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中下旬,印度东北部城市古瓦哈提都会迎来几百万印度教徒,他们齐聚在古瓦哈提的卡摩加耶寺,一同庆祝迦梨女神节(Ambubachi Mela)[1]。
迦梨女神节可以说是一个“大姨妈”节。
相传,这段时间是大地之母Devi Kamakhya一年一度来“大姨妈”的日子。节日期间,卡摩加耶寺会关闭三天,因为人们相信女神在这三天里是不洁净的。三天之后,Devi Kamakhya沐浴之后恢复纯洁,寺庙重新开门,迎接信奉者对女神的膜拜。
(图源:wiki)
女神终究是女神,一年才来一次“大姨妈”,还会因“大姨妈”而有专门的节日受人膜拜。
然而现实中的女性一年却要忍受“大姨妈”十几次折磨,她们可没有什么月经节,并且还要为此耗费很多资源。
按照一次月经量40mL[2]、一生要来450次月经[3]算的话,一个女人一辈子光因为月经就要流血18L(跟饮水机上一大桶水的体积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体积的3倍多!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把女人因月经而花费的一切都算上,一个女人一生要为“大姨妈”花1.8万美元[4]。(中国女性应该花的少一些?毕竟喝热水能解决很多问题)
1.8万美元是这样花的[4]
再想想我们的祖先,她们那个时候生存环境那么原始,月经所带来的血腥气,难道不会给周围的捕食者提供线索吗[5]?这难道不算“死亡信号”吗?
所以,不论是从哪个方面考虑,月经都是不划算的。那么,为什么人类都进化成那么高级的生物了,还要保留月经这种看起来非常不划算的特征呢?
千古迷思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女人关心,男人也很关心;不光现代人关心,古代人也很关心。
两千多年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经血为精子变成胚胎提供了无机质[6]。那时的精子还被叫做“男性本原”,并且还没有卵子一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胎儿的形成主要靠男性,因为男性本原贡献了力量和生命,而女性只是提供了无机质。(佩服亚里士多德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精子中蕴含着胎儿 图源:wiki
现在看来如此荒唐的理论却一直存在了几千年,甚至还影响着基督教对男人和女人的看法(想想亚当和夏娃)。
“体液学说”的铁粉盖伦在人为什么要来月经这件事儿上,也不忘再吹一把“体液学说”。盖伦认为月经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血液[6],而且他还认为导致乳腺癌的黑胆汁也会随经血流出,而绝经后的女性因为没了月经,所以乳腺癌的发病率更高。
盖伦的注视(图源:wiki)
古代人信誓旦旦的荒唐解释权当一乐、笑笑罢了。然而,即使是在科学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为什么要来月经也是众说纷纭。
有一种理论认为月经可以保护子宫,免受精子带来的病原体感染[6]。
这种解释乍一听好像还挺有道理的,毕竟精子长途跋涉来到子宫,的确可能会携带病原体。
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受到衣原体、淋病奈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图源:feministaa.com)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月经是一种比较节能的方式[6]。
这种理论认为,子宫内膜富含血管,需要源源不断地供给能量。每个月让子宫内膜剥落一次再重新长一次,要比在没有胚胎植入的情况下还维持子宫内膜增厚的状态更节省能量。
然而这种解释没有考虑到成功妊娠需要子宫在不同时序下发挥不同的功能,还是受到了许多人质疑。
要想回答人为什么要来月经,或许我们应该从进化、基因层面上仔细掰扯掰扯。
母胎较量
其实,人类并不是唯一会来月经的动物。除了人类还有一些哺乳动物也会来月经,比如灵长目的猩猩、卷尾猴,翼手目的某些蝙蝠,非洲兽总目的象鼩[qú][7]。不过从哺乳动物总体来看,月经这一特征还是比较少见的。那么,这些动物又为何出现月经呢?
