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却没有减少
日本大衰退与美国大萧条最大的区别在于,尽管丧失了相当于日本国内 生产总值20%的企业需求和1 500万亿日元的国民财富,但是日本的国内生 产总值不管在名义上还是实质上仍然高于泡沫顶峰期(如图1一7所示)。根 据美国大萧条时的经验,这种状况应该会将日本经济拖入通货紧缩的泥沼, 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经济顶峰期将大为降低。那么,为何在日本所发生的事 实却完全相反?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且都能够由图1一6说明。首先,作为净储蓄的个人 部分曲线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一直呈现下降势头。换句话说,就是日本民众 在持续减少他们的储蓄。之所以如此,可以归结为经济崩溃引发失业以及薪 酬降低,致使民众难以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继续进行储蓄。
在1990年之前,日本人对于住宅和子女教育的投资判断都是建立在他们 永远不会失业,并且薪酬将持续增长的预期之上,事实上,在那之前的45年 间,情况也确实如此。但是这个预期在20世纪90年代被彻底颠覆。员工成 了企业债务偿还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受害者。在现实世界中,企业员工在奖 金和红利减少甚至完全取消的情况下,需要支付的住房贷款和教育费用却丝 毫没有减少,于是很多人不得不开始动用以前的储蓄来弥补亏空。这种压力 对于那些由于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而失业或者收入剧减的个人来说尤其沉重。
图1-7日本的GDP在经济泡沫破灭后依然保持增长
日本人曾经以全球最高的储蓄率著称。但是现如今日本每四户家庭中就 有一户的储蓄额为零。7尽管拥有好工作和稳定薪酬的个人仍然能够像以前一 样进行储蓄,但是那些收入减少的民众却只能被迫动用他们的原有储蓄,这 就在总体上导致了个人储蓄额的下降。
再回到前面900/100日元的例子,那些本来打算存100日元的人突然发 现,因为收入急剧减少,现在他们只能存50日元。对于个人来说,储蓄缩水 当然是件不幸且值得同情的事情,但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反而 使滞留于银行系统内部的资金减少,从而起到了支撑经济的作用。
2.财政刺激支撑了日本经济
更为重要的进展出现在政府部分。因为税收收入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的 最初两年里依然高昂,所以日本政府在1990年和1991年两年间仍旧保持了 财政盈余。然而经济形势在1992年前后急转直下,当时,决策者们认为这不 过是又一次周期性的低迷,只需利用一到两年时间,通过刺激投资就可以解 决问题。这不足为奇,这种想法得到了当时执政的自民党内部那些惯用政治 恩惠笼络选民的政客们的大力拥护,他们力主政府应该通过诸如修建道路桥 梁之类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所谓财政刺激,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发行公债并扩大支出。更直观一些的 说法就是,由政府出面借出并花掉个人存在银行里被闲置的那100日元存款。 这样就能确保每一笔1 000日元收入最终都能转化成1 000日元(900日元+ 100日元)支出,通过实施财政刺激政策,使经济形势迅速稳定下来。
首先,通常来说,一旦经济形势如预期的那样稳定下来,那就意味着政 府的财政刺激政策开始奏效。但是到下一年度,当这种效果开始消退时,经 济颓势势必重现。为什么财政刺激只能产生暂时性的效果?在六大城市商业 不动产价格暴跌87%, 1 500万亿日元国民财富灰飞烟灭的形势下,没有哪 家企业能够在一两年之内修复遭受重创的资产负债表。对于一个正常的企业, 这样的过程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而对于那些不幸在泡沫高峰期购买了不动 产的企业,则可能需要20年。在此期间,只要这些企业有现金收入,它们就 会继续偿还债务。而且只要这个过程不结束,它们就始终不会从个人储蓄部 分借贷,最终迫使政府年复一年地利用财政刺激来弥补缺口。
这个结果在图1一6中得以再现。政府的财政赤字急速膨胀,导致了我们 现在看到的庞大国债。但这又是必需的,因为正是由于这些支出,才使得日 本在企业运作急剧转变,相当于三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国民财富丧失殆尽之际, 依然能够维持高于经济泡沫高峰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支出在支撑经济中 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只有通过这样年复一年的一揽子刺激政策才得以抑制通 货紧缩缺口(Deflationary Gap)的出现(在经济学理论中,通货紧缩缺口被 定义为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距。在本书中,通货 紧缩缺口这一概念则被用来表示因为借贷不足而滞留在银行系统之内的个人 储蓄和企业债务净偿付额的总和。这种定义也可以表示为收益的累积,并且 在此处显得更加贴切,因为这样就不会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问题纠缠 不清)。
日本当前存在着规模庞大的国债,但是如果日本政府不以此为代价去刺 激经济,那么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会跌至高峰时的一半或1/3,这还是乐 观的预计。美国大萧条期间,在资产价格暴跌摧毁了与1929年美国全年国民 生产总值相当的国民财富之后,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 46%,日本的情 况有可能更加严重。这种可怕的后果之所以能够得以避免是因为,日本政府 从一开始就决定实行财政刺激政策并一直延续多年。最终,日本政府的行动 阻止了经济末日的到来。
