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3章 马尔萨斯:关于人口爆炸的悲观先知

2025年1月1日  来源:经济巨擘:思想碰撞与传承 作者:马丁·费尔德斯坦 提供人:gushang23......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回顾1908年,芝加哥小熊队在一场决定性的比赛中面对纽约巨人队,争夺全国棒球联盟的锦标。在第九局戏剧性的一幕中,巨人队替补的一垒手,一个年轻有为的球员,无意中没能触到二垒而被判出局,巨人队立即提出抗议,比赛被要求重赛。然而小熊队随后仍在一场定胜负的复赛中获胜,赢得了冠军。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弗雷德·默克尔(Fred Merkle),但从那一刻起直到他去世,“蠢蛋”默克尔这个诨名便与他如影随形。尽管后来他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也从未能摆脱这个诨名。

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大名,以及他提出的弗洛伊德式口误和性别符号略知一二。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如果否认自己了解弗洛伊德,那他一定是在压抑自我。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从未打过棒球,也从未看过心理分析师。然而,他却与弗洛伊德齐名,而他所背负的骂名与“蠢蛋默克尔”相比也是犹有过之。以疯癫古怪著称,可能比马尔萨斯更需要心理分析师的诗人拜伦曾写过嘲讽马尔萨斯的诗,还让孩子们唱着这些诗嘲笑后者。马尔萨斯去世后几十年,马克思对他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他去世一个世纪后,凯恩斯则热烈赞扬了他,并预言在他去世200周年之际,“我们将怀着丝毫不减的敬意纪念他”。但这“丝毫不减”的对比标杆又在哪里呢?

马尔萨斯究竟犯下了什么卑鄙的罪行,连柯勒律治(Coleridge)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都哀叹:“看,这个强大的国家,它的统治者和智者都在听信……马尔萨斯之言!何其悲哀,何其悲哀!”

1798年,马尔萨斯将那些怀抱乌托邦式信念,憧憬着19世纪美好前景的人们从浪漫的梦想中惊醒。他被报纸媒体口诛笔伐,只因他预测,人口过剩将带来一个社会分裂和衰败的未来,而不是令人欢欣鼓舞的美景。在新世纪的前夕,马尔萨斯让人们大为扫兴。至少他的理论是这样。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

马尔萨斯于1766年2月13日出生在英国萨里郡的卢克里,那里是他的古怪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Daniel Malthus)的乡间别墅所在。在只有三周大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两位“仙女教父”,大卫·休谟和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00068.jpg,他父亲丹尼尔·马尔萨斯是这两位先贤的崇拜者。这个被称为罗伯特的男孩,在小小年纪便显露出早慧迹象,并很快获得了私人辅导的待遇。长大后,马尔萨斯外表高大威猛。1784年,他进入剑桥大学的耶稣学院(Jesus College),在那里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神职人员的同时,还修习数学和哲学。和亚当·斯密一样,马尔萨斯也对牛顿十分着迷,并认真阅读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尽管马尔萨斯对知识的兴趣浓厚,并以神职为自己的志向,但他也是一个讨人喜欢又诙谐风趣的剑桥学生,时常摆出一副滑稽的表情或装出独特的声调以逗人一笑。马尔萨斯戴的假发是齐脖的金色卷发,而其他人戴的多是辫子假发。他可能是一个潮流引领者,因为10年后,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开始戴长卷发式的假发。更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学生给假发扑的是白粉,但马尔萨斯有时会用粉色。也许他是一个超前的朋克音乐人呢。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看不到任何一幅能展示马尔萨斯年轻时耀眼外表的画像,因为马尔萨斯拒绝正经端坐好让人给他画肖像。尽管他摆着一副谈笑风生的派头,但天生的唇腭裂让他颇有些自惭形秽。也许他给假发扑上艳色,只是为了让别人的注意力从他脸部移开而已。直到去世前一年,马尔萨斯才最终同意给后世留下画像以供纪念,但这位画家显然对油画进行了巧妙处理,以使马尔萨斯的形象严肃持重,不至惊世骇俗。有趣的是,这幅肖像中的他手里拿着一本书,食指切在书缝里,正好将书分成两半,这也是对他理论的一个隐喻。

20世纪20年代期间美国知识生活的中心人物,擅以讥讽刻薄的写作方式嘲弄思想狭隘的美国文化生活以及严厉肃穆的美国清教徒。——译者注

在1788年毕业前,耶稣学院的院长告诫马尔萨斯,腭裂导致的语言缺陷会影响他在教会的晋升机会,尽管马尔萨斯在剑桥大学赢得了希腊语、拉丁语和英语演讲的奖项恐也无济于事!马尔萨斯无视这一劝告,一心接受了神职,并在奥克伍德的一个教堂短暂修行,后于1793年作为研究员回到耶稣学院学习。虽然他之后再也没有全职从事神职工作,但经济学家仍然称他为“马尔萨斯牧师”,这或许是因为,相比一个喜欢插科打诨的俗人形象,清教徒式的悲观主义形象与他的人口理论更加契合吧。在此不妨回顾一下H. L.门肯(H.L.Mencken) 00083.jpg对清教徒的定义:对某人在某时某地享乐的可能性有一种挥之不去恐惧的人。从心理上讲,如果我们把马尔萨斯描绘成一个清教徒,也许我们会更愿意对他和他所给出的警告置若罔闻。毕竟清教徒就是那样,不是吗?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