系统发生树[7]粉色-月经动物,黑色-非月经动物,斜线-月经与否不清楚的动物
科学家们发现月经动物存在某些共同的生殖特征,比如都是自发排卵、交配时间不局限于排卵期。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月经动物都具有血液绒毛膜型胎盘,这是所有胎盘类型中对母体侵袭性最强的一种类型,胎儿的滋养层细胞直接与母体的血液接触[7,8]。
而在非月经哺乳动物中,胎盘的侵袭性相对较弱。比如,马和猪的胎盘绒毛膜只是附着在母体子宫的上皮细胞上,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需要穿过好几层组织才能抵达胎儿体内[9]。
不同类型的胎盘[8]
血液绒毛膜型胎盘的出现,一方面让胎儿可以尽情汲取来自母体的营养,另一方面却给母亲带来极大困扰甚至是生命危险。
实际上,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在当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后就面临着一场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较量。因为,胎儿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亲,有着与母亲不一样的基因。为了延续基因,双方都会竭尽全力确保自身的生存。
胎儿希望从母体中吸取一切可能的能量,会借助不断生长的胎盘侵入母体子宫内膜,直至连接到子宫的螺旋动脉,贪婪地汲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10]。
胎儿还会产生激素让母体的动脉扩张,麻痹动脉血管使其无法收缩;此外,胎儿也会产生激素抑制母亲对胰岛素的反应,提高血糖水平[5]。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胎儿的生长。
胎盘结构示意图 图源:knowablemagazine.org)
而母亲为了延续自己的基因,就要保证子宫在此次妊娠中的安全,并为下一次妊娠做好准备。对母亲来说,每一次妊娠都是一场冒险的投资。因为一旦胎儿植入子宫内膜,母亲就失去了对自身激素的部分控制权,并且还要面临分娩时大出血的风险[5]。
难道母亲就只能束手就擒吗?当然不是,为了应对侵袭性血液绒毛膜型胎盘,月经动物进化出了自发蜕膜化。所谓蜕膜化就是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分化为蜕膜细胞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子宫内膜增厚的过程。
非月经动物的蜕膜化发生在妊娠过程中,受到胎儿的影响;而月经动物的自发蜕膜化则不受妊娠限制,其调控主要依赖母体孕酮水平的变化[7]。
在孕酮刺激下,月经动物ESC的cAMP信号通路被激活,ESC向蜕膜细胞转化,子宫内膜随之增厚,为胚胎植入做足了准备[7]。如果没有受孕,那么子宫内膜就会剥落,发生月经。
胎盘[13]
不断增厚的子宫内膜实际上也是母体细筛选优秀胚胎、降低妊娠成本和风险的利器。
因为子宫内膜越厚,胎盘连接到螺旋动脉的时间就越长。而从胚胎角度来讲,它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入侵子宫内膜,获取母体营养以便生长。
如果胚胎不能成功植入子宫内膜,那么这些早期胚胎就会跟子宫内膜一起剥落[10]。这个过程发生得不知不觉,人类会以此种方式抛弃30%-60%的胚胎[11]。
只有那些通过了子宫内膜严格考验的坚强胚胎,才能在母体子宫内完成一场长达10个月的生命旅程。
不过,意外在所难免。如果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死亡,母体就需要快速做出抉择,终止这场没有好结果的妊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子宫内膜剥落,尽管这看上去并不明智,却是保护母体子宫迎接下一次妊娠的最有效方式。
所以,人类女性为什么要来月经?
目前看来最合理的解释是:月经是女性在母胎进化争夺中的一种选择武器。
如此看来似乎母亲对待胎儿也并不是全然无私。但再转念一想,胎儿在进化中也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以最大能力掠夺着母亲的养分,甚至会通过激素调节让“母爱”蓬勃涌出。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月经动物进化出了血液绒毛膜型胎盘,答案还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之中。
一个可能的解释[9],至少对于人类来说,仅占人体总重量2%的大脑却消耗了20%的能量,这个高能耗的大脑需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极其贪婪地汲取母体中的营养,血液绒毛膜型胎盘就这样出现了。
DW暗语
至于为什么要管月经叫“大姨妈”,网上有很多说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这里分享几个国外有关月经的有趣别称[12]:
1.草莓周(Strawberry week),流行于奥地利、匈牙利、德国、挪威、瑞士;
2.鲨鱼周(Shark week),流行于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
3.统治者(The ruler),流行于智利、巴拿马、洪都拉斯、波多黎各;
4.俄罗斯人(The Russians have arrived),流行于比利时、丹麦、希腊、罗马尼亚;
5.奇科叔叔(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