总而言之,日本私营企业认为“理所当然”有责任偿还债务的举措最终 导致了前面所提到的合成谬误,但是由此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却因为日本 政府采取了与企业完全相反的行动而得以避免。通过“理所当然”地实施财 政刺激政策,日本政府在遭遇经济危机时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国民生活水准灾 难性的下降。从这一点来看,日本的财政刺激政策可以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 成功的经济政策之一。
不幸的是,直到最近,日本的决策者们才学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他们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耗费了如此长的时间,是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 企业在面临严重的资产负债表问题时,会将企业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 最小化。即使是现在,也很少有大学老师告诉学生,有时候企业会无视零利 率而专注于偿还债务。日本政府也从来没有向公众说明,因为私营企业都在 忙于偿还债务,所以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不可或缺,并且也正是因为 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才使国民生活水准得以维持。
此外,成功防止了一场经济危机的政府行动最终却导致了针对日本经济 政策的极其荒谬的批判,尤其是许多对日本经济漠不关心的旁观者们,其中 包括1997年以前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他们坚持认为日本政府没有 正确运用资金,因为尽管以扩大公共建设投资为主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已 经全面展开,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定格在500万亿日元,国内经济也毫 无起色。
但在现实中,正是由于政府增加了财政支出才防止了国民生活水准的骤 降。事实上,在损失了 1 500万亿日元国民财富和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20% 的企业需求的情况下,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仍然能够维持在泡沫经济时期的 最高点以上,这无疑是一个奇迹,而使这个奇迹成为现实的,正是政府财政 支出。然而媒体以及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大学里那些思想陈旧的经济学家们 却看不到这一点,只是一味翻来覆去地批评日本政府的公共建设投资,而他 们的批评完全建立在即使没有财政刺激,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会维持在 500万亿日元的错误假设上。
2.防止危机的人无法成为英雄
更加不幸的是,正如有人曾经说过的,没有人会因为事先预防了危机而 成为英雄。在好莱坞的世界里,所谓的英雄都是在危机爆发、无数人已经丧 命之后才出来拯救无辜、消灭坏蛋的。假如有一个睿智之人事先意识到了危 险,并成功地将灾难化解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传奇,不会有英雄,更不会有 什么电影了。一个英雄需要的是一场货真价实的灾难。
日本在15年间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末日般的经济危机。但是对于从来就抓 不住问题实质的新闻媒体来说,日本政府花费了 140万亿日元却没有带来任 何改变,于是他们就通过曲解事实来指责日本政府滥用资金,从而激起了公 众对公共建设项目的反对。尽管投资具有社会意义的公共项目要比修建可有 可无的公路更加重要,但重点是,过去15年间花费在诸如道路修建和其他公 共建设上的投资化解了一场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降低的、潜在的灾难性 通货紧缩。
曾在大萧条期间担任美国总统的名人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也是结构改革论的拥护者。他认为由股市投机者引发的股市暴跌及其损失并 不能成为扩大政府支出的合理理由。作为这一判断的结果,美国被卷入了前 面所说的恶性循环通货紧缩的旋涡,仅仅四年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下 降了 46%,全国范围内失业率升至25%,普通大众不得不流落街头,为了生 存而苦苦挣扎。这些人的数量要比股市里的投机者多上无数倍。而在日本, 自民党中那些善于讨好选民的政客反倒填补了由于私营企业忙于偿还债务 (这样会导致储蓄过剩)而产生的通货紧缩缺口。这就是日本大衰退最终没有 演化成另一场大萧条的原因所在。
3.政府对存款的担保也有助于化解危机
另一项有助于化解危机的措施是日本政府于1997年颁布的存款全额担保 政策。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美国还没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甚至连存款保险的概念都没有。因为没有任 何安全机制,所以如果一家银行出现问题,就会引发公众对于所有金融机构 的担忧,进而导致大规模的挤兑风潮。在1929-1933年之间,大约有10 000 家美国银行倒闭,占当时美国银行总数(25 000家)的1/3以上。当时的情 形,对于任何一个把钱存在银行的储户来说,都是令人恐惧的。
在日本,直到1997年之前,银行问题还没有成为全国性的问题。但是当 它?旦成为问题,日本政府随即宣布将为所有银行存款提供弹保。日本当时 已经损失了与三年国内生产总值相当的资产,而其中很大一痕分都集中在银 行部门,因此,日本银行所受到的打击要远远大于70年前的美国同行(因此 它们的信用等级也一直很低〉。但是危机一出现,日本政府就宣布所有存款都 将受到保障,这一举措成功地防止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这个简单的宣告化 解了一场规模更加庞大、有可能导致1/3日本银行倒闭、造成国家数百万亿 日元经济损失的危机。那些推动政府实施财政刺激政策,对银行储蓄进行全 额担保的决策者们才是这场日本大衰退中真正的英雄。