什么发生在英国-8、 别在我们的领土:发展的障碍-(2)小差异却有大影响-(3)对工业的恐惧-(4)禁止船运-(6)萨马利人的后代-9、 倒退发展-(2)司空见惯的制度-(3)打造二元经济-10、 富裕的扩散-(2)冲破障碍:法国大革命-(3)革命输出-(4)追求现代化-(5)世界不平等的根源-11、 良性循环-(2)民主的缓慢进程-(3)粉碎托拉斯-(4)买通法院-12、 恶性循环-(2)从赐封到强占土地-(3)从奴隶到吉姆-克劳-(4)寡头铁律-13、当前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2)儿童十字军-(3)谁才是政府-(4)小畜栏-(7)不公平的游戏-(8)国家为什么会失败-14、打破窠臼-(2)南方榨取式制度的末日-(3)中国的重生-15、理解富裕与贫困-(2)威权式成长难以抗拒的吸引力-(3)繁荣富裕不是设计出来的-(4)外援的失灵-(5)赋权-政治秩序的起源 : 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导读: 重新带回国家-序言+第一部分:国家之前-第1章:政治的必需-政治焦虑-政治衰败-无政府幻想-达到丹麦-中国第一-底下无数龟-第2章:自然状态-黑猩猩政治与人类政治发展的关系-唯独人类-红脸野兽-寻求承认的斗争-政治发展的基础-进化与迁移-第3章:表亲的专横-史前阶段-家庭和族团层次的组织-从族团到部落-祖先和宗教-宗教和权力-第4章:部落社会的财产、正义、战争-亲戚关系和私人财产-法律和正义-战争和军事组织-从部落制到保护人—依附者和政治机器-第5章:“利维坦”的降临-国家形成的理论-国家为何不是普世共有+第二部分:国家建设-第6章:中国的部落制-中国的家庭和亲戚关系-中国的“封建”时期-第7章:战争和中国国家的兴起-持续战争带来的制度改革-商鞅的反家庭运动-儒家与法家-中国发展路径为何异于欧洲-多种现代化-第8章:伟大的汉朝制度-秦朝国家和崩溃-汉朝政府的性质-第9章:政治衰败和家族政府的复辟-富人更富-国家分裂和家族制复辟-强大的中国国家-第10章:印度的弯路-印度部落社会-印度家庭和亲戚关系-过渡到国家-弯路-第11章:瓦尔纳和迦提-印度宗教的合理性-思想及其政治后果-第12章:印度政体的弱点-孔雀帝国:何等国家-社会战胜政治-第13章:军事奴隶制与穆斯林走出部落制-创建穆斯林国家-军事奴隶制的起源-第14章:马穆鲁克挽救伊斯兰教-马穆鲁克的衰退-作为犯罪集团的国家-第15章:奥斯曼帝国的运作和衰退-仅一代的贵族-完善军事奴隶制-作为治理机构的奥斯曼国家-家族制的复辟和衰败-奥斯曼帝国的遗产-第16章: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从身份到契约-欧洲建国的社会背景-第三部分:法治-第17章:法治的起源-法治的现代迷惑-法律早于立法的哈耶克理论-从惯例法到普通法+第18章:教会变为国家-天主教会宣告独立-罗马法的再现-中世纪教会为法治树立先例+第19章:国家变为教会-中东的法治-国家与清真寺的分离-印度和伊斯兰教的法治无法幸免于西方的叩门-西欧的法治为何较强+第20章:东方专制主义-唐宋过渡之后的中国现代化-天命+第21章:“坐寇”-好政府,坏政府-“坏皇帝”的问题-光有制度还不够+第四部分-第22章:政治负责制的兴起-向平等进军-仅了解一个国家等于不懂国家-欧洲的东周时期-法律在欧洲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建设的架构-第23章:寻租者-家族专制主义的起点-总督和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局限和改革的不可行-抵抗法国专制主义的失败-寻租的社会-第24章:家族化跨越大西洋-破产的西班牙国家-无代表仍纳税-制度移植到新大陆-大庄园的铁律-第25章:易北河以东-主人和奴隶-宪政主义及其在匈牙利的衰落-自由和寡头政治-第26章:更完美的专制主义-自由选择-彼得大帝之后-第27章:征税和代表权-英国政治团结的根源-自由城市和资产阶级-征税斗争-光荣革命-第28章:负责制或专制主义-弱的专制主义-英国的结果为何不像匈牙利-达到丹麦+第五部分:迈向政治发展理论-第29章:政治发展和政治衰败-政治的生物基础-思想作为原因-政治发展的普遍机制-制度(机构)-政治衰败-暴力和功能失调的均衡-第30章:政治发展的过去和现在-马尔萨斯式世界中的政治-当代条件下的发展-现代发展的范例-今天的负责制-致谢+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导读:如何到达丹麦-引言:政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发展-第一部分:国家-第1章:何为政治发展-第2章:发展的各个方面-第3章:官僚体系-第4章:普鲁士建立国家-第5章:腐败-第6章:民主发源地-第7章:意大利和低信任的平衡-第8章:庇护政治和改革-第9章:美国开创依附主义-第10章:分赃体系的终结-第11章:铁路、森林和美国的国家建设-第12章:民族建设-第13章:好政府,坏政府-第二部分:外来制度-第14章:尼日利亚-第15章:地理-第16章:白银、黄金和蔗糖-第17章:不叫的狗-第18章:清洁的石板-第19章:非洲风暴-第20章:间接统治-第21章:国产或进口的制度-第22章:共同语-第23章:强大的亚洲国家-第24章:法律在中国的挣扎-第25章:中国国家的再造-第26章:三个地区-第三部分:民主-第27章:民主为什么会扩展-第28章:通向民主的漫长之路-第29章:从1848年到阿拉伯之春-第30章:中产阶级和民主的未来-第四部分:政治衰败-第31章:政治衰败-第32章:法院和政党的国家-第34章:否决制的美国-第35章:自主和服从-第36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第33章:国会和美国政治的家族制复辟-致谢

