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其一,麻木于兵祸。

2024年12月27日  来源: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作者:熊培云 提供人:gushang23......

其一,麻木于兵祸。

晚清以降,中国已是“全国皆兵(祸)”。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从辛亥革命到紧随其后的军阀混战与北伐战争,然后是国共之间的混战(围剿与反围剿),直到日军大军压境,这片土地早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成为名副其实的“热土”。如此混战局面,再有理想的政府恐怕也只能是勉力维持,而民众更是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幸被拉去当兵的人,没什么文化和背景,多是些生活中的失败者、铤而走险者。在军阀混战、党同伐异的时代,他们更像是私人武装,只知道冲锋陷阵,一旦不幸战死沙场,却不知道究竟为何牺牲。一切正应了明恩溥当年的嘲笑——量身高只量到肩膀的中国士兵是“除了脑袋,其他地方都可以派上用场”。而被打得溃不成军的,又化作土匪,深入浅出,成群结队祸害百姓。从兵乱到匪乱,毕竟这都是些有枪又有组织的人,到哪里都可以胜过手无寸铁的涣散的一群。如时人所说,兵匪自是希望天下越乱越好,“譬如拾柴枝的人,为要给拾得盈握盈筐的柴枝,就唯恐天不打飓风,而为了飓风倒塌的屋宇,毁伤的人畜,他是不管的”。

而农民,注定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群。他们更习惯于在自己的小圈子承受人生的意义,更愿意花更多时间关心猪栏里的猪仔,而不是谁来坐江山。你可以说这些人自私、短视、不求长进,但这确实是生活给予农民的经验,谁当皇帝都一样。除了让自己活下去,对其他事他们早已经无能为力。面对逆境,他们将所有不幸与痛苦委之于命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宿命感同样被他们用来思考国家的命运:中国人被日本人打,是命里注定的事情;日本人杀到中国来,只怨中国人命短;至于这个国家是不是该绝,自有命运安排,用不着自己操心。

由于战时的统制经济与日军对部分交通的封锁,战争所给予农民的是买不起食盐、卖不出谷米,是整个生活的举步维艰。既然战争如此残酷,那么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不是参战,而是让这种“全国皆兵”的战乱早点结束。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