法律早于立法的哈耶克理论

2025年1月1日 字数:1397 来源: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作者: 提供人:gushang23......

伟大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发展了关于法律起源的精深理论,为法治的涵义提供了重要见解,成为今日人们思考法律的框架。哈耶克被称作当代自由至上主义的教父,但自由至上主义者并不反对规则。根据哈耶克,“共同规则的存在使社会中个人的和平共处成为可能”。 [12] 在法律起源上,哈耶克把批判矛头指向所谓的“唯理主义”或“建构主义”理解。这种理解思路认为,立法者理性地研究社会问题,从而发明法律,以建立自以为更好的社会秩序。在哈耶克看来,建构主义只是过去三百年的自负,尤其是部分法国思想家,包括笛卡尔(Descartes)和伏尔泰(Voltaire),都认为人的大脑足以理解人类社会的工作方式。这导致了哈耶克所谓的铸成大错,如法国和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其时,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力以公正社会的预设重整社会。在哈耶克的时代(20世纪的中期),这个错误不仅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依赖理性计划和中央集权的苏联,还发生在欧洲的社会民主党执政的福利国家。

在哈耶克看来,错误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没有一名计划者,能掌握足够的社会实际运作知识,以作出理性的重新安排。社会中的知识,大部分具有本地特性,再向整个社会扩散,没人能掌握足够信息来预测法律或规则改革后的效果。 [13]

哈耶克认为,社会秩序不是自上而下的理性计划的结果,而是在数百或数千分散个人的互动中自发产生的。那些个人尝试各式规则,保留有效的,拒绝无效的。社会秩序产生的过程是递增、进化、分散的,只有借用无数个人的本地知识,有效的“大型社会”方能出现。自发的秩序获得发展,以达尔文为生物有机体所安排的方式——分散的适应和选择,并不倚靠创世主的专门设计。

在哈耶克看来,法律本身便构成一种自发秩序,“毫无疑问,人们发现可以制作或更改法律之前,它已存在良久”。事实上,“个人学会观察(和遵守)行为规则之后的很久,才用语言将之表述出来”。立法——有意识颁布的新规则——“发生于人类历史的相对晚期……所有的法律都是、能够是、也应该是,立法者的自由发明……事实上,这是一种谬误,一个建构论唯理主义的谬种”。 [14]

哈耶克心目中的自发秩序模型就是英国的普通法,无数法官设法将普遍规则用于所面对的特定案例,其判决的累积促使法律的进化发展:

英国人享有的自由在18世纪令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们羡慕不已……它是这样一个事实的结果,即支配法院审判的法律乃是普通法。该法律独立于任何个人意志,它既约束独立的法院,又为这些法院所发展。对于普通法,议会很少加以干预,即便有所干预,其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澄清某一法律系统内的疑点。 [15]

哈耶克由此锁定法治的本质:代表整个共同体愿望的既存法律,高于当前政府的意志,它限制着政府的立法范围。他对英国普通法的偏爱,获得当代经济学家的赞同,他们也认为,它比欧洲大陆的民法传统更为灵活,对市场更为友好。 [16]

哈耶克在解说其法律起源理论时作出两项声明,一项是实证性的,另一项是规范性的。他主张在大多数社会中,法律以自发的进化方式发展,这种自然生成的法律应该优于有意识制定的法律。这一解释也是伟大的英国法学家爱德华·柯克(Sir Edward Coke)所推崇的,他认为普通法始于太古时代。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在为渐进主义(Incrementalism)辩护时,也援引此一解释。 [17] 哈耶克是强大国家的伟大敌人,不管是苏联风格的共产党专政,还是以再分配和调节来实现“社会公正”的欧洲社会民主政体。在法律学者罗伯特·埃里克森(Robert Ellickson)所谓的“法律中心论”和“法律外围论”的长久争论上,哈耶克立场鲜明地站在后者一边。前者认为,正式制定的法律创立和塑造了道德规则;后者主张,它们只是编纂了非正式的既存规范。 [18]

然而,哈耶克对最低限度国家的规范性偏爱,扭曲了他对法律起源的实证性见解。在很多社会,法律的存在确实早于立法,但政治当局经常介入以作修改,甚至在早期社会也是这样。现代法治的出现全靠强大中央国家的执法,其显而易见之处甚至可在他偏爱的普通法的起源中找到。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